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一語道破天機--橐龠原理

(2013-04-22 08:34:06) 下一個

老子一語道破天機--橐龠原理(老子言之一)

玄野

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中國文言文言簡意賅,所揭示的真理極其廣大深厚。老子第五章天機盡顯,可謂極其典型的代表。第五章前半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遊走於信仰和宗教之際,直透宗教骨髓。這一點,我們留待日後討論。此處僅限後半。這後半則可謂點透了自然科學精華,其所揭示的規則適用於從微觀粒子到宏觀宇宙的各層次。在這個高度上,也許隻有易經所述的陰陽之理可與其同列。

什麽是橐蘥?就是風箱。電力時代以後,人們用鼓風機將環向轉動能量轉變成直向推動能量。據曆史記載,這種能量轉換方式首先出現中國光武帝劉秀時期杜詩發明的水排,中國冶金技術因此而突飛猛進。至於這項技術是否象馬扼那樣傳到歐洲從而導致歐洲人口成長四倍,就有待曆史愛好者查證了。在水排之前,鼓風設備都是風箱。中國人對風箱並不陌生,遲至八十年代,中國農村依然以柴草為主要燃料,風箱如同飯鍋一樣是每家的必備工具。風箱原理比較簡單,就是一個外殼堅硬的盒子,加上內部活動的活塞,和幾個單向閥門而已。現在最為大家熟悉的手動打氣筒就是同樣原理。

晉王弼解釋此段時,認為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取了橐龠中間空洞,無情無為的特點來描述世界。當然,空洞無為的確是老子對天道的理解,但並非這一章要表達的意思。用無情無為解釋這一章,多少有點狗皮膏藥的感覺。聖人對世界的解析是極清晰簡明的,用橐龠的比喻來描述自然界各層級的外殼堅硬和內部有充裕自由空間這個機理,頑童都能聽明白。自然是極簡明的,而老子的表述也是極簡明的。天體物理學的發展就是一個從極端複雜到回歸簡明的過程,如伽利略所道:真理一經發現就很容易理解。老子的橐龠原理有點遺憾,這簡明道理說出來了,研究者卻往上麵貼了許多玄玄妙妙的標簽,搞得人們看不清真理的簡明真相了。

用橐蘥作比,其描述宇宙的精確程度完全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文化中的最經典最精辟的,古往今來所有聖賢的同類說法都難以與此同日而語。同時,老子此言也意指世間萬物,必須有堅硬的外殼與內虛的空間,才成為活躍的個體。小至原子結構,大至經濟體係,本性靈動者均遵循此原則。英國人湯姆生開始了人類深入探究電子特性的過程,他在構想原子結構時,認為電子鑲嵌在原子中,如同梅子在布丁中一樣。幾年之後,盧瑟福因為其學生所做的那個著名實驗而推翻了這個假說,認為原子結構是極小的原子核處於中心,電子環繞在外圍的空間中運轉。這一結論恰好落入了老子的橐龠原理。其實,從原子的活潑本性看,其結構必然要符合外殼堅硬內部空虛這個特點,原子的各種活動也多取決於其外圍的電子所形成的這個外堅內空的空間。

經濟結構中的橐龠原理,其堅硬的外殼首先是經濟規律,其次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內部的空間就是寬鬆的經濟環境,不用各種行政命令幹預經濟過程。顯然,計劃經濟違背了橐龠原理。計劃經濟最先成功於斯大林在俄羅斯內憂外患形勢下開啟的五年計劃,這導致以後的共產主義者將計劃經濟當成社會主義的教條。計劃經濟導致整個社會在經濟層麵上變成一個全部被充塞的剛體,這個剛體隻有一個運動方向。在戰爭時代或其他非常時期,一個國家的確需要相對統一的意誌,可以將這個國家的力量最大化。戰爭與國際對立催生了國家意誌,並且賦予這個意誌巨大的動力。當戰爭平息,意識形態對立消失後,這種國家意誌隨之泯滅,這個剛體就失去了運動目標,其運動慣性必須靠損耗內部活力和外部摩擦而耗盡。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向老子理論的回歸,而體現穩定外殼的法律與規則猶任重道遠。

另一個更貼切的例子是人的思考構成的精神世界。討論自由是精神世界的自然屬性,古今中外莫不以此為原則。中國帝王時代有天下統一的思維定式,但統一與順從的是社會經濟生活,獨立與自由的是思想。當代黨派政治以來,動輒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顯然是逆天而動。思想文化界的健康活躍也同樣符合橐龠原理,需要堅硬的外殼和自由的空間,然後才能煥發生命力。這裏麵一個難點在於堅硬的外殼如何定義。這個外殼越高遠,內部的空間就越開闊,所煥發的活力就越巨大。從我現在能想到的,這個外殼至少要追溯到軸心時代確立的人類基本價值體係上,也就是我在序言中所明確的幾為聖人建構的天道體係。至於突破聖人的建構尋求更廣闊的精神空間,好像一時也看不到什麽錯誤的地方。但是,危險在於人們受欲望的誘惑而沒有定力局限在精神層麵,往往會在精神思辯足夠清晰與妥當之前就付諸實踐了。典型如德國某些哲學家對信仰的否定,從而進入妄自尊大的哲學淩駕信仰的境地,招致上世紀的全球性革命躁動。這個躁動所宣稱的是解放全人類,而實質上卻是民族獨立運動。幾乎所有國家的最高革命領袖都看似那個哲學的革命實踐者,實質上卻首先是民族主義者,那個哲學也是拿來做工具而已。標榜與行動之間的落差為欲望的放縱留下了空間,而虛幻的理想又進一步破壞了天道體係對人類的保護,二十世紀的人道災難變得不可避免。另一個巨大的教訓是美國年輕人在上世紀後半身體力行的否定家庭崇尚性解放的實踐。這一思潮的確是對孔子佛陀和耶穌等人確立的家庭在社會中的核心價值的挑戰。可悲的是,身陷其中的兩三代人似乎並不熱心於精神層麵的思辯,而是崇尚行動上的自由。至於這個潮流是一種追求,還是精神上的無能軟弱而導致靈魂被性欲駕馭了,尚需當代曆史學進行各層麵的研究。有美國的前車之鑒,當代中國民眾依然醉心於拋棄家庭對自我的嗬護,集聚到曠野中裸奔,不能不說是巨大的遺憾。從理性上看,似乎突破聖人的精神建構有更接近於天道上帝的可能,但是在這個突破過程中,人並不是上升到比無我境界更高的層次上去問詢上帝,而是被欲望驅遣著饕餮著自己的靈魂血肉。十幾年前我曾寫過一首詩<靈與鬼>,其實就是精神在聖道門外徘徊過程中的掙紮。

對兒童的教育過程也是一樣,急功近利的媽媽往往希望將兒子的每分每秒都填滿自己所希望的功課,這是錯誤的教育方案。真正適宜的策略是給出規範和目標,並且讓兒童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才能塑造一個活躍自主的心靈。規範和目標是橐龠原理的堅硬外殼,而自由空間就是橐龠原理的風箱中空區域。象中國上世紀後半的教育那樣,對教育中的每個細節都要編織鑄造,隻讓學生接觸教育者認為是好的東西,學生根本沒有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空間,招致幾代人教育的虛無化。妄圖填滿教育空間,違悖老子的橐龠原理,是導致人的心靈充塞窒息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麵,中國教育的失敗還在於辯證唯物主義的妄自尊大,就是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自己告訴學生的就是千真萬確的東西。實際上,教育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會是這樣的景象,教育必然是對天道有一定理解的人們,引導另外一些人學習天道。這裏的核心區別在於,是有經驗的人引導沒經驗的人去學,而不是自稱掌握了真理的人將真理灌輸給其他人。教育者和學習者在心靈層麵上是平等的,在與天道之間的關係上是平等的。

用具象思維深刻理解揣摩老子的橐龠原理,每個人都會收獲良多。也許我們應該仿照道德黃金率的提法將老子的橐龠原理定為科學黃金率。老子的理念是從天道入道德的,就象道德經這書名所蘊涵的意思。如果能對老子思想深入研習,你將很容易明白"惡的本質是理性的不足"和"理性與道德最終歸一"等論斷。對自然實例的解析到此為止,再說下去,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要變成彌勒佛的後天袋了,我自己也變黃眉老佛了。

此文為<聖道三百言>之一章,全書在以下網址陸續發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catid=95628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Wiserman的評論:
謝謝補充。這兩個字的確應該給注上音。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發音: 橐[tuo.2]蘥[yue.4]
畢凡 回複 悄悄話 天道的第一要義是生,沒有生,整個宇宙便不存在,隻有無,何論天道;天道的第二要義是變,因為生需要能量,沒有能量,便沒有生。但能量必引起動,動必有平衡與失衡,平衡與失衡的交替即是變。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ppyybkj的評論:
在天理天道方麵,易經更加深厚,但老子說得更透更容易理解。正確理解易經需要沉靜的內心和敏銳的直覺,也就是人的感情與理性完美契合的狀態,這一點孔子和老子都做到了。我的下一篇文章將論述這一心理狀態。
happyybkj 回複 悄悄話 在這個高度上,也許隻有易經所述的陰陽之理可與其同列。
=============================================
康有為曾說:老子之學,隻偷得半部《易經》
學者的研究也表明,作為東周守藏史的老子是從《易經》中得到啟發並形成自己獨特而完整的“道”論體係。
阿尤 回複 悄悄話 老子的理論,是對當權者的限製,是統治階級的手銬,所以不被推崇。

台下高喊老子;上了台,肯定高喊孔子~~~

板兒牙 回複 悄悄話 😄,頭頭是道,天花亂墜,玄野兄聽得到宇宙間的呼吸聲嗎?
就靈與欲的衝突而言,因為人性解放運動,整個社會高舉人欲而蔑視天理,人欲被無限的放縱和歌頌,真理就處在被嘲笑的尷尬地位。
比如早前的一部電影“青蛇”所表達的,追求愛情,反對倫理桎梏,似乎可歌可泣,但為世間旖旎嫵媚風情的表象誘惑而迷失了清靜的自性,勘不透其猙獰的本質,導致墮落,真不知道是世人愚蠢還是法海愚蠢。耶穌不也“這樣被嘲笑嗎?羅得不也是這樣被嘲笑嗎?諾亞不也是這樣被嘲笑嗎?世上的蠢男人蠢女人真是太聰明了,聰明得讓人痛恨。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痛哭!
太子黨群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很智慧!

老子 的 《道德經》的 思辨、思維 模式,很多關鍵點

看起來:不像是 人 的思維。

老子是在記錄 一個 讓他傳話的什麽 背景的存在。

--- 而,老子的時代 不可能有相應的 詞匯、文序、

存生來 左右老子的方向性的落筆。

--- 所以,總有霧雲 之高旋。

那麽,又如何去讀解《道德經》要義、針織、真知

---呢?

那麽,方法 務必 要前提。

讀明白老子,你就 得 道 --了。

謝謝 得空再敘。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讚賞這樣的探討,提出幾點參考想法。

橐蘥是一種比喻,簡單地解釋為風箱雖然形象但有生硬之感。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與佛教的“空有不二,動靜自如”有很大的相應。

"理性與道德最終歸一"是很好的論點。

"惡的本質是理性的不足"值得商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