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同瑣憶23--憶舊過新年

(2010-02-06 06:45:38) 下一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是北京的一首童謠,述說了春節前的種種。臘月二十三,也就是今兒個,俗稱過小年兒,也就是從這天起,黎民百姓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自打懂事起,這過年,就是和撒開了吃好的香香嘴,***(略去三個字),穿好的亮亮鮮鮮連在一起的。那時物質還沒有極大豐富,遠沒有到想吃什麽吃什麽,想怎麽吃就怎麽吃的地步,不像現在,咱天天過年。因此,如此集中的,連續不斷的,上頓下頓豐富的年菜,就很令人心之向往了。特別是實行票證供應,定斤定量後,再來看過節,那幾天,簡直就是在天堂上了。

什麽時候開始的定斤定量,憑本兒供應呢,是我上小學前後了。以前,咱薩其馬,蜜供,桃酥想吃了,出口到瑞芳齋就買。一要本兒,可不行嘍。那時候,都什麽要本兒呢?什麽都要本兒!一個人的吃喝拉撒穿,就全讓那一個月幾張的小花紙頭,巴掌大的小本本兒管住了。有錢沒點心票,白搭!這小花紙頭子就這麽牛!

那時候,每到年底下,糧店的就下戶換糧本兒,說是換,其實就是在沒有用完的糧本兒上蓋個年檢章,下年接著使。那個本兒上簡直就是係著一家人的命!怎麽呢,那上麵寫著你每月可以吃多少糧食:米多少,麵多少,剩下是粗糧,就是棒子麵啊。

每個月20號左右,糧店的下街道發糧票,你得拿著本兒,憑本兒上記著的定量,發給你一家子的糧票,麵票和油票。那時候每人每月多少糧食呢?好點兒的,一天一斤二兩,一個月36斤,年齡小,沒工作的,一天八九兩。大概上麵也是知道這定量會使得有些人家接不上頭兒,於是製定公開的寅吃卯糧的政策,即每月的25號就可以使下個月的糧票。你看吧,到了25號這一天,糧店能排隊,大人小孩兒拿著口袋,攥著糧本兒,本兒裏夾著下個月的糧票,等著買牌兒,然後去稱米稱麵。

買糧食這活兒我沒少幹。我家胡同西口往北幾步,就是個糧店。常常是我跑得快,先去占個隊,然後家母或家兄隨後跟來。買了糧食,三四十斤,他們就給扛回來了。

那炒菜用的油呢?一個人半斤。用完了沒。所以那時候為什麽人們買肉愛要肥的?肥的煉油啊。煉出大油炒菜,煉剩下的油渣烙餅,什麽都不糟踐。那個時候倒也沒聽誰膽固醇高,倒是常見浮腫的,胳膊腿兒膀膀的,一按,半天起不來。

有時候,間或會配給些紅小豆,綠豆。紅小豆就都用來熬粥,作豆餡兒了。

這冬天到了,還有一件讓大夥兒高興的事,就是買白薯。那時候的白薯,一斤糧票可以買五斤。好家夥!一下子多多少啊。買!排隊!記得小時候買白薯我們總是到東四八條胡同中間的戲曲研究院大樓前的空場上去。糧店運白薯的大卡車把白薯卸到那兒,一街筒子的人就全到那兒去買。買白薯也得勻著來,一個本兒最多買多少。還是那句話,就是再有錢,也有本兒管著。何況也沒錢。買了白薯,總有一段時間是頓頓見薯:蒸,烤,煮,熬粥;得吃到反胃,犯酸,OK! 也差不多就沒了。那個月,不用25號去買下個月的糧食。

每個人的糧食有定量,吃什麽也不能可著自己的意呢。這米多少,麵多少,有百分比的,糧票上麵也分的真真兒的。買糧食是既寫本兒,也要票兒,一個都不能少!北方人喜歡麵食,一個月也就那麽多。吃完了完。不過有個法子可以多吃一些,就是到小吃店去買燒餅,火燒伍的,那些個麵做的,可是能用糧票買。南方人沒米不行,那時,不行也得行。真想吃,下館子去。可你知道,那時的工資也是不能下館子地;雖說一個溜肝尖兒,飯館裏才賣八毛五。

米,麵就這麽多,剩下的就是粗糧:棒子麵。現在整天魚呀肉的,有時候真想來點兒粗的,寡寡腸子。那時見天至少一頓,葷腥也少得可憐,吃著就比較的,怎麽說,拉嗓子眼兒。

其實糧食少,副食跟得上也行。現在吃飯都是以副為主了,很少有人上來先吃它仨饅頭。米飯都是意思意思就得,點綴性的。可那個時候,和副食有關的,全要本兒,有些東西過年過節的才有,這就是為什麽過年過節就跟上天堂似的,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

副食本兒不大,就一張對折起來的紙,嚴格說不能叫作本兒。可你說不叫本兒叫什麽,副食紙,那多難聽啊。這張紙一年換一個色兒,今年是藍的,明年就是淺黃。也是到了年底,街道辦事處的下來發這張紙兒。領這個本兒時要帶著戶口本,不拿戶口不給你。所以那時的統計工作絕對做到了家,沒人會隱匿不報。不報,少一個人的嚼穀,多大的損失啊!

這張法定的紙由地方政府的糧油部門統一印製,北京的就都一個模樣了。可是,好像也有劃片一說,即你要到指定的副食店去買本兒上規定的東西。這個本兒可管用了:粉絲,粉條,芝麻醬,肥皂,堿塊兒,小蘇打;雞蛋,豆腐,衛生紙,瓜子兒,花生,綿白糖。煙筒,鐵絲,火爐子,等等等等。要本兒,也限量,比如肥皂,一個本兒兩條兒;芝麻醬,一個月二兩;雞蛋,一個本兒二斤。

有些,隻有過年過節供應,像瓜子兒,花生,就在五一,十一,新年,春節憑本兒購買,一個人二兩瓜子兒,四兩花生。也隻有那時,這些零嘴兒才能出現在我們不大的衣兜兒裏。也正由此,20年後,當街上出現賣炒貨的時候,往往會在下班後,停下來買一些,晚上吃完飯,一邊看看電視,一邊嗑嗑瓜子兒,直到嗓子發幹,舌頭發木。那是要把失去的瓜子兒補回來呢。

肉食品,也是要票的。肉票(被綁架的人也稱作肉票,對吧)是隨著糧票一起發。每人每月半斤肉。魚---多是帶魚,有一陣明太魚特多,說是朝鮮來的----要憑本兒購買。黃花魚,平時沒有,隻有過節時能見到。

牛羊肉,平時隻有穆斯林兄弟們能夠享用。充分體現了民族政策的優越。過節時,也會給廣大漢民們開個口子,在定量之內,買牛的羊的,就不能再買豬的。

記得有一陣,肉食店裏常在周一周四的下午賣兔兒頭,三分五一個。於是每到那天的中午,就會有人開始排隊,很快就成了一條長龍。我也常常是隊中的一員。排到了,來十個,一兜子,拿回家,晚飯就是一道葷菜。雖然沒有多少肉,可是有滋味啊,還是很不錯地。

還有,冬儲大白菜,也要劃本兒的。副食本上有句話,叫做遺失不補。是啊,真要把這個本兒丟了,所有要本兒的東西全不能買了,哭去吧你!所以,那時買東西,常聽到的一句囑咐就是:拿好本兒,別丟了!

說了半天,都在嘴邊打轉轉。也是,食,的確是第一要務。肚子不飽,哪裏會有什麽精神! 其實當時不僅是吃,穿和用,也一樣得有票證。買布,買成衣,要布票;買棉花,要棉花票;棉大衣,得要布票加棉花票;買棉線,小線兒要布票。每個人的布票遠遠不夠,所以家人添置新衣是要有計劃的,給誰添,不給誰添,都在家母的運籌帷幄之中。

還有一種票證,是專門用來購買大件或價值比較高的產品,像手表,自行車,收音機,家具,甚至暖水瓶。這種票證叫工業品購貨券,簡稱工業券,是隨著每個人的工資發放的,一個季度一發。

那時我家沒有手表,父親上班使的是一隻懷表;我自己的手表和自行車也是在上班以後,攢了些日子錢,單位裏別人抓到自行車票不要給了我。我拿了家裏的工業券,到通縣西門的一個百貨商場買了一輛天津產的飛鴿大鏈套。

那個年代結婚的,都興三大件,哪三件兒?自行車,手表,大衣櫃。這沒工業券買不來的。工業券的停止使用也是到了80年代了。

過年這個話頭一開,勾起了這麽多往事。可當時的年就是和這些個聯係在一起。具體到過年上,我記得就是:

*燉一大鍋肉 ,還叫元寶肉,就是紅燒肉加白果(剝了皮的煮雞蛋)。

*打一盆豆兒醬,這豆兒醬和黃醬可沒關係,它是用肉皮或者豬蹄子加黃豆,豆腐幹兒丁,胡蘿卜丁,醃水疙瘩丁(就是鹹菜)放到一起煮。熟了涼了就都凝在一起,吃時崴出一碗來。

*煮塊白肉,留待吃鍋子時用。

*凍豆腐,把憑本買來的豆腐,不吃,擱外邊窗台兒上凍著,過年時,吃白肉鍋子時用。

*炸丸子,也是炸好了,放到年下,吃鍋子時吃的。

*魚,炸出來待用,吃的時候加上佐料一咕嘟,齊活!

*蒸上一鍋豆包兒。什麽時候餓了,拿出來熱熱就能吃。

*會買些糖:酸三色,龍蝦酥,小人兒酥,高粱飴。加上瓜子兒,花生,這就是過年的全部零嘴兒了。

*餃子,不用說了,肯定是要包,三十晚上吃完晚飯,那時沒有電視,電台裏有相聲晚會,就會打開收音機,一邊聽一邊剁餡兒,然後再開包。

再有一件開心的事,就是買點兒小鞭兒,鋼鞭,買把兒香。這是炮仗,聽聲兒的。除夕夜,華燈初放,胡同裏就開始有稀稀拉拉的劈啪聲。隨著午夜的臨近,動靜兒會越來越大。12點,鍾聲一響,新的一年開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七葷八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老楊的評論:

聽起來還算便宜。可是那時候的工資也就是一個月四五十塊錢,養活一家子,館子偶一為之可以,常去可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錢袋兒了。
老楊 回複 悄悄話 那是後我在天津,下飯館沒您說得那麽貴,趁還記得,寫幾個擱您著存著.豆腐湯1毛2,粉湯8分,丸子湯1毛8,羊湯1毛五(特白),爆三樣2毛5,炒肉片3毛,肉餃子一兩6個8分.豆包一兩一個4分...涮羊肉(共合鍋,一個大鍋上邊分隔,下麵通著)5毛,菜肉,粉啥的給你配好一碟子.小聊自己隨便配(10幾種料放在旁邊桌子上).
七葷八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不點布衣的評論:
沒錯,蠟燭和火柴全要本兒,我寫過一篇停電,那裏就有這些個啦,還有煤油,您記得老煤油燈嗎?
小不點布衣 回複 悄悄話 您的記性真不錯,寫的夠全的了,別忘了點心票,那也是一頓不錯的飯呀。
後來的液化石油氣也要本,是不是?蠟燭,洋火好像也要本,或看本。煙和酒你怎麽忘了提,是憑本吧.
我記的好米和富強粉除了要拿米票,麵票,還要寫本。
還有高級點心,高級糖,。。。
七葷八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出喝酒的評論:

看來您也是北京四九城兒的^-^。歡迎歡迎。
出喝酒 回複 悄悄話 看了你寫那個“色兒”,自然而然就念閃兒,覺得真親切!

下篇該寫“鞋蹦兒”,掉點兒了,快顛兒,條特棒,盤兒特爛,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