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同瑣憶9--廁所變遷[下]

(2009-07-08 12:17:15) 下一個


        說到公用廁所,想想也真是一景兒。當時房管局的就在我家住的小死胡同裏的空場上,借著兩麵山牆,修建了一個公用廁所,一間男用,一間女用。紅磚砌就一人多高的牆,在上麵安裝了紗窗,漆成深綠色。房頂子沒吊,就那麽露著柁啊檁的,上麵覆蓋著紅瓦。兩間廁所公用的隔斷牆上安了個電燈,瓦數不大,昏暗如豆。沒有安門,地方太小;進口處有堵拐成直角的牆,起了個影壁的作用。在直角牆的裏邊,是個小便池,就是挖了一道溝,裏麵臥上切成一半兒的半圓的下水道管子;再用磚頭砌了個一腳寬的台階兒。這兒也就站上一個人。廁所裏邊,仨坑兒。兩個東西向,一個南北向。坑兒與坑兒之間的距離不過二尺,沒有隔斷。注意,是坑兒,不是坐便器。廁所裏麵安裝了水截門,是用來放水衝刷廁所的。這條小死胡同從胡同口兒到這個廁所,大約有15米左右。工人們在這段距離內,挖溝,下管子,又作了兩個化糞井。從此,我們告別了一門一個廁所的日子,如廁,也姓了“公”。
 
        小胡同裏七個門兒,十幾戶人家,老的小的幾十口子人。小胡同外邊大雜院兒裏的街坊們也覺得這裏最近,都來這裏上廁所。幾個坑兒,仨!女廁所沒進去過(也不敢進不是)從房子大小來看,也是這個數兒。也就是說,男女都算上,同一時間如廁,也隻能六個人解決問題。忙啊!早上高峰時期,裏外都是人:裏邊的正在解決中,由急到不急;外邊的將要解決,急上加急。常常聽見胡同裏腳步蹬蹬,甭問,準是奔那“幸福“的地方。
 
        許是一間廁所遠遠解決不了人們的需求,不多久,小人書鋪,戳子鋪搬家了,騰出了地方,蓋了一個大廁所。這回這個大!男部12個坑兒,兩溜兒,一溜六個,分別靠著南牆和北牆。這大的和那小的,在建築形式上,別無二致,人們從此又多了個去處,或者說可以選擇一下了。雖然胡同外邊的人還是願意就近,可滿座時至少可以知道有個地方不用等著了:伸頭一瞧,坑坑有人,拔腳就往出走;多走兩步,及時解決問題呀!
 
        原來廁所在院子裏,有人來掏;這回共用了,改用水衝了,也得需要人來做,於是就有了保潔員。每家也多了一項開銷:清潔費。由居委會雇人(好像是)專門做這個事情。保潔員的工具是:膠皮管子一卷,笤帚一把,鐵鏟一把。保潔員把這些放在一個小孩坐的竹車上,每天一早一晚各一次,衝刷廁所。時間常常是使用高峰已過的上午和下午了。他們來時,常在門外吆喝一聲:刷廁所。裏麵如果有人,就會有應答之聲說:有人,或者等等兒。等裏邊的人出來了,保潔員進去,接上膠皮管子,裝上截門開關(平時不在那上邊),放水,衝刷。他們的勞保用品就是高筒雨靴,套袖和口罩。
 
        這公共廁所的窗戶是紗窗,春夏秋三季尚可,受罪的是冬天。天寒地凍,冷風嗖嗖,滴水成冰。這樣的情況下去如廁,真真的是受罪;可知道受罪也得受,不得不受。因為室外什麽溫度,廁所內也是什麽溫度,那堵牆並沒使內外有些許的差別。又加上連個門都沒有,風婆婆直來直去,如入無人之境,出恭時隻好忍受著刀子拉似的冷風嗖著你的屁屁。還有呢,保潔員衝刷完廁所,那淤在地上的水立刻就成冰,好!這時候才真叫如履薄冰呢。你要十分小心的進去,轉身,跨在茅坑兒上,站穩,一定要站穩。然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完畢,同樣要小心,抬腳,踩實,再挪動另外一支腳。等你完全從冰麵上走過,這心才會踏實。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胡同裏的人們還是這樣的在如廁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