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對於歐洲人來說,不論普京或其他人如何巧舌如簧為俄羅斯侵烏這場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辯護,他們已經從以前的懈怠防務、對俄綏靖的迷夢中驚醒過來了。烏克蘭軍民勇於犧牲、堅韌頑強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戰場表現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歐洲大陸。不能讓烏克蘭倒下、不能成為被俄侵略的下一個烏克蘭,這是當下歐洲最大的安全關切。這也是為什麽幾百年來一直保持中立的瑞典和原本對北約若即若離的芬蘭都要突擊加入北約,為什麽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的小國會竭力援烏,為什麽波蘭願意承諾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為什麽在戰前和戰爭之初對普京唯唯諾諾的德國總理舒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現在會挺直腰杆宣示堅決援烏到底,為什麽歐盟先後做出了一係列加大持續援烏力度的計劃和安排、烏克蘭從歐盟國家實際獲得的援助已經達到了美援的兩倍,為什麽歐盟之外的英國從一開始就在道義、輿論和實際行動上堅定地支持和援助烏克蘭的抗俄衛國戰爭!
由於川普政府已經在各種場合毫不避諱地宣示中國是最大的敵人、發誓要將力量集中在亞太地區圍堵和壓製中國這個敵人,中國高層現在一定在苦思冥想可行的突圍之道,而強化與歐洲的合作當然是中國求之不得的最理想的解困途徑。
中國與歐洲有極其深厚的合作基礎。事實上,能源親俄、經濟親中就是俄烏戰爭之前以德國為代表的許多歐洲國家的基本選擇。近年來,歐中之間的矛盾加深,原因有多個方麵:1,歐洲不滿中國對知識產權保守不力、對在華歐企待遇不公以及中國在歐的產品傾銷等;2,為配合美國建立安全的國際供應鏈的努力,歐洲主動疏遠中國;3,中國以或明或暗的多種手段大力援助俄羅斯的侵烏戰爭、並幫助俄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逃脫了國際社會的經濟製裁。
但是,歐中始終保持著通暢的政經聯係、遠遠沒有撕破臉。即使是直接承受著俄羅斯侵略所帶來的巨大痛苦的烏克蘭,也一直在盡量避免公開指責中國援俄。另一方麵,有跡象表明,中國現在的援俄力度有所減弱,中國國內嚴格控製的官方輿論最近對烏克蘭軍民抗俄衛國戰爭也有了一些正麵報道。
歐洲與中國一樣麵臨著與美國的貿易戰。而且,一旦美國減小援烏力度或中斷援烏,歐洲將要承擔起援烏的主要責任和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歐中可能會一拍即合,重新加強雙方都需要的經貿合作。而作為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歐洲會要求中國實實在在地減少對俄羅斯侵烏的援助(主要是限製對俄出口軍用和軍民兩用產品與技術)。當然,指望中國棄俄、背俄,那是不現實的。
中歐合作對雙方是如此之重要,說不定雙方已經在私下開始溝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