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克西
地處湘東南的炎陵是個山區,以前一定有些“與世隔絕”的感覺,據說,當年日本人打到鄰縣茶陵,實在走不動了,就沒有到過炎陵。也許因為這樣的原因,這裏保持了一些古老的傳統和文化包括語言。這裏有一些少數民族,比如苗族,還有一些客家人。
在過去的中國農村,“趕集”是生活裏的大事。每月的固定幾天裏,大家可以把自己種的、多餘的東西拿來賣掉,同時也去采購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種習慣也許是典型的農耕文化的一部分。小時候就隨著外婆去塘田鄉趕過集,有很深的印象。這種集市和城裏的集市最大的區別是,賣東西的人絕大部分都不是專業的,還沒有商業化。這次回炎陵,我很想去看看現在的炎陵鄉下集市的情景。
當地的語言裏把“集”稱作“墟。”三河鄉的集叫三河墟,塘田鄉的集就叫塘田墟。我的猜想是,這種稱呼在中國方言裏,應該不多見,我走了那麽多省份在其他地方都沒有聽到過,也許是古代留下來的習俗,是不是一種語言“活化石?”有待專家去研究。
一到炎陵縣城,我就打聽到塘田墟的時間是逢農曆三、六、九(每月的3,6,9,13,16,19,23,26和29,與星期幾沒有關係)。附近的幾個鄉的集市分開在二、五、八和一、四、七。這樣附近的幾個鄉的集市就錯開了,在不同的時間趕集,對老百姓很方便,對集市專業戶也很方便。也許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傳統,而城市的集市一定早就與星期掛了勾。
我離開炎陵的前一天正好是農曆13日,我們驅車前往塘田墟。
看著過幹癮啊,博主攝影水平也不錯,
都想吃,尤其是土枇杷和紅薯幹片
。。。。。。
沒去過炎陵,以後回國得去看看,那風水真是不錯,難怪炎帝上那待著:)
你的這些照片真吸引人啊! 謝謝。
四川也有薰筍的,我5月才帶有回來。在三鮮麵的湯裏加點,那個味道就不擺了哈。
那個什麽的,是蕨菜。
今天的Traffic太厲害了,把服務器“衝”垮了。正在修理中。謝謝。
這一篇的圖片用的是另一個服務器。
看到那楊梅,真的流口水了。又酸又甜的楊梅是兒時的至愛。 記得上小學時, 有一個老奶奶在楊梅季節每天提著一小籃楊梅到學校來賣,五分錢一小罐,供不用求,以至那時上課時,我們都有點心不在焉,時不時朝窗外瞟瞟,看看那個老奶奶來了沒有, 隨時為下課的百米衝刺做準備。
謝謝你的圖片,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有點酸又有點甜。
另外,我是湖南醴陵的。
我們那邊趕集叫“趕場”,每月逢五逢十
鄉村集市 [country fair]
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裏之墟所賣之。——《童區寄傳》
9. 又如:墟市;墟集(鄉村市集);墟期,墟日(市集日)
10. 場所 [place]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詫宿於義,以遊逍遙之墟。——《莊子》
11. 村落 [village]。如:墟落(墟裏;村墟,都指村落);墟井;墟曲,墟聚,墟墅(鄉間房舍)
Hahaha! Once you are there long enough you'll hav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et of craps to deal with. But I do agree with you.
老鄉好。曆史上炎陵曾經屬於茶陵縣。我估計茶陵的名字也與炎帝有關係。我路過茶陵很多次,但沒有住過。小時候,曾在攸縣住過半年。後來一直在湘潭。
謝謝你和大家的留言!
相機:Canon 5D Mark II。這一組主要是用70-200mm/2.8L鏡頭,手持拍的。食物的相片大部分都Crop過了,把那些Carrying Bag去掉了。
謝謝留言!
您是湖南茶陵的嗎?
與我是很近的老鄉耶~!
離開家鄉許多年了,好懷念家鄉的一草一木。
謝謝您的分享
同問:)
想知道LZ的機身和鏡頭,謝謝!
“集”應該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很多地方都叫“墟”,如江西。
很多東西的做法完全一樣。
過去,有新鮮的青蛙或田雞和泥鰍,也有幹的。都很好吃。現在,不知還有沒有啦?
其他看起來都還好。畢竟是農村,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應該比城裏可信些。
很鄉情,謝謝分享。
非常非常喜歡這個係列,我好像也回了一趟老家。
謝謝!
繼續上啊,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