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歲月

為自己構架一個網絡空間,為自己尋找幾個網絡好友
正文

對孩子的教育

(2010-06-22 20:27:28) 下一個
雖然為人母已經有5個年頭了,但是如何教育他們對我這個向來有點粗心的人來說是個大課題和新內容。


那麽,到底要教育他們什麽呢?對他們的日常行為進行規範,讓他們成為能被人接受的人,被人喜歡的人,當然更進一步,如果他們有天分,可以成為有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的人。我在想,這部分內容是否可以歸納為“禮貌,規矩”。


第二是對他們進行價值觀的灌輸。父母,學校和社會會分別對孩子有影響。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小的時候,孩子聽到的,看到的和判斷是非的觀點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慢慢的才加上學校,然後是社會的影響。我在想,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好,父母的影響在孩子長大以後還會加強而不會削弱。舉一個我生活中關於父母影響的例子,在端午節,通常我會包粽子。但是我包的粽子和廣告中的或是網上圖片中都不一樣。我隻是根據我記憶中媽媽的做法,就地取材去包粽子,所以粽子的形狀就和媽媽做的很象,而不象別人做的。再一個例子,兒子們吵架,大兒子教訓小兒子,“你再吵,哥哥就不帶你出去玩”。聽那口氣,活脫就是他爸爸的再現。


還有,就是要教育他們有進取心,自信心和樂觀的態度。我個人認為,這三點是人的一生中比較重要的特點,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會讓一個人容光煥發,即使不漂亮不瀟灑也會很吸引人的。人的智商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經決定80%了。看到或是聽到很多悲劇,比如前幾年有個香港的研究生因為老師要到美國來任教,覺得自己的學業會受到影響,就自殺了。他一向是個優秀的學生,而且給人的感覺也很陽光,但是也許是心理壓力太大,最終選擇了這樣一條讓人悲傷的道路。我想,他的父母一定會在悲傷思念中度過餘生。我真希望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給孩子少一些壓力,少一些過度的期望,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向上生長。


當然,還有許多要教孩子的,比如推理能力,邏輯能力,歸納總結,數理化,語言,等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一樣一樣的傳授給他們。對於這些內容,我們該通過什麽途徑,或是用什麽方法教給他們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一一敘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這裏,我比較推崇“蒙托梭利”教育法,這種教育方法比較尊重孩子的個人發展,在一個教室裏,每個人的進度都不一樣,老師根據每個人的特點,應材施教,而且不光是學習科學知識,還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我比較喜歡他們在課堂上學會了擦桌子,切黃瓜,洗碗,這些3-6歲的小大人,在家裏是從來不被允許做這些事的,但是他們就是具備這個能力,學校給了他們嚐試的機會。就連我2歲的兒子也會自己用刀叉,洗碗。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對孩子急不得,要順其自然。他們的成長是一步步來的,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但是對後果的預防不夠。不是說,我的經驗最好。比如說,在美國,孩子大都有一個“睡覺訓練”的階段,這個過程很痛苦,大人小孩都難受,而且還有反複,唯一的好處是,經過這個階段後,大人可以睡整覺了,小孩也會自己睡覺了。但是這裏有個後遺症,就是經過“睡覺訓練”的小孩一般都很晚才摘掉尿布,因為他不會在尿尿的時候醒來,一般他們會在5,6歲的時候完全摘掉晚上的尿布。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和我一起睡長大的,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我每晚會起來1到2次,給他們把尿,所以在2歲半的時候,他們基本都已經可以完全摘掉尿布了。我還挺喜歡和孩子一起睡的,一個肉乎乎的小人貼著我,他也一定覺得很有安全感,很幸福。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孩子眼高手低,說話還表達不清意思,這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有一段時間,小兒子特別吵,大哭,孩子爸爸被煩得不得了,打他,關禁閉,對我們家的這個強牛是不管用的。於是,我們商量,是不是應該換一種方法。當孩子吵鬧時,我會撫摸他的背,告訴他,好好說話,到底要什麽。對於他的不合理要求,我會給他講道理。但是一定要有原則,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對錯,下一次才不會犯同樣的毛病。在這個年齡段,小孩都能明白大人的意思了,聰明的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