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9)
2012 (58)
2013 (52)
2014 (41)
2015 (54)
2016 (49)
2017 (21)
到紐約,遊客必定安排的項目之一,是參觀自由女神像。她是紐約,乃至美國的標誌,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八九年,中國的大學生們曾仿照她的形象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一尊青春少女高擎火炬的塑像,可見她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地位。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營造巍峨壯觀以便仰視來表達崇拜之情的習慣,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地球上的每個主要文明都留下了巨大的青銅、鐵鑄、石雕、泥塑人像的傑作或傳說。當看到埃及、兩河流域、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美洲等地的高大人像,不難想象古人仰視它們的心情。站立在高台上的紐約自由女神像,繼承了古代傳統,同時又賦予了嶄新的意義,不再渲染暴力、威嚴與恐嚇。
人們尊崇敬仰自由女神像,當然是由於她所表現出來的那些象征意義。腳下斷裂的鎖鏈鐵鐐----掙脫專製暴政;右手舉起火炬----照亮了自由的道路;左手捧著《獨立宣言》----那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對此,不會有人質疑禮敬她是不成熟不理性的愚昧膜拜。
據記載,當年在籌集修建基金時,富人表現得相當冷淡,主要是靠普通民眾踴躍捐款,才得以順利完成安裝工程。這應該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對自由平等的不同理解與追求,很是耐人尋味。
我喜歡欣賞雕塑,也崇敬自由女神,但是在長久端詳熟視後,忽然產生了一些大不敬的想法。如果拋開其他方麵不談,僅從藝術審美角度,我無法由衷讚美。希臘式的長袍固然增添了聖潔的韻味,但也遮蔽了女性的婀娜,益發襯托出體魄的壯碩和莊重得毫無性格的撲克臉,使整體呈現中性的女強人特征。據說作者在自由女神上融入了親人的模樣,而女人的壯碩身體也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繪畫的主流,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我們本不該去挑剔。但是,一座雕塑,除去姿勢,臉部應該是作者創作時用力最多的地方,也是最能透露生動氣息的地方。中國古代雕塑尤其注重麵部刻畫,秦俑自不必說,即使西漢霍去病墓前簡約的“馬踏匈奴”,那一張驚恐萬狀的臉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文藝複興時的作品,女性身體縱然粗壯,麵龐卻無不蘊含嫵媚。自由女神像的麵部偏於中性,突出以強悍堅持真理,雖然讓人肅然起敬,然而缺乏女性柔美,在女神的塑造上不能算是值得稱道的精彩手筆。由此再看自由女神,就覺得平庸,缺少創造力的震撼,讓我有點失望。
自由女神的火炬象征著光明,但是不無諷刺意味,自由女神出世的年代卻是美國曆史上最晦暗的一頁,對於華人來講更是漆黑得不見天日。十九世紀後半葉,美國的經濟陷入低穀,於是政治、種族等因素隨之震動膨脹,引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排外狂潮。在民意的鼓噪下,國會通過了嚴苛的法案,拒絕貧窮、疾病、罪犯、異議人士,特別關閉針對華、日、猶太、意、匈等族群移民的大門。在女神像揭幕的前四年,1882年,《排華法案》出籠。在前一年,1885年,美國各地相繼爆發大規模殘殺、打傷、驅逐華人的惡性事件。1886年正式揭幕後,與自由平等精神嚴重違背的種族歧視仍然橫行了大半個世紀,好像女神所代表的自由平等一開始並不考慮華人與黑人的利益。這不能不讓人感歎,人類的美好願望與理想實行起來有多麽艱難,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摻合著大量血淚的腳印。也許,有人因此而嘲笑自由女神的虛偽,並進而否定自由平等的理念。可是如果因為曾經的傷害而摧毀一切,那不是理智的行為。就算自由平等飽含虛幻成分,畢竟是人類需要達到或接近的目標之一。丟掉自由平等的努力,就不可能廢除《排華法案》,就等於承認專製與歧視、壓迫是合理合法的。
換個角度,也可以認為自由女神像的建立是對壓製自由的抗議。正是由於自由女神的出生背景,才讓我可以忽視不計她的缺陷,而覺得難能可貴。在她的基座上,鐫刻著美國女詩人埃瑪·娜莎羅其(Emma Lazarus)的一首詩《新巨人》。詩的結尾深情表白:“賜予我吧,那些貧弱交加的人們,那些卑賤蜷縮渴望自由呼吸的人們,那些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人們,那些被無情拋棄擁擠在對岸的可憐平民,全都來吧,我站在天堂的金門旁,為你們高舉引路的明燈。” 這首詩頗有“大庇天下寒士”的胸懷,足以讓飽受排擠歧視欺淩壓迫的人們淚飛如雨了。有了這首詩的強力烘托,自由女神像才真正立起來了,才真正具有了神的魅力。
(附原詩)
埃瑪·娜莎羅其(又譯作拉紮露絲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詩《新巨人》 :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