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即將結束,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臨近了瓶頸
(2010-04-04 12:08:43)
下一個
盛宴即將結束,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臨近了瓶頸
By 老看客
30多年連續的高速經濟增長,是世人稱頌的中國奇跡。這些年來,國人同胞們(尤其是既得利益的精英階層)可謂是誌得意滿、幾乎是在變著法子盡情地享受著這場豪筵。甚少有人願意客觀冷靜地審問:宴席是否會有散去的時候?
在熱鬧的當頭提出掃興的話題總是顯得不合時宜的。但我認為,麵直事實比自我陶醉更有意義。我要說的是:受中國自然條件的製約、受過去30多年的發展模式的硬傷之累、受國際競爭新態勢的影響,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逼近了瓶頸。由於可持續發展的課題沒有獲得妥善的解決,從未來的2~3年或3~5年開始,中國將被迫進入經濟增長大幅減速、而經濟質量亦難有顯著改善的痛苦時期。
當然,我不是說中國經濟將要停滯,更不是要鼓吹“崩潰論”。不是的。中國的經濟還會發展,但是經濟高速增長的盛宴很快就要結束。
1。自然條件的製約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所付出的最沉痛的代價之一是對自然資源的極度揮霍、消耗,而中國人均占有的自然資源本來就遠遠談不上豐富。就石油、天然氣資源來說,不僅幾大老油田都先後步入了晚年,尚未開采的陸地上甚至於近海的的儲量也已基本探明。中國一方麵自己在開大馬力不停地鑽、鑽、鑽,同時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要依賴進口。作為當今世界上碳排放量第一的國家,對能源的消耗可想而知。
中國的多種有色金屬礦石已經要嚴重依賴於進口。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二三十年後中國很多礦種將無礦可挖。
中國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那是子孫後代也有份的,不應該由我們一、兩代人將之消耗殆盡。
中國是世界上的稀土大國。但顧名思義,稀土金屬的總量與其它有色金屬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可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浪費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舉例來說,日本是稀土資源很貧乏的國家,但它趁著中國出口心切的機會,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從中國進口、儲備了足夠未來幾十年使用的稀土礦石。而且,它與其它國家一起,還在逼使中國繼續保持稀土資源的開放。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缺乏的國家之一,不幸的是,這寶貴的水資源又受到了嚴重的汙染。中國的大江、大河、大湖已經無一不被汙染,甚至於近海亦不能幸免(典型的如渤海灣)。盡管中國人對汙染的容忍度是難以想象之高,而且國家還自欺欺人地放寬了水的評估標準,但不能改變的鐵的事實是水越來越缺乏。北方城市、農村普遍嚴重缺水,地下水位下降不斷創記錄甚至於不斷造成城市地麵沉陷,北方荒漠化繼續推進,黃河、長江源頭冰川消退、雪線升高。。。這些,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製約是可想而知的。
順便簡單提一下美國:它有著豐富、純淨的淡水資源,即使是在拉斯維加斯那樣的沙漠城市,對居民、遊客的日用淡水的供應都不會比中國的任何南方城市差。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多種金屬礦藏極其豐富,而它本土上的石油、天然氣迄今為止幾乎完全沒有開采,即使是近海的油氣資源,其開采也一直是受到嚴格的限製。別開美國的政治、軍事、科技、金融優勢不談,僅就自然資源而論,其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中國望塵莫及的。何況,美國隻有3億多一點人口,其實際宜居及可耕麵積又是中國的2倍以上,更不用說其極其遼闊的海洋國土麵積。
2。過去30多年的發展模式的硬傷之累
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引發了“中國模式”之說。不錯,成就固然是來之不易也令人羨慕,但是國內所累積的社會矛盾也已經達到了十分尖銳的程度。可以說,中國發展模式的本身是傷痕累累的。中國經濟與社會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賴於對社會矛盾的調和、舒解,以及對現行發展模式的天然缺陷的彌補。
認真思考中國模式,我認為它有三個最基本的特點:粗放、外向與擱置社會矛盾。這三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走捷徑、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
經濟上的粗放就是確立以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為整個經濟增長的支柱。它的代價是:嚴重的環境汙染,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其它自然資源的消耗。
外向型經濟就是主打出口加工,做世界的加工廠。它帶來的後果是:產業結構落後,內需不振,受製於人。
擱置社會矛盾包括多個層麵,主要體現於回避政治體製改革,導致腐敗橫行;法製不力,公民(尤其是弱勢群體)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社會財富分配不公,造成嚴重兩極分化;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沉淪。等等。
這種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對中國的科技、教育的影響也是深遠的。我在以前的一個帖子中曾經以“三化”來概況中國教育界的現狀:教育政治化、校園官場化、學術功利化。這些年來中國的大學一直在搞大躍進,規模一擴再擴,並不惜大量舉債建大校園、興大建築、搞燒錢式的引進“大師”,最後再將沉重的經濟負擔轉嫁到學生/學生家長及納稅人的頭上。這種做法具有可持續性嗎?
聯想到二戰後的日本,“日本製造”一度也曾經是低劣產品的代名詞。可是日本的發展戰略與中國模式顯著不同,他們重內涵、重品牌、重創新。僅僅十多年,日本就在世界上塑造出了高新科技代表的形象。而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了,迄今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具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產品呢?!
3。國際競爭新態勢的影響
經曆了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歐美國家加緊了對進口市場的控製。以美國為例,盡管其高新科技無人可以匹敵,但它已經意識到,保護其製造業對於提高就業率、保持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針對“中國製造”,老美祭出了“國際貿易平衡”的招數,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在歐美的強大攻勢下,近期內人民幣的升值恐怕將不可避免,問題隻是哪一天開始升、升值的幅度如何。國內已經有過評估:人民幣哪怕隻是升值3%,很多工廠就隻有關門大吉了。
歐美敢於拿“中國製造”開刀的另一個背景是印度、巴西、墨西哥等新興國家的崛起。由於“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不高,“中國製造”也可以是“印度製造”、“巴西製造”、“墨西哥製造”。。。所以歐美國家不用特別擔心失去廉價的“中國製造”而帶來太多麻煩,雖然“印度製造”、“巴西製造”、“墨西哥製造”可能會比“中國製造”會稍微貴那麽一點。
麵對歐美的攻勢,中國目前隻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外貿出口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將會因此而不斷萎縮。
那麽,中國的出路在哪裏呢?從根本上講,出路有二:一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二是調整社會財富分配、提高廣大國民的購買力以拉動內需。但是,由於前麵提到的原因,這兩點都不容易很快實現。中國目前是將經濟增長寄希望於城鎮化的推進。但是,城鎮化也有城鎮化的難度:一、這些年來,中國的城鎮化程度其實已經不算太低;二、巨大的房地產泡沫是萎縮內需、阻礙城鎮化進一步深化的大敵;三、城鎮化的深化與工作機會的增加尚不能同步。
結語: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逼近了瓶頸。在民族複興、建設世界一流強國的道路上,中國任重而道遠。
Many rich Chinese people waste more resources than Rich US people.
馬寅初發表《新人口論》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6-07/06/content_4800524.htm
馬爾薩斯人口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7%88%BE%E8%96%A9%E6%96%AF%E4%BA%BA%E5%8F%A3%E8%AB%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