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中國

一杯茶, 一台電腦, 時間悄悄從指間流逝;一句話, 一個玩笑,陽光偷偷沿簾縫偷視
個人資料
正文

RaoYi海龜的這篇文章寫得耐人尋味: 給平和者空間

(2010-05-07 19:58:30) 下一個
給平和者空間
作者: 饒毅    2010-05-05
一個對科學很有興趣的人,被剝奪了大好時光;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卻被政治光顧和定格。一個社會,一個單位,環境是否良好,可能在於是否能給性格平和而有專業特長者發展的條件和發揮的機會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我母親兄妹八人,除早逝的一位以外,長大的七位在個性、特長諸方麵都不同。與母親年齡接近的三位舅舅,1950年代在北京念書。

二舅本該去清華學物理。他的特長是理科,愛好是物理,也考取了清華,而且還是高分。但是,他的性格,在那個時代,不僅遇到困難,而且遭受苦難。

1950年,二舅第一次參加高校入學考試。回家後和家人談起一道政治題目:誰領導了抗日戰爭。他回答:蔣介石。家人聽了都發笑,他卻說:這道題目是故意考大家,看大家是否風吹兩邊倒,以前兩黨都說蔣介石領導抗日,不能因為他垮台了大家就改口。

他這樣說,是他的真心。二舅不喜文科,對政治更不感興趣,隻是講道理和邏輯。自己家的情況,政權更換後要比以前好,所以也不是懷念舊政權(做大學老師的外祖父家境也因為政權更替而得到改善,從一個側麵說明前政權可以依靠的基礎太少)。
好在那時還不像“文革”期間,二舅大概就是少得點分,沒有誰因為這樣的“反動”答案而處理他。

他念北方交大後,再考清華,高分錄取。那時為了減少行政人員的工作量,實行了一條新政策,不允許高校學生放棄已經錄取的高校,換一個學校。這個政策,以前沒有,但1950年代堅決執行,一直至少到1970年代末。

二舅上榜後,北方交大有位同學告發,他最後不能轉到清華。二舅生氣就說了一句:你早告訴我你會告發,我就不去考了。其實二舅不能預計的還有:如果他去了清華,恐怕學物理的機會也不大,1952年院係調整,清華原本非常強的數學並入北大,使北大數學幾十年遙遙領先其他學校,清華的生物更是消失,而二舅喜愛的清華物理,其大部分也並入北大。所以,雙重的關卡阻礙二舅去清華念物理的夢想。
1953年,文理兼優的三舅以江西高考第一入北大物理係。

反右前,二舅已經作為學業優秀的學生留校工作(這不同於彼時較重視政治積極的留校安排)。因為對政治不感興趣,在大鳴大放很長時間內他沒有發言。後來單位一再鼓勵,他在討論會上提出:辯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時不好區別。

另外他也同情自己的老師。單位抓右派時,本來輪不到他,但後來要滿足5%的定額,二舅的單位要湊數,就給他戴上了“右派”的帽子。我1970年代聽這故事,覺得難以置信。後來三舅告訴我,單位發給二舅的文字結論中開列他的“右派言論”,最嚴重的一條,竟然真是辯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好區分。

對不同的右派分子,各個單位有多種處理方式。北方交大和鐵路有關,有個近似於“勞改”的安排是修鐵路。但是,當時單位對於二舅的意見是“情節較輕,不予處分”。而二舅自己覺得該處分,問外祖父,外祖父也同意他去修鐵路,以為自己家和“勞動人民”有差距,從體力勞動中才能體會錯誤 (要從體力勞動中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大概並不容易)。人家本來用他湊數,二舅卻誠誠懇懇地自甘受罰。從此可以說也是一種浪跡天涯,離開大學去修鐵路,到四川內江采石場,最後在貴陽鐵路局的基層單位從事電務工作,直到“文革”後,調到位於南昌的華東交通大學,重操教師舊業。

二舅本來很有特長,但失去二十年最佳年華,無從發展和發揮。就是做一些技術革新,也不能出麵,而要將功勞給其他人。以他的性格,倒無怨言。但是,他本來可以做更多的。

1970年代後期二舅到南昌工作,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對於過去有痛苦的回憶,連怨言都沒聽過。如果說起,很平淡。也沒有抱怨任何個人對他不好。他對物理的初戀、對知識的喜好,融為生活的一部分,退休後不能忘懷,老來讀書,樂在其中。二舅原本不像大舅一樣喜愛文字,很少寫文章,隻是晚年有一次稍有回憶,令了解背景的朋友不勝唏噓,更令家人心情難以平複。

將一個人最美好的二十年消磨後,性格激昂者也許可以部分恢複;如果是一個性格平和的人,就比較難使他再現最佳狀態。

沒有不良生活習慣者病逝,是老天不公;沒有公平對待一個平和者,是社會不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