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淺說伯樂依情施教

(2011-06-30 03:56:35) 下一個
伯樂是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這一技之長比當今頂尖的汽車工程師牛多了。被他相中的馬,當然是幸運的。然而,被他看中的人就不全是偷著樂的,有些人就鬱悶得有苦說不出。
 
相馬術若細分,也有若幹門類。人們要跟伯樂學習,最想學什麽呢?一般人肯定認準了相千裏馬的絕技,好比武俠小說裏費盡心機攫取的武林秘籍一樣。但是,據說伯樂教人絕不是有教無類毫無保留傾囊相授,而是從自己的感情出發,“教其所憎者相千裏之馬,教其所愛者相駑馬”。把賴以成名最受人青睞的絕技傳授給他討厭的人,把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知識傳授給他喜愛的人。這種做法猛一看不合常理,可是深入思索之後,不得不承認伯樂心思縝密,雖然不像“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那般直接分明,但也是害人害得無可挑剔,愛人愛得實實在在。因為千裏馬世所罕見,十年八載遇不上一回,難得獲利;普通馬則日日可見,天天買賣交易,收入豐厚。你說伯樂這腸子是不是拐彎忒多,心眼兒偏得讓人害怕!
 
且不管伯樂的人品、教學如何,這則故事讓我聯想到時下許多家長的教育觀。父母沒有不喜歡孩子的,愛之深,望其利之厚,於是在孩子選擇大學專業時,大多希望、慫恿、引導、甚至強迫報考實用性較強、報酬較高的學科,而那些學“相千裏馬之術”一類冷門學科的孩子則讓家長少不了擔心。這些家長在感情上和伯樂沒有區別。
 
由此再看孔子則不同,不管他愛你憎你,教的都是其看家本領,頂多因人施教,而不是依情施教。孔子的理念是“君子謀道不謀食”,教的內容“文、行、忠、信”和物質生活不沾邊,不能直接拿來養家糊口。學生中的“異能之士”都是因為在“德行”“政事”“言語”“文學”方麵出名的人。他所欣賞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既不貧窮,也不奢華的田園式文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若在今天也就是個小資情調。所以,當時人看不上他,有些人認為會做生意、伶牙俐齒的子貢比孔先生強多了。子貢是否比孔子強,姑且不論,單看他倒騰買賣的本事肯定不是孔子教的。孔老師傾心教的愛徒,顏淵貧病早死,子路在暴亂中為了保持君子形象被人乘虛殺了。這種實際效果剛好與伯樂相反。

嚴格講,伯樂與孔子沒有可比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對不同的教育思想評價也不會相同。表麵上看,孔子被抬舉為教育家,而伯樂除了人們知曉的專門知識,幾乎沒人推崇他的教育思想。但在實際上,至少現代人多數在遵循伯樂的原則,更注重功利,講究實惠。

溯本尋源,伯樂不是唯一推行者。戰國以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到漢代已經形成社會風氣,當時有人總結道:“今世俗之人,以功成為賢,以勝患為智,以遭難為愚,以死節為憨”。隻認成功人士,怎樣成功的不管;光會保護自己,別人怎樣不管;市儈、勢利、精明,嘲笑犧牲精神。不幸的是,時至今日,這些仍然是社會的主流意識,其核心就是功利主義。
 
功利不完全是壞事,它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但是以此為唯一目的,逐利忘義,肯定會給社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當今之人在逐功利的同時,增加一些求精神的分量,求實務虛兼而有之,在仰視成功者的同時,也尊重其他人,那就比較合理,人的浮躁將減弱,社會發展之路也不會過於傾斜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