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談所謂“孔子遺言”

(2009-12-03 16:30:45) 下一個
有人問我,是否知道國內考古的最新重大發現?我一向糊裏糊塗,蝸居陋室,在網上三天打,兩天曬的,耳目不聰明,真不曉得考古界的動向,忙問有什麽新聞。人道是找到了168片春秋時期記載完整的孔子臨終遺言的竹簡。我一驚,光孔子大名已足以震憾半個地球,更何況還是“臨終遺言”,而且“完整”!誠如是,確為極重大發現。就算和老百姓的生活遠了點,卻是學術界盛事。趕快上網一查,還真有一篇《讓人大徹大悟的孔子臨終遺言》。昏花老眼一掃,我笑了。原來是一篇“望之不似人君”的托名戲作。作者雖有一定古文功底,但行文遣詞與春秋戰國相去較遠,不難分辨。作者自己也沒想騙人,借發掘地點“牛王堆”,著名學者“昊複古”表明了遊戲態度,擺出了太公釣魚的架勢,有人當真,怪不得作者。這大概和用文言文、甲骨文寫高考試題,喜歡填寫格律詩詞一樣,都是私人癖好,發思古之幽情,抒個人之感慨,既用不著大驚,也無需小怪。

尋幽探秘,能夠使人獲得滿足的快感。人們渴望看到偉人名人的臨終遺言,往往懷揣著發現曆史、政治、私人機密的幻想,所以熱衷於“康熙遺詔”“列寧遺書”“總理遺言”“主席遺囑”。其實大凡偉人名人生前都已表演充分,臨死能說什麽,“溫故”即知。臨死前留下“錦囊”,或幡然悔悟,或“再看一眼紅旗”,那是小說戲劇的虛構。

孔子臨死前,還真留下了幾句話,詳細記載於司馬遷的《孔子世家》。

任何一部史書,都少不了編造的成分,春秋以後,尤其如此。所以,孔子說“文勝質則史”。翻成現代話意為:史書就是梳妝打扮蓋住了原始麵目的把戲。春秋筆法,繞彎子說,即其中一種。《史記》文學化傾向較濃,不乏修飾,但還是學術界公認的信史。它所記載的孔子臨終前的表現,跟一般老頭無大差別。

首先是念舊。73歲那年,先是聽到子路死於衛國的噩耗,大為傷感,隨即病倒。子貢聞訊趕來探望,隻見夫子早就望眼欲穿,強撐病軀,拄著拐杖蹣跚門口。看到子貢,情不自禁地嘟囔埋怨,你怎麽來得這麽晚呐!這麽熟悉的口氣,相信每個做兒女的一定都不陌生。孔子與子貢幾十年的師生關係,自然生出父子般的真情與期盼。抱怨晚的原因是孔子自覺不久於人世,再遲幾天,師生就見不到了。子貢後來也許就是深感這份師生厚誼,才主動於孔子墓旁守孝六年吧。

其次是易傷感。看到子貢來探,師生相見,激動得不能自持,情緒失控,抽泣著唱道:大山塌啦,梁柱垮啦,充滿精神力量的人也蔫啦!這不是老年人常見的老小孩情緒嗎?真實的不加掩飾的老人更讓人覺得親切。

最後是迷信。孔子對子貢說,夏人停屍於東階,周人停屍於西階,殷人放在屋內中央兩柱之間。昨晚我夢見坐在兩柱之間,我是殷人的後代,這可不是吉兆。孔子本來不怎麽談論生死鬼神奇怪之事,然而臨死前突然向學生透露了心底的恐懼,這也是許多老年人常有的現象,雖聖人不能免俗。

果然,七天後,孔子去世了。這期間再說過什麽,就沒有記載了。如果前麵列出的幾句話,算是他的遺言,那不過是位古稀老人情緒的宣泄,毫無深奧隱秘,根本不值得興師動眾窮盡國力人力長年研究。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