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著龐大的政經團隊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日本領導人時隔8年的破冰之旅。此次訪問的實際成果尚有待於觀察,但對中日雙方來說安倍之旅都是意味深長的。
一、中國的危機感
美國在貿易戰中對盟友、非盟友均全麵開火(用川普的話說是貿易反擊戰),結果促成了美國與韓國的貿易協議、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新北美自貿協議、美國與歐盟的零關稅意向,以及日本與歐盟的零關稅自貿協議。目前,美國與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談判正在緊鑼密鼓之中,估計不久陸續就會有結果。一旦這些協議完成、生效,那就差不多是形成了一個以美國主導的相當於當初的TPP和TTIP加合體的貿易圈了。比當初的TPP和TTIP更厲害的是,新北美自貿協議還包括了限製條約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貿易往來的“毒丸”條款,而且此條款大有可能會沿用於美國與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將要達成的貿易協議中。
這就是中國的危機感的來源。中國嚐試過聯合歐盟反製美國,沒有成功,於是最近轉向了加強與日本和以色列的聯係,可能後續還會有對脫歐的英國和其他國家的類似動作。
二、中國希望達成的目標
1. 能延續甚至擴大與日本和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合作;
2. 能挽留日本在華的大企業並吸引日、以等國對華的新投資。愈演愈烈的外資撤離潮已經引發了中國嚴重的失業問題,影響了外匯儲備,並在一定程度上對GDP增長也帶來了負麵作用;
3. 避免在國際貿易中被發達市場國家集體孤立;
4. 希望日本能在與美國即將達成的貿易協議中摒棄”毒丸”條款。
三、日本的如意算盤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科技立國和貿易立國是其始終如一的國策。日本當然知道其與中國的競爭關係,但他們同樣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隻要不是萬不得已,即使是在前些年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反日浪潮一浪高於一浪的背景下,日本在華企業也盡量是“忍辱負重”。作為日本政壇上立場鮮明的大右派的安倍晉三首相,他也在外交場合中受到過中國領導人的有意冷待。正是這種”忍“性,保證了日本這個國家在對華貿易中保持多年的順差地位。日本的“務實”精神的另一個例子是,他們是“6.4”後最先恢複與中國的全麵政經往來的主要發達國家。
另一方麵,在與美國的關係中,日本既深知美日同盟對其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但又始終不甘於事事處處當小兄弟。與中國關係的回暖,對日本的明顯好處有兩個:
1. 利用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的機會,獲得更大一些的中國市場;
2. 以中國市場作為與美國周旋的籌碼,以期在艱難的貿易談判中爭得有利的結果。
就日本方麵而言,他們應當是非常不樂意在與美國的貿易協議中納入“毒丸”條款的。但考慮到日美同盟這個大框架的存在和其對日本的至關重要的價值,最終走向如何,非常值得觀察。
四、日本終止對華ODA援助的實質意義不大
傳聞日本將在此次安倍晉三的訪華後終止對華ODA援助,我覺得這個行為的實質意義不是很大。
在過去數十年間,尤其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期,日本政府提供的巨額的ODA援助(包括無息和低息貸款以及無償援助等)所取到的作用是怎麽評價都不過分的。作為中國人,對此應當有知情權,而且應當要有一個客觀的認同態度。另一方麵,日本畢竟是在現在曆史上對中國犯下了侵略和屠殺的滔天罪行的國家,雖然中國政府沒有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日本政府提供的ODA援助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主動姿態的變相的戰爭賠款,中國人民對此也完全承受得起。
現在,就經濟總量來講,中國已經超過日本而居於世界第二。近年來日本政府受到國內的巨大壓力,不便再繼續對華提供ODA援助了,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國方麵,隻要對委內瑞拉、津巴布韋這樣的國家的慷慨援助略微手緊一些,沒有了ODA援助也不是什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