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1)
2011 (49)
2012 (82)
2013 (68)
2025 (1)
於洋違背了奧運精神還是商業誠信
玄野
昨天的奧運羽毛球女雙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中,包括於洋/王曉理組合在內的八名選手消極比賽,遭到取消奧運參賽資格的處罰。羽聯和奧委會的處罰理由是四對組合的消極比賽違背了奧運精神。之後遭受損失的韓國和印尼在第一時間提出申訴,中國代表團卻在猶豫斟酌後表達了對組織管理方這個處罰決定的充分尊重,聲明放棄申訴,而且進一步在國內的頭號媒體上嚴厲譴責消極比賽的做法。消極比賽應該禁止,但主辦方與中國官方的上綱上線卻是邏輯混亂道理不清。
現代體育比賽不再單純是勝負的爭奪,因為與商業的千絲萬縷關係,變得比較複雜。首先,奧林匹克運動員要代表國家民族表達和平與友誼的奧運精神,通過和平的方式展示民族自尊與榮譽;第二,運動員應該體現人性美,有拚搏超越與身心和諧一體達成最高境界的審美意蘊;另外,要對關心熱愛這項運動的觀眾負責,以便使得這項運動得到長期的大眾支持,有益於賽事的長遠發展。
從賽事整體情況上看,於洋消極比賽不可能是自作主張。其中即使沒有教練方授意,也絕對會有以往慣例的支持和教練方的默許。從比賽安排看,於洋贏得比賽將在決賽之前提前麵對中國的另一對選手--世界二號種子。於洋所說的保存體力的確可以解釋其行為,而更關鍵的原因恐怕是要保證自己能夠和同胞會師決賽,保證冠軍的更大把握。這種做法不是自私,而是對比賽全局的把握和對國家榮譽的忠誠。為了國家榮譽而沿用既往策略,出事之後,官方將責任推給運動員個人,並且在媒體上表達了官方維護奧運精神的崇高境界。運動員得到榮譽有國家一份,得到恥辱卻隻能自己承擔,這到底是冷漠自私還是無恥下流?在公道人性與冠冕堂皇之間,哪一個更加高尚?
當然,作為上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方,主辦國在賽事運作中的辛苦與壓力感同身受。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表達對主辦方的支持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管理者組織者,他們的第一任務是什麽?絕對不是理解主辦國的苦衷,而是保護在賽場上奮力拚搏的本國運動員。中國代表團置自己運動員的權益於不顧,哈巴狗一樣地配合主辦國和國際奧委會,是極其無恥的行徑。
奧運主辦方對運動員的違背奧運精神的指責同樣不值一駁。奧運會不是職業比賽,不存在職業道德問題。運動員合理分配體力,采用適當策略以期奪取冠軍,是她們自己的權利,她們的目標是爭奪冠軍,理論上並沒有對觀眾負責的義務。這就象足球世界杯中的小組賽末場,球迷們買了昂貴的球票,隻想一睹梅西風采。然而馬拉多納認為出線無虞,為保存實力偏偏要讓梅西做九十分鍾板凳。你能說阿根廷隊違背奧運精神嗎?當然,於洋做得過分,需要懺悔,應該向所有觀眾表達歉意,但這跟奧運精神沒有關係。保證比賽的觀賞性是職業球員的道德,卻不應該是非職業球員的道德。非職業球員打球主要是來拿冠軍的,球打得再精彩,卻因提前透支體力而丟失了冠軍,都會在回國後遭罵。職業球員和賽事組織者的關係是簡單清晰的,一方付款另一方保證比賽的觀賞性。奧運會卻不一樣,運動員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隻是大家在許多方麵的默契保證了比賽的成功,運動員的金牌原則無可厚非。觀眾付款,組織者收錢,保證比賽的觀賞性是組織者的職責,應該通過賽製來達成。至於運動員,參賽國以及賽事主辦方在內部達成一定形式的責任互擔默契,以保證各項體育運動長期的良性發展,那是同舟共濟原則,而不是道德原則。
一個佛教弟子被人偷了佛龕,於是斷言稱那人汙了佛像,是辱聖行為,號召所有佛教徒群起而攻之。你認為這樣的人是合格的佛教弟子嗎?(注:並非真有其事,隻因佛教寬容,不會造成不必要的爭吵,故以此為例。)如今這倫敦奧運會的組織者們同樣手段,因為運動員的自私行為毀了自己的財路,使得奧運會的組織壓力劇增,傷及羽毛球運動的財源,於是輪起奧運精神這專利性的道德大棒一通猛砸。不過,公道自在人心,如今這信息發達,民意表達無所不在,你覺得他們是在維護奧運精神還是在詮釋資本價值和權力威風?
奧運會舉世矚目,舉辦方承受巨大壓力,保證成功不容易。中國代表團力爭世界首位,捍衛國家榮譽也唯險唯危。這些大家都理解,都不是為了一己之私,但是你們這些當權者能夠理解付出最多的運動員嗎?動不動就操起道德大棒,你們自己的道德如何?棒打別人之前,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損奧運精神。
於洋消極比賽,是小女人的小心眼,比較可氣。羽聯因為銀子可能被削,氣急敗壞地指責人缺德,十分可恥。中國官方與代表團忘記自己的職責,拋棄為國家拚搏的同胞,主動與權力媾和,殊為可恨。願倫敦奧運會成功,別將憨豆精神和足球流氓精神貫徹到其中來。
《紐約時報》發出這樣的疑問:為金牌輸球錯了嗎?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12-08-03
Bazuki Muhammad/Reuters
王曉理,左,和於洋因為輸掉了一場比賽而被取消參賽資格。但他們做錯什麽了嗎?
為金牌輸球錯了嗎?《紐約時報》的評論發出這樣的疑問,羽毛球消極比賽事件後,中國媒體嚴厲自我批判,但國際輿論似乎更讚同“程序正義”。事實就是,在《紐約時報》時報發出這篇評論的同時,在奧運會自行車男子團體賽中,英國利用“故意摔倒”戰術獲重賽資格,並擊敗法國晉級。國際奧委會對此表示,英國自行車隊的做法沒問題,他們隻是利用規則做到最好,這跟羽毛球女雙事件不能相提並論。
美國女足的老資格前鋒阿比·瓦姆巴赫(Abby Wambach)曾說,“沒有人因為你贏得小組第一名而給你任何獎勵。”從瓦姆巴赫到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甚至包括安·羅姆尼(Ann Romney,米特·羅姆尼之妻)的賽馬拉法爾卡(Rafalca),所有奧運選手的目標都是贏得獎牌。其餘的一切隻不過是旅程。
那麽,說到因故意輸掉分組階段最後一場比賽而被取消資格的4對女子羽毛球選手,為什麽會有人對她們的策略憤憤不平?這些羽毛球選手究竟是在什麽地方踏過界線、沉淪到了腐敗的範疇?
爭議持續發酵組織比賽的不是她們。安排抽簽的也不是她們。
她們隻是研究了呈現在自己麵前的信息,再看了一看自己的最終目標,然後走上了看似最有可能讓自己抵達最終目標的路徑。她們得出結論,輸掉那場比賽將給予自己贏得獎牌的更佳路徑。相比一名在預賽中以巡航速度抵達終點的遊泳運動員,或者一名為了節省能量用於決賽、而在半決賽中慢跑衝線的賽跑運動員,這有什麽區別?進一步說,這與棒球運動員的“觸擊”(bunting)又有什麽顯著區別?
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是一名打擊率高達.313的職業棒球擊球手。他不僅是擊球手中的高手,還是棒球運動史上最優秀的遊擊手之一。然而在某些場合(有時甚至是在重要比賽的重要環節),基特在踏上本壘板時抱有擊而不中的明確意圖。事實上,如果他成功了(也就是說,如果他成功地失敗了),回到休息區時還會得到隊友們的祝賀。棒球和其他一些運動項目的規則,製造了失敗可能成為明智戰略的情形。
就羽毛球而言,這幾對選手的最終目標是清楚的:贏得金牌。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之一是什麽?無非是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避免與最優秀的對手遭遇。這甚至算不上是“犧牲觸擊”,因為沒有犧牲可言。在研究了呈現在自己麵前的比賽安排後,這幾對選手看到了一個機會:她們不需要放棄任何東西,就有望獲得一些重大優勢。人們甚至可以說,她們如果不抓住這個機遇才是愚蠢的。
同樣值得指出的是,所謂“始終全力以赴”的這個說法,或者你可以想象出的某個過於活躍的少年棒球隊教練在賽前吐出的陳詞濫調,基本上都是西式的修辭。正如英國人在過去兩周裏急於提醒我們的那樣,公平競爭和運動員精神的概念是在這裏發明的。但是,那究竟意味著什麽?費力贏得一場無意義的比賽,隻為加大自己此後比賽的難度?
對某些人來說,這有違體育情感;對其他人來說,這不合邏輯。
人們隻能想象,這件事如果發生在四年前的北京,當地人的反應會有什麽不同。畢竟,孫武在《孫子兵法》中傳授了一種更為世故的作戰策略,強調胸懷大局,注重態勢和戰略,並且堅定不移地記住自己想要的最終結果。
這幾對羽毛球選手正是這麽做的,而這一理論在每一個比賽項目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有時候,一支橄欖球隊會故意製造一個5碼罰球,使己方的棄踢手有更大空間把球踢到得分區附近。有時候,一名自行車賽選手會放慢速度,以幫助隊友堅持到終點。有時候,一支籃球隊會讓不那麽優秀的球員上場,以便提高在下一個賽季得到較高選秀權的幾率。
周二,在威爾士的加迪夫,日本女足在最後一場小組比賽中故意踢成平局,下半場龜縮後場,從不推進到前場試圖進球。這一戰略出於該隊教練的命令,他的邏輯很簡單:平局意味著日本女足可以留在加迪夫,幾天後在這裏投入四分之一決賽。贏球則意味著日本女足不得不到蘇格蘭去參加淘汰賽。
對日本女足教練佐佐木則夫(Norio Sasaki)來說,減少旅途勞頓意味著有更好的幾率贏得比賽。對那幾對羽毛球選手來說,輸掉分組階段最後一場比賽也是這個意思。那些抱怨買票不是為了看這種表現的球迷,沒有看到運動員眼中的大局。比賽選手的主要義務是利用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贏得獎牌。她們為了在比賽中有出色表現而訓練,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為了贏得獎牌而訓練。周二,輸掉比賽賦予她們贏得獎牌的最佳機會。如果球迷們仍然憤怒,發泄怒火的對象也應該是造成這種情形的組織者,而不是運動員。
這種場麵好看嗎?當然不好看。沒有人說球迷必須為故意輸球喝彩。但是,我們不應該愚蠢到否認這樣一個事實:有時候,這隻是整場遊戲的又一個部分。
什麽是奧運精神?在http://www.olympicspirit.org/mission.php的奧運使命一頁有這樣一段話
Building a peaceful and better worl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play.
大概意思為“需求相互理解,發揚一個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之精神,來造建一個和平、更好的世界”。
首頁的亮相有如下關鍵詞:Friendship, Fair play, Peace, Honor, Glory, and Bring the games to the people.
當然,家喻戶曉的是所謂的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
被大多數人忽略的關鍵詞是“更快更高更強”為了什麽?友誼、團結?比賽就是為了分個高低強弱,要友誼、團結最好不比;
為和平?競技體育比賽就是人類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下發泄獸欲,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地備戰,奧運起源於好戰的古希臘人就是再好不過的佐證;
為了榮耀(榮譽和驕傲)才是真正的奧運精神,也是古希臘文化的根本。這個西方文化的癌症已經感染了全人類。
全世界沒幾個人明白,公平競爭不是什麽道德,不爭才是道德,因此在體育比賽中講什麽“不道德”無疑是牛頭不對馬嘴。體育競爭為非道德,就像自由市場、政治民主一樣,談不上道德。這一點不難明白,好好讀一讀道德經就懂了。
為了榮耀、接之而來的財富利益,使好多球員(加父母)喪失了人性;出於曆史的委屈、好勝稱霸的心態,使政府喪失了理智。為了金牌可以不擇手段——以西方為標準。
金牌要爭,因為這是個成者為王敗者寇的世界。不過,拿了金牌要低調,即使裝也要裝出來。不要贏了就張牙舞爪地行軍禮、與記者麵談時隻會吹噓自己,要學會讚美對手——戰勝一個偉大的對手暗示你更了不起。球員的禮儀談吐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教養。
拿個金牌有價,敗壞民族文化禮儀無價。
中國人,再不聽祖宗的教誨,金牌拿越多文化越墮落。
中方不申訴是弱智的表現。何時不爭何時據理力爭,中國領導與白癡差不多。社會道德滑坡、認知混亂,吃啞巴虧咎由自取。受害者是無辜的球員。
當時的情況是他們胡搞打球,裁判停止他們的比賽,然後他們抗議,比賽繼續進行。這是第一次警告。比賽第二次開始後仍然打假球,拒不改正。
裁判已經給了他們2次機會。
奧運金牌不能說錯,但是一定是要在奧運金牌同時兼顧奧運精神的指導下進行比賽。這是任何比賽的基本出發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
任何賽製和製度都有缺陷,奧運賽製也是一樣,不能因為賽製的原因就可以無限的利用,隻能是有限的和有底線的利用規則,這是基本的常識。
如果於洋錯了,其它的體育比賽,也一樣,全都有假賽。
馬拉鬆跑得一會兒快,一會兒慢,
籃球足球,一看贏定了,換一撥兒替補上場,,,
支持於洋,反對規矩瞎定,卻讓運動員買單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