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班上教練請家長們把日常生活中普通卻讓你頭疼的事寫下來,這是我的“放學現象”。
【場景】放學了,女兒回到家,先吃東西,玩一會,對話開始…..
媽媽:寶寶,寫作業吧(此刻挺耐心)
女兒:ok,(然後繼續玩)
媽媽:寶寶,寫作業了啊。
女兒:等一會
媽媽:你得讓我說幾遍(語氣開始加重),1、2(美國家庭中常用的123法,很適用我們家老大)
女兒:fine,(很不情願地走向書房)
有時女兒一邊寫作業,我一邊嘮叨:你這個孩子,得讓我說多少遍,就那麽三分鍾作業,每天跟在你屁股後麵喊,你不煩,我都煩了……
經過教練的分析,我才意識到自己問題的嚴重性。我在日常的喊話中,向女兒傳遞著一個錯誤的信息: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大聲吆喝,一聲不行,兩聲,低聲不行,高聲。難怪老大開始向妹妹喊叫。同時,我也學到一個重要點,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我沒有規矩,她可以是放學寫,可以是吃完飯寫,甚至可能是臨上床前想起來寫作業。於是,我開始了積極的行動:與女兒溝通,訂下規矩,每天放學之後4點半開始寫作業、練琴,隻要這兩點做到,就ok了。我把學到的三段式,運用到寫作業的監督管理上。
【場景】4點半了,女兒會象過去一樣,磨磨蹭蹭(老習慣不是一天可以改掉的)
媽媽:寶寶,4點半了,你要幹什麽了?(改變過去的陳述句為疑問句)
女兒:知道了,寫作業(然後繼續玩她的)
媽媽:我們之間的協議怎麽規定的 ?
女兒:我去寫作業,不要提醒
媽媽:對,我知道剛開始不容易記住,我們明天爭取不用媽媽提醒,你有什麽好主意?(表示理解她的行為,采用“使其強大語句”,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女兒:嗯。。,我可以設我的小鬧鍾
媽媽:good idea
很快,女兒坐到了小桌前…..
我知道一個行為的養成需要21天,重要的是媽媽要盯足21天。開始的4-5天,我每天會善意地提醒,晚飯時,我會說“寶寶今天4點半就開始寫作業、練琴…”,老公讚許地回應:“哇,好棒呀”,女兒也會反饋說:“我今天跟小朋友在院子裏玩,媽媽一次也沒叫我。”(因為過去有時他們玩得正酣,我開始喊叫,回來先寫作業吧….)。10天後女兒就嚐到了甜頭,每天準時寫作業、練完琴,然後再出去玩,那叫一個撒歡、一個盡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