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名將張自忠和張靈甫之死

(2010-03-25 06:39:53) 下一個

關於名將張自忠和張靈甫之死的思考
玄野

這兩天討論兩位著名抗日將領,不小心扯出共軍對待國軍將領的話題。在文學城上說這話,就知道要刹不住了。張自忠殉國於抗戰,日軍得其遺體後膜拜敬奉。張靈甫殉職於內戰,為共軍當作癡愚戰犯遺體處置,殉職處成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以顯示共軍輝煌戰果。沒辦法,碰上粟裕了,技不如人,攜最優裝備還給人家全殲,不用自殺,羞也羞死了。殉職是死得其所。

憑史撫今,最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共軍對張靈甫的個人定位。抗戰勝利後,老蔣放縱將領聚斂,大失民心,自然是當時政府的錯誤。但是,一個高級軍官為個人職守飲彈,首先體現的是軍人的堅毅操守,而不是所謂國民黨反動派的玩冥不化。建國後在軍隊中所首先倡導的同樣是服從命令為軍人的天職,而這一天職在張靈甫那裏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理應成為軍人的楷模,而不是嘲笑的對象。

人的評價主要在於品格,不能拘泥於物。中國在這方麵的錯誤太久太深了。人的性格與道德在某種情形下是優勢,在另一種情形下會變成弱點。共和國以來教育和人格評定中完全以優點缺點論,是重大錯誤。當一個人改正了其在某種情形下的缺點時,其人格中的特色,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發展成巨大優勢的東西也就被扼殺掉了。這是中國教育導向的重大失誤之一。拘泥於物的最極端表現就是立場決定一切,道德狗屁不如。這是中國的混亂之源。中國曆屆政府總強調立場正確,真理正義道德都不名一文。的確,真理正義道德不值錢,因為這些東西不能用物來衡量,這些東西消失了,人類也就不會存在了。立場取決於利益權衡,是政黨政治的產物。一個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是為了個人利益調節立場呢,還是為了真理而舍生取義呢?相信為了民族自由而犧牲的先烈在這一時刻徹底選擇了後者。而一個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人在這樣的時刻則是按其個人利益判斷所應處的立場。他可以拋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可以斷絕關係,宗廟屍骨都可以掘出來鞭笞,以表達自己的忠心。這些到底是對某個政府的忠心呢?還是對利益的忠心呢?隻講立場不講道德,將會毀滅這個國家,毀滅這個民族,毀滅這個世界。立場決定論,為禍已久,中國拜金主義雖逐漸出現在改革之後,但其根基早在建國時期就植好了。

回到張靈甫將軍的例子,以立場論,他是蔣介石的死黨;以道德論,他是稱職的將軍,是軍人的典範。他既可以作為國民黨的將領殉職,也可以作為共產黨的將領殉職。我們不以個人道德論人格,而以立場對錯評英雄,是在培養什麽樣的民族未來呢?兩軍交戰,各為其主,無論對方為自己造成多大損失,自己對對方的人格總是敬佩的。所以魏將鍾會過武侯墓而憑吊,其敬仰之情甚過對其主司馬昭。而戰爭中的那些買主求容者往往因為道德敗壞被戰勝方即刻拋棄甚至處決。當然,國共決戰中大部分投誠的國軍將領是因為失望於大量官員的聚斂無度,其中有民族大義在,就是另一層考量了。天下為公,是上世紀革命成功的鐵律,袁世凱敗於此,割據軍閥亦敗於此,蔣中正同樣敗於此。毛澤東大興運動,使得中國天翻地覆,卻政權穩固,同樣是因為有克己奉公之操行。至於當下諸貪官覆滅,同樣證明了這一規律,而未來政權的走向,也將取決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