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後代的悲哀
(2010-03-05 03:51:27)
下一個
插隊務農時,知道了一個道理:玉米、土豆這些東西,如果總是用其本身結實傳種,必將退化,產量會逐年減少。
上大學時,聽說了歐美大學的一個慣例:教師不用本校畢業生,避免因循守舊,導致學術思想僵化,學術水平下降。
人類傳承,全球都銘記一個禁忌:近親繁殖有害。這是曆史經驗在倫理和遺傳學上的總結。追蹤各族群始祖,許多都是兄妹之類近親結合。他們所造成的怪胎殘疾,也許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那些貫胸、獨眼、交脛、歧舌、無頭、雙目長在胸上、半人半獸的人,後來大多被淘汰了,轉變為神話。不過也許它所遺傳的智力缺陷,正是我們麵對地球上發生的各種問題束手無策的原因。
撇開早年固有的陋病,從以後人類發展的情況看,即使避免了近親繁殖,也不能保證子孫強過祖先。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目前隻能遺傳,無法複製。身體硬件可以遺傳,精神軟件不能複製。
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美女模特希望和愛因斯坦結合,生出身體、模樣、智力俱佳的完美後代。然而愛因斯坦卻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培育出模樣比愛因斯坦還難看,頭腦比美女模特還愚蠢的怪物來。
好像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最不期望的事情,往往運氣最好,風頭最健,出鏡率最高。大科學家的擔憂不無道理。
美女模特想得也不錯,聰慧智力能夠先天得到。可是這也不能保證複製出愛因斯坦來。曆史上有很多“小時了了”的神童,是父母炫耀的資本。可是他們常常缺乏後勁,“大未必佳”。
大了依然佳者,便混成了政界、商界、學術界、文化界的名人,各以其聰明才智,多有建樹,享譽天下。不過,幾乎所有名人都留下了一個無法撫慰的遺憾:子孫難以為繼,罕見更上層樓者。出於幽穀,卻長不成喬木。千年望族有嗎?百年望族有人才輩出、長盛不衰、越來越興旺的嗎?也許可以子孫滿堂,但令人驕傲的才俊不多。雖說不能一概而論,但大體如此。
一句一半正確,一半謬誤的口號:一代更比一代強。用到名人後代身上,毫無說服力。
人人都懷揣著望子成龍的期盼,人人心中都撥動著播好種、結碩果的算盤。別人都可能實現,唯獨名人後裔中標機率最低。似乎名人們都是把自己這支血脈中的最佳潛質消耗殆盡,留給後人的不多,或者淨是些退化變異的基因,諸如吃喝嫖賭的強烈欲望,坐吃山空的麻木神經,進取無力的軟癱筋骨等等,所以鮮有名人之後再度輝煌的。前輩的光芒越耀眼,後代的色彩越暗淡。過去有不幸生在帝王家的感歎,其實生在名人家的不幸一點不比龍子龍孫們弱。“三代之後,於今為庶”。名人之後也是如此。不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連兩家的後代也都成了碌碌無為的平民。曆史留給人們一種印象,仿佛主宰人間的神秘力量是公正的,機會隻給一支血脈一次,這次是你,下次換人。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人們尋訪著名人蹤跡,無不感慨名人的豐功偉績,無不歎息其後代的無可奈何花落去。
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一些百年豪宅,當初修建者地位、智慧、氣魄、財力,冠絕一時,風光無限。如今則非頹敗即拍賣,難有子孫保持光鮮並發揚光大的。
古人總結了一個規律或者是刻意設定的毒咒,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富不過三代”。對大多數人家來說,具有驚人的準確性。除了政治與時勢變化外,前輩的才、學、識無法遺傳恐怕是重要原因,所以名人之後少有光宗耀祖,超越前輩者。我不知道這是否造物主專門設計的智力浪費遊戲,讓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從1+1開始學起?有人拚命積累,迅速搭建出摩天大樓;有人卻終生做著聚沙成塔的無望努力,這肯定是包括名人之後的許多人的錐心之痛。
子承父業,世上很多,但是無愧於先人篳路藍縷之功的有幾人?名人可以誇說子孫乃“吾家千裏駒”,但是拉出去遛遛就曉得牛皮吹漏氣了。
商家裏祖孫父子相繼者最多,能看好攤子,不致敗家已屬不易,要想刷新前輩紀錄,古今中外屈指可數。延續至今的百年老店,往往慘淡經營,仍然挽不回每況愈下的頹勢。洛克菲洛家族,風光不再,有目共睹。
政治家也逃不掉這個魔咒。毛自不必說了,蔣有個經國兒,把台灣經營得有聲有色,似乎另類。然而還隻能算在蔣介石開創的局麵下守成有功而已。和其父縱橫華夏敢與強敵一較高下的氣魄,無法相提並論。能夠守成也很難得,所以才有對創業不足,守成有餘的人大加讚賞,“生子當如孫仲謀”。
思想家更無例外。孔子的後代,哪個再被人稱為大思想家?墨、老、莊、孟呢?
連書法都不能創造先例,二王並世,可是沒有人認為獻之的作品高於羲之。
文學之家,可曾有後浪推前浪的?不錯,杜甫的前輩有寫詩的,可水平一般,算不上大詩人。到他這裏突兀而起,“七齡即思壯,開口詠鳳凰“,一生的成就極高,中國人婦孺皆知。但是,他的後人有誰寫詩,水平如何,能跟他比嗎?人們常愛說一句話“遺傳了啥啥細胞”,用在長相、肢體、動作上,還算靠譜,若指內在精神,則全不沾邊。有幾個大詩人、大文學家的後代創作出了光耀前輩的作品?曹家或是另例,父子三人都有文采。不過,仔細比較,曹植文辭在華麗纖弱上,獨領風騷;曹丕品文論人是行家,但在思想深度和才能寬狹上,兩人顯然遠遜老父。三人高下,一望可知。
才、學、識三者,對一個家族來說,它隻會凝聚爆發一次。勃然而興,倏忽而逝,不是憑願望就能抓住的。學或許可以博於前輩,才、識很難超越。梁啟超是個全才,論政治,風雲際會,片言可以興邦;論文字,壯思雲飛,筆下驚雷滾滾;論學問,涉獵廣博,門門建首創之功。其子固然可以誇口,不丟先人顏麵,但與他相比,頓顯小器,隻是專才,個別領域的權威。
生於名人之家,既可喜可賀,有前輩的光環籠罩;又可悲可歎,逃不掉沒落平庸的命運怪圈。
生於平庸之家,那是老天眷顧,你有了將基因潛能發揮到極致的優勢,更多的自創名牌的條件,爬上一國之巔,世界頂峰的可能。當然,一旦你成為名人,你的後代就失去了機會。
有力駁斥了李森科的謬論,“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
美
文。
欣
賞。
共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