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格爾尼卡,永遠的痛

(2012-05-02 04:12:41) 下一個

 

我並不喜歡蜚聲國際身價不菲的大畫家畢加索,看他的大作,經常感覺自己像個傻子,木木的沒有絲毫感動,呆呆的找不出好在哪裏。

 眼前這幅《格爾尼卡》我也不知該如何欣賞,仿佛遠古的岩畫,人物一律是愚蠢的窄額,禿頂,麵目相似,倒是牛頭馬麵頗具神采。雖然如此,這卻是老畢唯一讓我希望多看兩眼的作品。原因不是藝術,而是它的背景。

 1937426日,納粹德國的空軍在西班牙獨裁者弗朗哥授意下,狂轟濫炸了具有反抗精神堡壘之稱的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格爾尼卡鎮,致使該鎮平民死亡1600多人,傷900餘人。

 畢加索憤怒了,以藝術家的良知和獨特視角,創作了《格爾尼卡》,表明了反暴力反戰爭的鮮明立場。他憎惡專製獨裁,聲明隻有當西班牙建立了民主自由製度,才將畫作送回故土保藏(1981年前一直存放紐約)。這件作品在歐洲巡展引起轟動,成為婦孺皆知的藝術瑰寶。其影響力之大,可以從一件事看出:當年鮑威爾宣布出兵攻打伊拉克之前,曾用布覆蓋了聯合國總部中複製的《格爾尼卡》。無論是出於尊重,還是羞恥,或是其他什麽,這件事讓我對這幅作品刮目相看。

 畢加索成功了,一幅作品能有如此效果,是每個藝術家夢寐以求的。據說構思時,他力圖避免宣傳之嫌,刻意采用抽象形式,從單純抗議弗朗哥政權和納粹德國暴行,上升到反對一切暴力與戰爭。他努力的結果不僅讓歐洲人心領神會,而且起到了任何政治宣傳都達不到的作用。歐洲記住了格爾尼卡,世界記住了格爾尼卡。我雖然並不特別喜歡那幅畫,卻也記住了格爾尼卡。

 由此我又想到了災難深重的中國,倭寇在那裏犯下的罪行並不比納粹德國輕,並不比納粹德國少,其殘暴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世界知道多少?記住了多少?與格爾尼卡死傷人數相當的,發生於1941125日的河北豐潤縣潘家峪慘案,倭寇槍掃、刀劈、刺刀捅、大火燒,村民死1230人,傷96人,別說外國人有幾個知道,中國人記住的又有多少?至於人神共憤的南京大屠殺,其知名度不僅不能與奧斯威辛集中營比,而且還不如格爾尼卡!這是為什麽?除去政治、種族、文化差異等方麵的因素,缺少世界級大師與頂尖藝術家的充滿激情極具感染力的創作恐怕也是重要原因。如果老畢是個無名街頭畫家,《格爾尼卡》還能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嗎?

 盡管中國畫家沒有與畢加索齊名的,但是有沒有可以震撼世人的偉大作品呢?當畢加索創作《格爾尼卡》時,倭寇正在中國掃蕩掠奪實行“三光”政策到處製造血案,中國的大畫家們在幹什麽?齊白石閉門謝客,繼續花草魚蝦刻畫;張大千紮進敦煌石窟,沉溺在飛天暢想;徐悲鴻還算沾點邊,搞出了《愚公移山》。這是東西文化的關注點不同?對人間疾苦的理解各異?還是創造力的差別?或者藝術情趣懸殊?哪個大師與人民更加休戚相關?當知道德國人看到《格爾尼卡》質問畢加索:“這是你搞的?”聽到的則是反唇相譏:“這是你搞的!”我真的心悅誠服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師!與他相比,我真不好意思在人前提起那些“國寶”。從此,我不敢再看中國名畫家的作品,雖然內心一直酸楚地期待著。尤其在看到《格爾尼卡》時,心中永遠是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ymyheart' 的評論 : 同感。看看當代的範曾,餘秋雨之流。
聽鬆雲濤深處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發出自己的聲音,代受難者發出聲音,發出公義的聲音,這些是社會裏的文化精英人物的道德良心和使命責任。中國的畫家原則上都是些匠人。沒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胸懷。作家好文。問您周末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