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當前三大熱點事件簡評
BY 老看客
一、12月2日:“川菜”通話
昨日發生的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與台灣民選領導人蔡英文的電話交流,打破了近40年來美國總統或當選總統不與台灣領導人直接對話的禁忌,這無疑是美國—中國大陸—台灣三角關係中的一件大事。與“川菜”通話的事實本身相比,到底是蔡call了川還是川call了蔡倒真是無關緊要的微枝末節,因為這樣的事件絕對是川普過渡團隊與台灣當局幕後精心策劃的結果。這件事情的精妙之處在於:a)到目前為止川普尚不是正式的美國政府官員,所以中共不便過份指責美國政府;b)川普的當選總統身份又決定了通話的意義與份量。
川普及其過渡團隊為什麽要這麽做呢?我覺得他們是要借此向美國的盟友、同時也向中國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美國不會拋棄盟友、不會中止亞太再平衡的進程。由於川普在選戰中表現出來的戰略收縮和孤立主義的傾向,其北約盟國以及亞太地區的盟友如日本、澳洲、新加坡等都憂心忡忡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現在,川普的國安、國防、外交團隊的核心架構已基本成型,美國最著名的保守派箐英們薈萃一堂,他們要負責為外交與國防事務“菜鳥”川普撥正航向。
可是,基辛格不是剛剛訪問了北京、受到了習近平的接見麽?赴北京前基辛格不是與川普會談過麽?沒錯,這都是事實。但,川普當選後到紐約川普大廈與他會麵的共和黨大佬及資深人士簡直如過江之鯽,基辛格不過是其中的普通一員罷了。誰能說基辛格是川普的外交信使而不是受中共刻意邀請以窺探川普政策走向虛實的呢?其實,美國的政體與決策過程與中國有截然的不同。在美國政壇,93歲的基辛格早已是一位近乎邊緣化了的過氣老人,他對川普及其團隊的影響力微乎極微。認識到這一點,就能理解基辛格的北京之行基本上不具備太多的實質性意義,因此也就不能以此為“川菜”通話提供有價值的注腳。
不過,我們也無需將“川菜”通話的重要性無限拔高。毫無疑問,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民主法製進程的深化、為台灣提供準盟友式的安全保障,亦不排除川普當政後美國會在與台灣的具體交往方式上有一些突破、會不時用台灣問題拿捏一下中共,但這麽多年來形成的美國—中國大陸—台灣三角關係的基本框架不會有大變。由於民主法製與獨裁專製的價值觀的根本對立以及國家利益的衝突,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可能好起來。但與冷戰時的美蘇關係不同,美中的經濟聯係和貿易關係千絲萬縷,雙方還要在許多重要國際事務上(比如朝鮮問題、氣候問題等)合作,兩國會盡量避免對抗升級,更不用說兵戎相見。
二、12月14日:美聯儲加息在即
按照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的預定安排,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今年的最後一次重要會議將在12月13~14日舉行。由於美國經濟持續健康運行,特別是11月29日公布的經修正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達到了3.2%,為兩年來之最,顯著高於預估的2.9%(其中個人消費增長2.8%,顯著高於預估的2.1%,為經濟增長貢獻了1.89%),而且當選總統川普強烈呼籲美聯儲加息,這次會議幾乎100%將出籠世界矚目的加息決定。
由於走出一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太不容易,美聯儲對於加息異常謹慎並已多次進行了相關的風險測試。現在,美國的經濟複蘇基本上已大功告成,在經濟增長提升、失業率下降、經濟結構調整、消費者信心提高等諸方麵均表現得相當靚麗,綜合指標顯示經濟運行持續平穩健康,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中一枝獨秀。此時加息確有必要,這可以幫助抑製經濟“虛增”和可能產生的過熱。當然,要讓利率回複到正常的區間,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去年12月美聯儲加息0.25厘,結束了長達7年的零利率時代。目前尚不得而知的是,即將到來的這次加息其幅度多大以及明年的加息頻率如何。BTW,目前在任的美聯儲主席耶倫風格比較穩健,她與在加息議題上比較激進的當選總統川普有較大的分歧。川普曾揚言要加強對美聯儲的限製甚至要趕走耶倫,但現在看來他至少會容忍耶倫履職至2018年屆滿。
就中國而言,由於貨幣嚴重超發、實體經濟持續下行,美聯儲加息的直接結果將是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和資本外逃加劇。前者將嚴重打擊人民幣的國際化,後者將快速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一般來說,貨幣貶值會有助於提振出口。但在過去一年多期間,人民幣的貶值與中國的出口規模下降是同步發生的。所以,在目前人民幣貶值太多對中國是弊多利少。最近發生的美債被“拋售”,實際上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幣、對抗美元走強而采取的行動。但即使是外匯儲備看起來很多的中國,真正能動用的彈藥也是有限的,現在中國已經從多方麵加強對外匯的管控了。即使如此,一旦美聯儲正式加息,現在兌美元匯率守在6.90:1上下的人民幣,破7.00應當是大概率事件。
三、12月11日:中國“入世”15周年,能否取得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到本月11日就要滿15周年了。“入世”對中國的意義就不用多講了,可以說沒有WTO就不會有過去這麽些年中國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於中國在政治上搞的是一黨獨裁專製、在經濟上搞的是權貴資本主義,在缺乏有效監督和製衡的情況下,權貴既得利益集團肆意揮霍資源、汙染環境、過度依賴低端外向出口,對內造成了巨大的產能過剩,對外嚴重擾亂了國際市場,害人害己。所以,中國在WTO內惹來了接連不斷的反傾銷官司。
由於“入世”時中國離市場經濟國家差得很遠,WTO給中國15年時間以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在這15年期間,其它締約國可依據替代國產品為參照對中國反傾銷。15年過後,“以替代國產品為參照”這一條應當可以取消了,但條約並沒有說中國屆時可以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這樣也就不能要求其它締約國自動接受中國國內同行業的定價標準。僅就這一點來說,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的外貿出口是何等重要!
現在,中國雖然已經獲得了70來個小國家/小經濟體認可為市場經濟國家,但WTO內的15個主要經濟體(即美國、歐盟、日本、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南非、泰國和土耳其)均不認可。就美國和歐盟而言,他們對市場經濟國家都設有明確的指標,比如其中一條就是貨幣兌換的自由度。不說其它的,僅此一條就讓中國喊不得冤。
順便提及,為了分化歐盟以最終獲得其支持,前些年中國針對英國下了很大功夫,但今年英國脫歐的變故使得其在歐盟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急劇下降,此乃時也運也!另外,為了軟化美國的態度,前些天中國非同尋常地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投讚成票支持美國起草的深化製裁朝鮮的提案,其中包括限製朝鮮的煤炭出口,而中國正是朝鮮煤炭的主要進口國。
中國能否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再有一個星期多一點就要見分曉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