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不覺倒息一口涼氣。這要放在文革,要被打成反革命了。真不是在玩什麽標題黨,它的確是女兒高中曆史課的一個小項目。他們正在學歐洲曆史,這次是搞一個小法庭,審判的對象就是我們的革命導師、精神領袖馬克思,正、反兩方要力證:馬克思是否有罪,他是否引發了俄國的十月革命?
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認為這是一場幾乎無爭議的對抗,所以沒有人願意做被告方,老師最終不得不靠抽簽來決定角色。把一個班30個孩子,分為公訴方、被告方、律師(原告、被告)、證人(原告方、被告方)、陪審團等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具體的要求。
我大致看了其中一項對律師團隊的要求:
1、著裝要求;
2、語言要求:要盡可能使用法律規範語言;
3、提前準備辯護卡;
4、提問要求:A、要使用open question 提問; B、第一個問題必須是:請回答你的姓名以及與馬克思的關係; C、幫助你的證人研究回答問題的策略和技巧; D、要做充份的調研,找到有力於你方的辯護內容。E、準備6-10個問題請對方回答。
我真的是非常喜歡他們這種別開生麵的學習方式。辯論的意義不是去爭一個你對或我錯,而是給每一個人更多的角度去看問題。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於1848年,俄國10月革命的時候,他已經回“老家”了,所以所謂把他拉到沙皇俄國的審判庭,也隻是一個虛擬舞台。誰好、誰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準備材料,把不同的說法、論點呈現在法庭上,最終的審判權交予陪審團。這種主動學習、每個人都有發權發聲的方法不同於我們以前的刻板教學,生動有趣,互動性強、團隊合作更是可以取長補短。
我想起上學時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可悲的是那個年代有誰給予我們一丁點的自由去辯證地看過曆史?我們聽到的隻有一種腔調,非黑即白,你不接受或者不迎合這個聲音,結局將是慘烈的。記得有人曾説過:曆史一旦被總結,就會被扭曲,隻有翻開曆史的細節,才能看到真相。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學習曆史的維度和角度,不難想象,在這種辯證思維教育下,他們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多元、更包容。
感謝收看!
林肯,華盛頓早就被拖下神壇了。
提醒一下在資本主義下茁壯成長的下一代不要被騙,沒什麽不好。
評:列寧和毛澤東實在可惡,他們把馬克思玷汙到了如此的程度!
結果是複旦贏了。當時還小,但第一次了解了辯論技巧的內容,不過就是那麽幾種。具體在這個辯論裏,你可以證明對方的論證不成立,也可以不管對方的證明而提出一套自己的證明,上海複旦用的是後者。
證明工業汙染是社會發展成本,但沒有這個成本也就沒有現代社會。這是擴大邏輯前提的做法,非常巧妙地改變了“有害”的定義。而新加坡理工陷入了對方的陷阱,本來對新加坡理工來講,最壞情況下也是可以打平的,假如也采取複旦的戰術,但在明顯占有便宜的前提下人們很難不走向想駁斥對方的路子。
至於這裏的這個關於馬克思的辯題,為馬克思站台是很容易贏的,如果戰術得當。而打到馬克思並不容易,因為必然遇到的難點就是關於曆史觀問題,談論曆史人物無法回避曆史,也就是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對社會的巨大破壞作用。
其實就是個關於曆史的視角問題,在辯論中是允許偏頗的,當然對方如果聰明也可以將此作為漏洞來獲取優勢。
總之辯論是個很有趣的競賽,很多高中有辯論club,學區有競賽。
如果那個美國高中老師弄個把華盛頓或林肯送上審判台的項目讓學生做, 那才是讓學生獨立思考, 會是怎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