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無狂想地

曼舞飛絮的羈旅,小小的足跡漂泊在文字裏,隨心而來,隨緣而去,隨意而遊,隨喜而嬉,天地一痞。
個人資料
ling198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歌 [轉貼]

(2009-08-25 21:14:32) 下一個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原名洛桑仁欽倉央嘉措。其之父紮西丹增,原居錯那宗。其母為讚普後裔,名叫次旺拉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誕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藏曆第十一繞迥水豬年)3月1日。 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十年後為西藏政教鬥爭殃及,被清廷廢黜,解送北上,道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中夜循去,不知所終。


   三百多年前,這位年輕多情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從心底,輕輕吟出了這充滿矛盾的詩句。他的歡樂與痛苦,無不與他的取舍緊緊相連。但無論偏向哪邊,他的生命都注定無法完滿。即使是貴為西藏地區神王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仍要為他的矛盾與取舍付出代價。於是有人感歎:如此高貴的地位,卻換不來簡單的愛情。

  他是多情的,詩人皆多情,或許他還是英俊的,我自以為是的認為他入錯了行,你看連拉藏汗都否認其為黃教教主,好在他23歲便恬然自願棄教主尊位,之後過了兩年自己的生活,接著,迫不及待回歸塵土。回歸的比李白還要浪漫,一句“中夜循去,不知所終”,給我們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可到底,他還是沒有做出最終的選擇。後人看來,就是“負了如來也負卿”

  所以倉央嘉措沒有成為佛,他隻是成為一個人,但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出世中有飄逸,在平靜處有傳奇。沒有慧心的人是不可能作為這樣一個人存在的,在曆史上所有的喇嘛裏,他是最飄逸的一個。


我問佛
—— 倉央嘉措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隻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曆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隻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係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隻為眼光交匯的刹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麽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麽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隻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倉央嘉措《十誡詩》
一首流傳非常廣泛的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詩人所處的時代,文人多受“年阿”詩體的影響,崇尚典雅深奧、講求詞藻堆砌之風盛行,而詩人倉央嘉措卻堅持將通俗語言寫入詩篇,使《情歌》語言活潑生動,清新明快樂,通俗易懂,獨樹一幟,一新當時文壇耳目,在藏族詩歌中別具一格,富有藝術魅力,所以二百多年來一直在藏族民間廣泛流傳。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神王,是情聖,是詩人。他在人世間逗留過,雖然僅有短短25年。他在人世間短暫逗留,仿佛就為留下這些詩篇。“瑪吉阿米”的名稱正是從倉氏情詩中借用而來,在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匯集的66首作為篇首: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潔白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  
  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瑪吉阿米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說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說是微服出行的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這幢黃顏色的小樓驕傲地存在並成為某種象征,倉央嘉措的詩歌在西藏一直被廣為傳頌。詩中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由於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愛情最終指向的是幻滅,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體驗到怨憎會、愛別離的人生苦難和求不得、恨不能的無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顯示出人間情愛的珍貴美好。

  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如今倉央嘉措的身世遭際已經廣為人知,他的情詩被譯成20多種文字傳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譯作出現。僅僅是近百年間的漢語翻譯,我所見到的就不下七八個版本:有民歌體的,有五言、七言體的,有現代新詩的。由派生而影響,這些詩作同樣給當代畫家、音樂家提供著不竭的靈感和創作資源。特別是經由當代優秀作曲家和歌手傾情打造的倉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經由倉央嘉措鼓勵和加持的人間情愛平添了神性光彩。


  倉央嘉措的身世為他的情詩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而在民間,有倉央嘉措的情詩達200多首。在今天的西藏,很多人都會唱以他的詩改編的歌,如: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輪回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隻為佑你喜樂平安



見與不見 —— 倉央嘉措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六世達賴的另一首詩

從來不見也好,
也省得情絲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
就不會這般顛倒。


情禪一世,如雲如煙,夢也似,狂一生波瀾,天開眼,不過是你癡我怨,等閑,萬萬年!~

“三藏,你為什麽要救這個女人?”
“她為我太多……。”
“就算你救了她,又怎麽樣?”
“我會跟她在一起……。”
“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我告訴你,你們在一起的時間隻可以維持到今天日落,你覺得呢?”
“我願意。”
“正因如此,你的愛是有限的,你有沒有想過,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有結果,不追究結果,就沒有盡頭的那一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萬相本來無相,情禪,不過矛盾如此。

如果有一天,讓我愛你愛到日落,我亦會說我願意,盡頭?追求?隻要開始了,過程也好,結局也好,有或者是無,不過是理由罷了。有花開必有花落,有歡娛必有悲傷。硬幣亦反亦正,天地亦近亦遠,你我亦分亦合。

佛說服了誰,於是誰在佛中不朽,禪宗萬生萬世的忍受,隻期待幻夢也似的清修。

“你知道不知道苦的滋味?”
“我知道,那種猛然冷冽的顫抖。”
“你知道不知道甜的滋味?”
“我知道,那種忽然彌漫的瑟然。”

梵行,不過是苦和甜之間不被誘惑的流轉,在經誦的舌尖,在木魚的喉頭,六畜輪回,無牽無掛的一個茫然行程罷了。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七苦又為哪般?

我生,與你相會。我老,與你纏綿。我病,與你憂憤。我死,與你永遠。怨憎會,盡於今生,方才刻苦。愛別離,總有割舍,斷然惆悵。求不得,我說什麽?算了吧,求不得,求之不得,萬年萬萬年,佛前隻不過是一壇燭火,總將泯滅。

除了為你,還是為我,你是你,我是如來。沒有我,又何來西境?又怎會有如來?所以我是如來的一指之灰,彈在塵世再不能浮沉罷了。也許,在某一年,我踏上西去的天路,每一顆我曆經的沙塵,都是你的影子,沾染在我澄明碧澈的禪心。


莫怪活佛倉央嘉措,風流浪蕩;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麽兩樣。藏族人雖然是虔誠的佛教徒,可是他們內心最感親近的達賴,據說就是這位在布達拉宮沒有靈塔的倉央嘉措。他們之所以如此崇拜這位年僅二十四歲就遭到政治人物謀害的少年喇嘛,就因為少年喇嘛的情詩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熱愛與理解。


注: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故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
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采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
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同時,倉央嘉措還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熱情奔放的情歌,他的《情歌》詩集,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在民間廣為流傳歌誦。

在今天的西藏,很多西藏人都會唱以他的詩而改編成的歌,譬如: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隻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隻為佑你平安喜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