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無狂想地

曼舞飛絮的羈旅,小小的足跡漂泊在文字裏,隨心而來,隨緣而去,隨意而遊,隨喜而嬉,天地一痞。
個人資料
ling198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竹韻海外 特輯四《獨孤九劍》第一季

(2017-07-12 10:47:16) 下一個

2017-07-12 總編:落日長河

書法: 周建煌

 

竹韻海外編委

 

竹韻清幽總編: 落日長河

 

竹韻海外編委:

 

顧           問: 熊  東  遨     喬  尚  明

 

主           編: 蒹      葭    

 

執 行 主 編: 華山論劍   忘    機   西     鷹

 

執行副主編: 曼      無

 

編          委:

 

忘      機          曼      無          L  i  l  y

西      鷹          香      韻          湖墅 STL

未      老          蒹      葭          華山論劍

潛  東 籬          劉 春  誌          西門錯馬

思      豪          相看不厭         一公升眼淚

 

本期編輯:      西      鷹

   

本期圖片:      來自網絡  

 

 

 

 

竹韻海外詩詞講座係列
絕句創作之獨孤九劍
 

 

主講:忘機

作業評審:未老,相看不厭,一公升眼淚,劉春誌

編輯:西鷹

 

前言

 

各位竹韻海外詩友大家好!首先歡迎所有新老朋友!我是忘機,受竹韻總編落日長河老師,主編蒹葭老師和華山論劍老師囑托與大家分享探討如何創作絕句,目的是和大家一起提高絕句乃至所有格律詩詞的創作水平和鑒賞能力。本課程很多內容都是前人經驗的引用總結,我隻不過加上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竹韻詩友的例子。時間有限,難免掛一漏萬,竹韻海外群藏龍臥虎,請各位詩詞知音課後不吝批評指正。

 

所謂絕句,就是要刪繁就簡,婉曲回環,句絕而意不絕。如果說律詩是一寸長一寸強,絕句則是一寸短一寸險。本課程給各位詩友提供了絕句寫作的門徑,但絕不是捷徑。

 

有人說可以讓每一個有一定古文素養的人都能在半小時內成為一個全方位詩詞高手,而且不用揮刀自宮。忘機卻不認為有任何快速成為詩詞“高手”的寶典。因為無論是律絕還是詞,如果說各種寫法是招式,那麽詩人的境界,國學底蘊,文字功底和鑒賞水平才是內功。內功和招式,缺一不可。而內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

 

所以,本課程從絕句的構思,靈感,立意,結構,修辭,意象,寫法,虛實,境界等諸多重要方麵一起探討絕句創作,同時附帶介紹王士禎的漁陽十二法。本課程的內容不僅可以運用在絕句上,也可以運用到所有格律詩詞上。

 

格律詩詞的基礎是格律,大家可以網上自己查詢格律,本講座不再累述。竹韻編委推薦的搜韻是非常好的詩詞格律檢查工具,請大家詩詞定稿前務必自查,確保格律無誤。

 

http://sou-yun.com/AnalyzePoem.aspx

 

 

 

絕句第一劍

構思式


 

 

我們竹韻詩友為什麽要寫絕句,因為我們有感而發,想要對人訴說。工程師想要述說時,會用專業的軟件和硬件語言;音樂家會用旋律和節奏;而咱們詩人想要訴說時,則會用語言和意象。

 

絕句和所有格律詩詞一樣有三要素──意(情思)、象(意象)、言(語言)。構思的要義,就是立意、取象、出語,就是如何運用語言和意象,去表達情思。

 

意有兩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一、以象盡意。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就是完全用意象表達。此時,詩是以語言,通過意象這個中介,間接抒發情懷。即以語言營造意象,以意象作為載體,寄托情思。

 

以象盡意:以象盡意的詩,其構思的要領,是以言造象,以象寓意。此時,語言是構造意象的材料,意象是寄托情思的載體。語言、意象、情思三要素的關係,在這裏可用王翰的一句詩“葡萄美酒夜光杯”來形容。即詩家用某種玉石(語言材料)製成夜光杯(意象),以夜光杯(意象)來承載葡萄美酒(情思和意境)。

 

 

 

 

以象盡意的詩,以客觀物象寄意,物象在詩中居於中心地位,下麵幾首當代作品(不限於絕句)采用以象盡意的構思。

 

風卷泥塵拌晚餐,窩棚陰冷十人鑽。

牆頭彩繪中國夢,隻在夢中心不寒。

   ──[當代]落日長河《與勞工共餐感懷》

 

牆頭彩繪與風卷泥塵,窩棚陰冷的意象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此寄托自己對民間疾苦的關懷,重點都落在合句。

 

岸柳影迢迢,蘭篙似玉簫。

臨湖驚鸛鶴,宿雨泣芭蕉。

月白風吹老,花黃路夢遙。

長亭初識後,再別是康橋。

   ──[當代]華山論劍《再別康橋》

 

詩人以岸柳,蘭篙,湖畔鸛鶴,雨泣芭蕉等意象作鋪墊,由於意象表達出的意境緊扣主題,轉合寫離愁別緒非常自然,情味,韻味,餘味俱佳。

 

詩書清品與同齊,墨飽玄毫雨一犁。

偶作怒貎驚電掣,挾風飛過嶺雲西。

──[當代] 仲雍胄胤《題老師吳永龍夫子書法》

 

詩人二,三,四句采用博喻手法,從不同側麵借景惟妙惟肖地描寫了吳永龍夫子書法,詩同書法一樣都雄渾有力,氣勢如虹.

 

滾滾驚濤哮九州,奔騰萬裏不回頭。

何時蒼莽憐人願,淘盡世間千古愁。

       ──[當代]蒹葭《黃河》

 

詩人也是起承寫景鋪墊,借黃河的奔騰氣勢抒發了自己的悲憫之心和為了人間疾苦對上天禱告。

 

何處霓虹奪晚霞?彩橋路盡是仙家。

甘霖更把秋霜洗,灑落加南一縣花。

      ──[當代]忘機《丙申感恩節》

 

詩人以象盡意,借彩虹,甘霖,一縣花描繪了一幅良辰美景,霓虹到甘霖則是意境上的進層,兩者都暗喻造物主的恩典,從而非常自然地表達了詩人的感恩之情。

 

 

 

 

二、直言其意。就是直接用語言傾訴心中的情思,同時,運用若幹意象,作輔助性的表達。

 

直言其意:詩的另一種構思方式是直言其意,就是用語言直接訴說心中的情思,同時以若幹意象點綴其間,作輔助性的表達。

 

如果說,以象盡意的詩是以言造象,以象寓意,意象是語言與情思的中介,其意象對於詩意表達是決定性的,那麽,直言其意的詩則是直接以言盡意,無須通過意象這個中介,意象隻是點綴性的,對於情思的表達,其作用隻是輔助性的。

 

如果說,以象盡意的詩的結構,可以用“葡萄美酒夜光杯”(以玉製杯,以杯盛酒)來形容,直言其意的詩的結構,則可用張誌和《漁歌子》中的一句“桃花流水鱖魚肥”(以水養魚,以花裝境)來形容。這裏,“流水”指詩的語言,“鱖魚”指詩的情思,“桃花”則指詩的意象。直言其意的詩,其以言盡意,猶如以水養魚,讓鱖魚漫遊於流水之中,而以桃花之象,從旁裝點詩境。

 

試看兩首古詩和一首絕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荊軻《易水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大風歌》

 

黃土一堆龍脈延,迷湯換盡藥依然。

君王不恤民生苦,覆轍蕭蕭在眼前。

──落日長河《過秦陵》

 

荊軻義無返顧,決心深入虎狼之國刺殺秦王,臨行之時悲歌一曲;劉邦平叛歸來,念天下初定,忠勇難求,於沛縣故裏引吭高歌;落日長河過秦陵時候則發出曆代朝代更換而百姓依舊疾苦的感慨。

 

這都是直抒胸臆,坦陳情懷。而首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大風起兮雲飛揚”“ 黃土一堆龍脈延,迷湯換盡藥依然” 一類的意象組合,則是作為情懷的鋪墊,氣氛的烘托。

 

刪去“風蕭蕭兮易水寒”,使《易水歌》隻剩下“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一句,刪除“大風起兮雲飛揚”,使《大風歌》隻剩下“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兩行,刪除起承兩句,使《過秦陵》隻剩下 “君王不恤民生苦,覆轍蕭蕭在眼前”。其詩依然成立。

 

 

絕句第二劍

靈感式


 

 

絕句創作和其他藝術創造一樣,需要靈感。我們竹韻詩人經常苦惱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獲得創作靈感。

 

王昌齡之《詩格》寫道。詩有三格:一日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日感思。尋味前言,吟諷古製,感而生思。三日取思。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在這裏,詩人實際上指出了激活靈感的三種途徑。

 

第一種方法是“生思”,就是我們竹韻詩友寫不出時不要硬寫,可暫且先放一下,讓神思得到休息,養精蓄銳,在偶然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第二種方法是“感思”,就是在寫詩時,大家多吟誦前人的名作佳句或相關題目之詩,以引發靈感。即讀萬卷書。

 

第三種方法是“取思”,就是建議各位詩人以積極的創作心態,從大自然和社會人生中去獲取詩思的感發。即行萬裏路。

 

還有的時候,靈感也來自詩友間的互相討論和激發。記得幾個月前華山論劍大哥在文學城詩詞論壇發起的夏來時詩詞同題,各位海外詩友紛紛獻上好玉,彼此激發靈感,創作了不少好詩詞。

 

靈感,往往一現縱逝。要即時捕捉。就是說,如果一得佳句,便馬上記錄,那怕是隻言片語。並盡早形成初稿,然後慢慢推敲、修改,使其合律。唐著名詩人李賀,人稱“詩鬼”,其作詩善於捕捉靈感已成常勢。 李賀詩歌的創作方式和過程尤為奇特,“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見所感,既是為情造文的表現,“遇所得,書投囊中。”也是其及時捕捉靈感的方法。“遇所得”而不及時“ 書投囊中”,這靈感一消失,“所得”可能就再也記不起來了。再就是堅持及時修改整理,及暮歸,足成。

 

綜上所述,靈感現象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在寫詩中起著突然觸發、豁然有悟的作用。詩詞創作是藝術修養與才智學養的綜合運用,是靈感巧思、謀篇安排和運思表達等一係列精神活動。所以,詩詞創作隻有加強“積學”、“酌理”、“研閱”、“馴致”等方麵素質的培養,靈感才會頻頻地扣動詩人的心弦。有人總結說:“積累好比補充營養,醞釀好比好比十月懷胎,運筆好比一朝分娩。”  這話不假,當我們通過知識的長期積累以後,一旦接觸素材,來了靈感(即:明確立意),詩興一發(即:情誌倍增),就會雲湧筆, 一氣嗬成一首好詩、好詞,或一篇好文來。

 

 

 

絕句第三劍

立意式


 

 

所謂立意,就是你決定一首詩所要表現的情誌。“詩言誌”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征的認識。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最早大約是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誌”。後來“詩言誌”的說法就更為普遍。《尚書·堯典》中記舜的話說:“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寫一首詩首要的不是先考慮它的語言、格律等,而是必須先確定其立意。立意的高低、深淺、新舊,決定著詩的主題思想的深刻程度。同一題材,甚至同一具體事物,由於詩作者藝術修養不同,所處的時代不同,生活不同,閱曆不同,其結果,就會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藝術效果。

 

林黛玉是大觀園中的才女,其詩才不輸於當時的進士舉人。林黛玉作詩以立意為上,認為隻要詩的立意高,那怕是平淡樸實的詞句,也能營造出真情真意的詩境來。寫詩不能一味地去堆砌文字、賣弄辭藻,這樣會使詩有雕琢之痕。她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作詩之法,是以她推薦香菱學詩要先細讀《王摩詰全集》一百首,接著熟讀杜甫七律詩一兩百首,再誦讀李白絕句一兩百首,有了這些詩藏於胸中,再回頭看看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詩。我覺得林黛玉的教學方法,不是先讓學生鑽研格律詩的寫作技巧,而是先讓她接受詩意的熏陶。

 

我們都知道唐代王維是田園派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林黛玉讓香菱先閱讀王維的詩,就是先讓她在詩情畫意中感受詩的語言、詩的意境、詩的神韻。杜甫的詩格律工整,林黛玉讓香菱下一步去學杜甫的詩,是讓她學會格律詩的基本功,進而登堂入室。再去誦讀李白的詩,是學其文采飛揚,發揮想象力,增強詩句的氣勢。最後,林黛玉又讓香菱讀陶淵明、謝靈運的詩,其實就是重歸自然,回到詩的本真當中,這樣才能寫出清麗脫俗的詩句來。

 

 

詩的立意,主要體現在五個字上,即:真、高、新、深、精。

 

(1)立意要真

 

所謂“真”,即是真情實感,一定要寫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東西,這樣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實的感受,劉熙載在《詩概》中說:“詩可以幾年不做,但不能一首不真”。

 

為母親煎藥

風清骨峻(當代)

 

小火守爐沸,收湯待有時。

兒心添一味,不讓老娘知。

 

這首小詩寫母愛非常感人。前兩句寫一個細節:為母親煎藥,水已沸了,開著小火,收湯還要等一會。第三句忽表心願,為了母親的病早日痊愈,兒願將自己的心也添作一味藥煎入其中。至此,前三句已經將全詩的意思表達完畢了。可是偏偏作者還要添上最後一句:兒將自己的心煎到藥中,還不能讓母親知道。這就在更深的層麵上表述了自己的情感。作為母親,都是極為愛護自己的兒女的,寧可自己受苦,也都不願讓兒女為自己受累。如果讓母親知道,母親怎會心安?細致入微的情感描寫,合情合理,使人感動。看似淡淡說來,卻細致入微,一往情深。

 

當然,說是要真,卻不是像照相機一樣去照搬實際生活,需要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誇張、提升,這樣才會更有意味。

 

 

 

 

暗戀

文/Eragon (當代)

 

捉筆難描料是緣,如雲勾勒水中天。

楊花著雨春銷盡,剩縷遊絲粘少年。

 

這首竹韻海外詩友的絕句感情真摯,描寫少年情愫細膩到位。起句捉筆難描,猜想是緣分,正是暗戀心情。承句如雲勾勒水中天非常雅致,轉合以楊花雨後所剩遊絲比少年情絲非常貼切。

 

談到情詩,華山論劍大哥的幾首絕句也是情真的典範,這裏試舉兩例:

 

【七絕】無題

文/華山論劍

 

曾攬江南傘下行,於迷蒙處剩零丁。

平生未有悲歡事,所謂悲歡總是卿。

 

“平生未有悲歡事,所謂悲歡總是卿”,刻骨銘心,不過如此。

 

【七絕】無題

文/華山論劍

 

明月無情不照門,傾城一顧已銷魂。

殘碑更比人心軟,鏤刻經年尚有痕。

 

殘碑本來已經很硬, 人心變幻莫測,竟然比殘碑還硬,詩人之癡情,可見一斑。

 

 

(2)立意要高

 

所謂立意要高,就是說立意時,要從思想高度去進行詩作的立意。這就要求詩人站在時代的高度,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秋天,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薛據結伴到長安城東南的慈恩寺,登上大雁塔,即景賦詩,除薛據的詩失傳以外,其餘四人的詩,都流傳下來。詩題相同,詩人們的立意卻大不一樣。高適感到官卑職小,壯誌難酬,因此,想四處尋遊,露出了一點兒牢騷:

 

盛時慚阮步,未宦知周防。

輸效獨無因,斯焉可遊放。

 

一向具有豪邁精神的岑參,這時卻產生了佛理可以參悟,佛家可以崇奉,了悟佛理可以受用無窮,佛道可以相通的思想:

 

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儲光羲感覺宇宙空虛,佛法可通,塔勢高峻,像人生的路途一樣艱危:

 

俯仰宇宙空,庶隨了義歸。

嵐另非大廈,久居亦已危。

 

杜甫則迥異於他的同伴們。他讚美塔勢如何“跨蒼穹”,逼近雲霄。更可貴的是他對國事的深切關注,對沉迷酒色的唐玄宗含蓄諷刺。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他感到秦山“破碎”,昆侖“日晏”,危機四伏,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由此可見立意之高低,總是與詩人的思想感情成正比的。

 

 

 

 

 

  (3)立意要新

 

所謂“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從思想高度去進行詩作的立意,在詩中表達的意是獨特的,是別人沒有過的。薑白石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詩便不俗”。 今人劉夜烽說:“清新莫拾人牙慧,別出心裁意自高”。同一件事物,從不同側麵去觀察,去思考,所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寫與別人不同的意,才能出新,才能不落俗套。

 

【七絕】詠荷

文/湖墅STL  (當代)

 

君出淤泥獨自清,人人讚爾潔高名。

孰知養育多辛苦,沒有淤泥沒有卿。

 

此絕名詠荷花實讚淤泥,詩人反其道而行之,立意新穎。

 

下麵幾首律詞可謂舊瓶裝新酒,合乎格律卻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代屌絲言之一《屌絲的愛情》

文/南瓜餅子(當代)

 

自從那日遇姑娘,遂有身心很受傷。

無膽無才無辦法,越追越遠越慌張。

桃花依舊迷崔護,老爸仍然未李剛。

此夜愛情如酷吏,請君入甕不商量。

 

“越追越遠越慌張” 有張學友歌情網的味道。“桃花依舊迷崔護,老爸仍然未李剛“用典巧妙,尾聯描寫相思如被請君入甕,堪稱入木三分,相信不少讀者有共鳴嗬嗬。

 

七律·上班路上偶得

文/未老(當代)

 

借得夏初驕日頭,工班路上作閑遊。

輕風橋下吹沙浪,亂石江邊列白鷗。

步放長街唯有汗,詞沉淺憶更無愁。

洋妞總戴遮陽鏡,不與騷人對碧眸。

 

尾聯傳神。為何洋妞總戴著遮陽鏡,原來詩人兩眼電力四射哈哈。

 

虞美人 · 偶入矽穀私家跑車展示會小記

文/曼無(當代)

 

灣區富貴何時了?名駕知多少!草民昨日又兜風,豔遇不堪心跳上升中!

 

裁員濁浪今猶在,意氣曾誰改!撒鈔人幾皺眉頭,天使創研活水八方流!

 

這首詞展現了高科技重鎮美國矽穀的浮世繪,生動活波。

 

 

 

 

 (4)立意要深

 

所謂“深”,就是對主題的發掘要深入題材,不能隻作表麵描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小見大,以微見著,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思想,濃鬱的詩意及高超的藝術性。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文化藝術講究的是有回味,有想象,如音繞梁,三日不絕,讓人細品,越品越有味道。作為中國文化最直接的承載,詩也應具有這樣的特點。如:

 

[唐] 杜牧  贈 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在《贈別》中不寫人垂淚,寫蠟燭垂淚,但雖然寫蠟燭垂淚,人們讀起來,會立即聯想到此時寫的已經不是蠟燭了,而是寫人了。字麵委婉,內心深情,餘味不盡。

 

[唐] 黃巢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我若為青帝”這豪邁的語言令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並不流於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與趙學海夜釣於南麵

文/無語(當代)

 

故舊重逢心始甘,清波蕩漾虎門南。

一壺陳酒談鋒勁,百尺浮橋釣興酣。

月下漁人尚艱苦,水中龍族更何堪。

同為濁世求生客,網口傾開已過三。

 

無語老師此律立意非常深刻,老辣耐品。“月下漁人尚艱苦,水中龍族更何堪。”此二句盡顯作者的悲憫情懷:月下的漁夫日子尚且這般艱苦,更何況水中的魚蝦呢?“漁人”與“龍族”互為對照,這世上,大家都不容易呢,都隻是“濁世求生客”而已。情,是對眾生的悲憫之情;味,滿是生活的滄桑味。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一份沉鬱,夾著喟歎,愈嚼愈有味。

 

 

(5)立意要精

 

所謂立意要精,就是指立意要單純集中,不可複雜多意。要做到一詩一意,防止“二意兩出”。一首詩,隻能有一個主題,一個中心,才能集中全詩文字把主題鮮明、突出地表現出來。如果一首詩中同時出現憂國憂民、孤高傲世、懷古憂思、思鄉懷人等多種立意,這就讓人頭暈目眩,無所適從。這就要求立意時,必須選取和提煉最能反映生活本質、最富有特征的事物,抓住由此激發出來的強烈的感情。以王維《渭城曲》為例:

 

 [唐]王維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一概舍去,隻用了二十八個字,就集中和概括地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這首詩是對一較為複雜事件進行集中、概括而達到精煉、生動。抒發了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

 

 

 

 

 

附錄:漁陽第一法

 

漁陽,清王士禎是也。漁陽十二法給各位詩友提供了絕句寫作的門徑之一。前麵討論過,法無定法。無論是律絕還是詞,如果說各種寫法是招式,那麽作者的境界,國學底蘊,文字功底和鑒賞水平才是內功。內功和招式,缺一不可。

 

第一法 作法:前兩句或賦陳、或起興、或議論,第三句以否定詞轉接。例如:

 

高郵雨泊

王士禎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這裏一二句起興(秦郵指高郵)第三句用否定詞“不見”轉折,第四句緊接第三句,兩句間為因果關係。(秦淮海即秦少遊,高郵人)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通過對常見的春柳描寫,讚美了萬物複蘇、生機盎然的春天。 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問得大妙,合句回答順水推舟。絕句正是用這些最平常不過的景象和感受,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鳴。

 

【七絕】五月柳

文/一公升眼淚(當代

 

新黃褪盡萬絲斜,半綠枝頭半著紗。

未識東風臨夜岸,送將飛絮入誰家。

 

起承寫景,轉句用未識巧妙引入東風,所以合句“送將飛絮入誰家”非常自然。

 

【七絕】

文/朱荻(當代)

 

纖塵未染自含嬌,冉冉心香隔水遙。

不與凡花開一處,知君思慮正如潮。

 

轉句不與凡花開一處,不僅烘托出荷花之高潔,更表明作者以荷花自比,是對方(君)的真正知音,可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五絕】石溪同窗聚會有感

文/忘機(當代)

 

廿年真似電,兩鬢已微霜。

不變石溪路,翩翩外賣郎。

 

石溪:指紐約州大石溪分校。

 

雖然二十年鬥轉星移人已變老,轉句不變二字,表明了作者和同窗的初心,沒有忘記過去艱辛而快樂的歲月。

 

 

 

 

漁陽第一法作業及評委點評

竹韻評委:一公升眼淚,未老,忘機

 

1.【七絕】丙申孟秋雜感

文/吳瑾

 

炎涼世態最寒心,白璧明珠易受侵。

不必從今皆冷眼,七弦總有一知音。

 

編委:好絕! 這首七絕以議論起承,轉句以不必連接,顯示了作者的心胸,結句非常自然,全詩境界高遠,讀罷精神為之一振,

 

 

2.【七絕】荷蛙拜蟬

文/劉誌春

 

蛙坐荷盤學拜禪,頻敲魚鼓動河川。

錦鱗不曉其真意,一躍龍門出水煙。

 

編委:好絕! 生動有趣,起句扣詩題,承句自然形象,轉句用不曉連接,引出鯉魚跳龍門的典故。"出水煙"略為晦澀,如果形容跳龍門濺起的水霧,改為起如何?

 

3.【七絕· 菊】

文/曼無

 

金鉤舒卷美人愁,敢與霜風鬥到秋。

巾幗不須拋媚眼,南山自有雁回頭。

 

編委: 好絕!起承轉合流暢。不足處:首句"愁"與承句''敢''"鬥"意蘊有點不太切合。試用"美而柔"?既寫出菊亦剛亦柔之美態,也利用反差凸顯韌性。承句霜風即秋風,與秋疊了,且菊本秋天放,用"到"則喻菊在夏或之前開放。''到''換''滿''?便合理了。雁回頭與菊花稍顯勉強。

 

4.【七絕】采檳榔

文/石末

 

兒時夢裏采檳榔,今遇檳榔在異鄉。

小妹不知何處去,老夫空慕少年郎。

 

編委:整體自然流暢。轉結略嫌有崔護影子,據實發興好。

 

5.【七絕】遊屈子祠遇雨

文/老夫子

 

楚韻已隨汨水沉,遊人誰解老臣心?

上蒼不肯忘詩意,鼓蕩悲風過莽林。

 

編委:好絕!見功力,起承轉合完美老到。不肯轉得妙,而後的結句也就自然。首句''已''出律,犯孤平,可改為平聲字如相。

 

 

絕句第四劍

結構式(起承轉合)


 

 

一. 什麽叫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詩文的結構和章法。“起”是起因,即詩文的開頭;“承”是過程;“轉”是轉折或結果;“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

 

起承轉合出自元代範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注釋: 舂chōng容:舒緩從容。(承要自然舒緩。)淵水:深潭,深潭之水。(合不宜淺白,一眼見到底,要留有餘味。)

 

起筆宜開不宜合,或單刀直入、或啟思考、或引注目,變化多端,以自然為佳;承以順暢自然舒緩為妙,承後的轉折,或一轉,或兩轉,或三轉,或四轉……迂回曲折,愈轉愈廳,才是乘;合即結尾,或揭示題旨,或耐尋味,或啟遐想,以有力取勝。

 

 

二、起承

 

絕句的首句就是起,起是開始、發端。第二句承,為首句做補充,或者再推進一點等等。下麵介紹絕句五種起的方法。

 

1、扣詩題

 

峨眉山月歌

文/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首句扣題詞"峨眉山"和"月",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麵。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次句境中即有人,為下半部分寫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作鋪墊。

 

七絕 . 竹林七詠其二

文/落日長河(當代)

 

竹林甘作守門奴,書枕苔階酒一壺。

老眼不分財與色,來人隻問有詩無?

 

長河老師的這首七絕家喻戶曉,也是扣題詞起,開門見山。

 

 

2、就題意

 

宿建德江

文/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的起句雖無"宿建德江"字樣,但"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加上"日暮",就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既切合題意,另外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3、寫景起

 

江南春

文/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首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裏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江南一派迷人的春光盡現眼前。

 

 

4、抒情起

 

除夜

文/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夜》即除夕之夜。"旅館寒燈獨不眠",高適寫此詩時正流落他鄉,客居旅館,孤對寒燈,徹夜不眠。此時此刻,一陣淒涼之感湧上心頭。詩的頭一句就為"客心"的"淒然"準備了條件。

 

 

 

 

5、敘事起

 

故人

文/落日長河(當代)

 

沅水灘頭訪遠親,多情姑嫂喜迎賓。

卅年風雨容難辨,唯有蘆花似故人。

 

沅水在湖南境內。

 

落日長河的這首絕句以敘事起頭,詩人去沅水灘頭探訪遠親,受到了多年未見的姑嫂的熱情歡迎。為轉結物是人非感歎做鋪墊。

 

 

6、議論起

 

【七絕】劉基廟題壁

文/仲雍胄胤(當代)

 

丹台獨善古來難,往事能禁扼腕歎?

千仞蒼鬆如有意,止須冷眼看蕭韓。

 

吳瑾的這首絕句則是以議論起,開門見山點明獨善其身神仙都難,這麽有智慧的劉基,蕭何也不例外。後麵幾句都是圍繞這個主題。

 

怎樣的起才算好?我們在今後的講座中會深入討論。這裏先開個頭。從意境上說,一種起是“高唱”,調子高,不平庸,一種是“極蒼蒼莽莽之致”,即意境深遠闊大,一種是“突兀”,像“高山墜石,不知其來”,即出人意外。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南北朝:謝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與一般記述行旅的詩作不同。詩人不從交代本事入手,而是劈頭便將洶湧而來的詩情噴薄吐出。首二句境界闊大,,氣勢非凡。“大江流日夜”寫出了舟行在水天茫茫之際,惟有以江流為伴的旅思,其中不無王命急宣、晝夜兼程的況味。“客心悲未央”則突如其來將無盡的悲感推出。這兩句一寫物象,一寫人情,兩者本不相涉,作者把它們同時組合在詩篇的發端處,卻使之產生了一種張力,一種若無卻有此呼彼應的聯係。在這裏,滔滔不息的江流構成了“外景”,激蕩不已的客心則構成了“內景”。一內一外互相生發又互相映襯,突出了詩人風波失所的主要感受,為全篇定下了悲愴的基調。五代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構想和此詩相近,就傳統的表現手法說,李詞用的是“比”,這首詩用的是“興”,“興”較之“比”常具有更直接的感發性和涵詠回味的象征意蘊。詩一開頭就以壯觀的畫麵和強烈的激情形成先聲奪人的磅礴氣勢。

 


 

 

 

二、轉

 

絕句第三句的轉,可謂是全詩最著力的地方。唯有轉得好,才能翻出新意來,如此絕句的神韻才能綻放出來。楊載雲:"絕句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述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於婉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為順流之舟矣。" 下麵介紹五種轉法。

 

 

1、向前進一層轉

 

向前進一層轉是指在起承的基礎上,作縱深發展,最後完成變化。

 

【七絕】丙申感恩節

文/忘機(當代)

 

何處霓虹奪晚霞?彩橋路盡是仙家。

甘霖更把秋霜洗,灑落加南一縣花。

 

拙絕起承寫彩虹,轉句“甘霖更把秋霜洗”,也是進一層轉,晚霞已經美不勝收,彩虹更奪人眼目;甘霖則不僅奪人眼目,而且洗盡秋霜,滋潤萬物也包括人心,如此一轉,詩的氣象和境界就出來了。

 

 

2、向側麵推開一層轉

 

向側麵推開一層轉是指先叉開原有的話題,向側麵推開一步,迂回一下,最後再回到原有的話題。

 

江南逢李龜年

文/杜甫(唐)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的首句說岐王宅裏,二句說崔九堂前,詩人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往昔的深情懷念。這都與李龜年有關,第三句突然推開,說到江南好風景,看似離題萬裏,可是第四句還是回到了原有的話題。可視為向側麵推開一層轉。

 

 

 

 

3、向反麵逆轉

 

向反麵逆轉是指三四句的觀點、角度、方向或態勢向一二句相反的方向變化。有顛覆、批判、悖離的意味。

 

七絕

文/翦伯讚(當代)

 

漢武雄圖載史篇, 長城萬裏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 鳴鏑無聲五十年。

 

鏑,箭頭,亦指箭。

 

詩的前兩句指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戰爭,似在讚美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後兩句是指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第三句筆鋒逆轉,客觀地肯定了和親政策的意義,變相地批判了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政策。翦伯讚認為,漢武時的抗匈之戰,雖然千古留名,但勞民傷財,不如昭君和親來得效果好。可視為向反麵逆轉。

 

 

4、由寫景轉抒情

 

這是絕句最普遍的類型,主要有兩種轉法。一是明聯式,二是暗聯式。所謂"明聯",就是轉句與前麵的句子有明顯的聯係。而"暗聯"則與此相反,轉句與前麵的句子沒有明顯的聯係,但憑借共同表達的主題這種關係實現轉折。

 

(1)明聯式

 

江樓舊感 / 江樓感舊

文/趙嘏(唐)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頭兩句寫登樓所見,水天一色,空闊無邊,但內心卻感覺空虛。轉句"同來望月人何處",其中的"望月"在詞語上照應了次句的"月光如水";"同來人何處"引出了下句"風景依稀似去年",因為"物是人非",加重了對人的思念。這裏的轉也可以說做到了承上啟下。

 

 

(2)暗聯式

 

采蓮子

文/皇甫鬆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一二句寫的是采蓮女子喜歡上英俊少年而任憑小船漂流的情景,轉句進一步寫采蓮女的大膽調情舉動。"隔水拋蓮子"引發了下句"半日羞"。詩的前後兩半把少女情竇初開的表情與動作描寫得維妙維肖,但卻統一於"釆蓮女的可愛動人"。

 

 

5、由抒情轉寫景

 

江陰浮遠堂

文/戴複古(宋)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裏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南宋小朝庭偏安江南一隅,以淮水為界,中原則淪陷敵手。作者登浮遠堂下瞰時,已感到江流萬裏,愁也萬裏。轉句"無山遮望眼"是前兩句的"下瞰大江流"、"堂前萬裏愁"的隱含前提相關;而"最苦"又引出了下句景物,"淮南極目盡神州"。即而北望時,看到淮水以北已山河破碎,心裏更加難受。

 

 

 

 

三、合

 

就是指結尾,是畫龍點睛之筆。結有多種,擇舉六法:

1、就題作結

 

過許州

文/沈德潛(清)

 

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裏罨平疇。

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

 

 陂,即池塘,罨,捕取。

 

過許州時,詩人身處綿延百裏的柳蔭道中,沿途碧青的池水,翠綠的垂楊,周圍一片綠色,他甚至覺得連自己的胡須、眉毛也被這美好的景色染綠了,這使他感到十分賞心悅目。而一路知了的歡快叫聲,更增添了他的愉悅之情,使他非常輕鬆地在不知不覺中過了許州。

 

【七絕】青山莫愁

文/潛東籬(當代)

 

又夢家鄉舊酒樓,堂前老櫈故人留。

願君別後書千紙,隻寫青山莫寫愁。

 

起句寫景,承句睹物思人,寫思鄉懷人之情第一次加倍, 轉句別後書千紙再加倍,合句隻寫青山莫寫愁第三次加倍,情味,韻味,餘味俱佳。這首小絕乃加倍和層進的典範!

 

 

2、以景作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文/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隻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的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色彩明快的送別畫麵。

 

 

3、以情作結

 

別老母

文/黃景仁(清)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搴帷,撩起帷幕。

 

詩人常年奔渡在外。偶然歸家,不過小聚幾日,為了生計,不得不作別老母,離家遠行。一個風雪之夜,詩人強忍離愁別緒,看了一眼白發散亂,淚眼幹枯的老母,頓時愁情如潮、悲痛難忍,一首催人淚下的七絕《別老母》,結句發岀:"此時有子不如無",是詩人發自肺腑的真情告白。短短七個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難以名狀的哀怨和悲愴,也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心無法抑製的內疚和傷痛。

 

 

4、以理作結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文/朱熹(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亮,這麵"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那清澈的水麵那麽靜謐可愛,給人一種清澈明朗的感覺。第三句詩裏突出了一個"清"字,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向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首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通過塘水清澈,闡述了這樣一條哲理: 人心的睿智是由不斷讀書, 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得來的。

 

 

 

 

5、祈使作結

 

示兒

文/陸遊(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的作品感情奔放,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這位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與世長辭了。他在臨終前,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示兒》詩。三四句更是他一生愛國精神的真實寫照,臨死時仍不忘收複失地,統一國家。

 

 

6、詢問作結

 

【七絕】情詩係列

文/華山論劍(當代)

 

下平一先

 

隔風消息已從前,玉腕輕鬆是那天。

我念君時如偶遇,君應思我若當年?

 

 下平二蕭

 

 別我殷勤一夢遙,恨無消息到今朝。

他年若有重逢日,知在蘭溪第幾橋?

 

華山論劍的情詩清麗狂放,於曠達中見癡情。這兩首都是詢問作結,結的韻長,情長。

 

 

四、例外情況

 

絕句和律詩不一樣,確有無起承轉合的情況。如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這是杜甫寫於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絕句,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全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是杜詩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再如他的另一首七言《絕句》也是如此。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絕句二聯對仗,無起承和轉合關係。

 

詩無定法。起承轉合,隻是格律詩的基本章法,並不能涵蓋所有格律詩,以上所述是其中較有明顯共性的方麵。明代學者李東陽【麓堂詩話】雲:"詩起承轉合,不為無法,但不可泥。"詩是創作,必須具有獨創性,必須是千變萬化。而真正的好詩,看的是氣象,境界和意蘊,不拘成法,無法無我,法我兩忘。而這是和詩人的胸襟,學問和底蘊分不開的。

 

 

 

 

附錄:漁陽第二法

 

第二法 作法:前兩句說一事,第三句以轉折連詞承接。 例如:

 

王士禎:虎山擅勝閣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橋畔盡層鬆,掩映寒流古寺紅。

卻上重樓看鄧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橋:虎山腳下的虎山橋是光福通向東渚、鎮湖的陸上必由之路,太湖水從西崦湖經過虎山橋流向木瀆、蘇城,它是水源的樞紐。據文獻記載:光福每年年初梅花綻放之際,人們都坐船經虎山橋至我國梅花基地之一的“香雪海”、“玄墓山”、“潭東”一帶觀賞。

 

鄧尉:即鄧尉山,在蘇州城西南三十公裏,以“香雪海”聞名,是中國著名的賞梅勝地。

 

這裏前兩句作者寫虎山橋,轉句用“卻”字連接,作者的此行的真正目的乃是去鄧尉山香雪海賞梅,卻因雨受阻,結句以景虛化。

 

【七絕】詠馬

文/一公升眼淚

 

烏鬃金轡赤蹄環,千裏追風一夜間。

願為將軍陣前死,不思三尺木圍欄。

 

前兩句描寫千裏馬的形象和速度,轉句願字連接,是更進一層轉,借馬歌詠“士為知己者死”。全詩起承轉合意脈順暢。可謂句絕而意不絕。

 

【七絕】漢魂

文/王武

 

風聲襲遠殺聲回,馬踏匈奴作土灰。

冰雪難消皇漢血,河山記取一枝梅。

 

前兩句寫漢軍將士抗擊匈奴,描繪了疆場廝殺的生動畫麵。轉句用“難“字連接,用冰雪襯托將士的熱血,再把熱血比作梅花留傳千古,可謂畫龍點睛!

 

【七絕】題圖贈友

文/忘機

 

佳眉穀裏賞花人, 清韻常聞便勝春。

卻道容顏非本相, 隻緣生命是吾真。

 

起承敘述友人愛賞花,更愛詩詞。轉句以“卻” 字連接向反麵逆轉,花,詩,容顏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風而逝,隻有主耶穌才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存到永遠(筆者和友人都是基督徒)。

 

 

漁陽第二法作業及評委點評

竹韻評委:劉春誌,相看不厭,忘機

 

1.【七絕】黃瓜

文/華山論劍

 

一藤一蔓繞枝爬,小刺新鮮帶頂花。

縱使涉黃無口辯,脫袍涼拌喜餐家。

 

編委:合律。符合漁陽二法,前二句開門見山,順題,用藤蔓爬,小刺,帶頂花,等幾個活鮮動作,向讀者展示了黃瓜的生動形象,然後”縱使”二字,筆鋒一轉,用擬人手法高超的勾勒了黃瓜被剝衣涼伴的景象,用詞極其誇張而又屬實,尤其涉黃與脫袍的無縫銜接,令人拍案叫絕,詠物之佳作!

 

2.【七絕】架上紫葡萄

文/朱荻

 

紫玉新成一串香,攀藤繞葉欲高藏。

風光卻被偷窺去,早有頑童架下忙。

 

編委:合律。也使用了漁陽二法,前二句扣題寫實,其中首二句的尾字,香,欲高藏幾個字頗為巧妙,為三句之反轉做了絕好的鋪墊,然後第三句“風光卻被偷窺去”,“風光”二字承上,“卻”字轉,四句“早有”承結,一氣嗬成,作者文字功底相當老到,也是一篇詠物佳作!

 

3.【七絕】丁酉夏夜感懷

文/吳瑾

 

離群閑賦遣情何,豈奈流光半載過。

愁緒暗隨青草長,一簾風雨鎖煙蘿。

 

編委:合律好絕! 議論抒情破題感懷起,轉句抒情轉寫景,以青草長喻愁緒滋長非常妙,結句虛化,意蘊含蓄綿長。

 

4.【七絕】竹帚

文/曼無

 

側出幽篁若隱哀, 一懷虛澹世徘徊。

知憐受病瀟湘骨, 淨掃前塵後事來。

 

編委:盡管沒有轉動連接詞,不屬漁陽二法,卻是佳作!前二句亦敘亦議刻畫竹帚之形象,第三之知憐有暗轉之作用,由前二句之寫竹帚之隱哀世徘徊之形象,過渡到寫竹之前塵後事,如瀟湘二妃之病骨竹淚,深化對竹帚身世之哀憐,也是詠物佳作!

 

5.【七絕】背影

文/蒹葭 

 

落日銜山秋水遠,古鍾明月繞城移。

卻看背影踟躕去,眸淚傷懷幾個知?

 

編委:合律。寫景起興,幾個鏡頭由落日銜山,到古鍾明月,不僅有空間角度的變幻,還有時間的流動,由黃昏落日一直到明月繞城,頗費心思地渲染營造了氛圍,然後卻看二字一轉,鏡頭對準背影,反問抒情結束,深情好絕。“幾個”,可酌,有點分散注意力,似不如幹脆用“誰個”。

 

6.【七絕】寄友人

文/劉春誌

 

卅六辭親壯歲遊,泊心停棹聖勞洲。

執樽卻念家山事,風雨軒前思不休。

 

注:聖勞州,指聖勞倫斯河中陸地,即蒙特利爾。

 

編委:合律。基本符合第二法。敘事起,反向轉,抒情結。微瑕之處首句開首便是卅六,接著又說壯歲,浪廢詞了,尾聯思不休平實了些,缺點餘味,總的來說不錯,認認真真的學了,規規矩矩的寫了,該讚!

 

7.【七絕】刻石

文/紫雲

 

物華唯美不論蟲,玉質冰心筆下同。

但得閑情陪日月,鏤山琢水鐫清風。

 

編委:合律。也達標,前二句扣題描述起,“但得”二字由寫物轉抒情,結句更進一步,就題之刻石又喻示了刻石者鐫清風之胸懷,整體不錯,美中不足是用詞過擠,意象頗近,如日月,山水,清風等,未能進一步拓展開。

 

8.【七絕】春深別友人

文/劉春誌

 

一去卅年風月老,三巡酣酌友相親。

怎堪揮別穠華落,獨做天涯羈旅人。

 

編委:合律合漁二法。敘事起,也點題別友人,怎堪暗轉抒情,獨做二字意味強烈,也是別友情深佳作!

 

 

書法: 周建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