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不少:解放軍軍隊中各個時期的國民黨起義軍

(2009-07-28 21:39:01) 下一個
  
  人民軍隊序列中的國民黨起義軍

  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人民軍隊的序列中就有國民黨起義軍,井岡山時期也有國民黨起義軍加入紅軍。應當說,國民黨軍棄暗投明舉義旗,貫穿著新中國成立前人民解放軍的整個曆史。1949年,根據中央軍委統一軍隊番號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當時共有70個軍,其中有10個軍由國民黨起義軍組成,4個軍由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起義軍合編而成。

  在中國革命的曆史上,國民黨起義軍也曾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可圈可點的曆史功績。

  創軍時期:人民軍隊序列中有3個軍又1個師,由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的國民黨軍組成

  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國民黨北伐部隊2萬餘人舉行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在起義部隊中,有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第二十軍全部,共6個團,賀龍時任第二十軍軍長、起義軍總指揮;第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共8 個團,由葉挺指揮;第四軍二十五師的七十三團和七十五團,由周士第指揮。另有第四集團軍第五方麵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的3個連和國民黨南昌市公安局2個保安隊,朱德時任軍官教育團團長和公安局局長。

  起義部隊共2萬餘人,實力最強的是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其次是葉挺領導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和周士第領導的第四軍第二十五師一部。

  起義的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番號,下轄第二十、九、十一軍,共2萬餘人。這是人民軍隊序列中的第一批國民黨起義軍。

  當時起義軍的領導機構是這樣組成的: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委員:譚平山、李立三、惲代英、彭湃;中央代表:張國燾。

  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代總指揮賀龍,前敵總指揮葉挺,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代主任惲代英)、副主任章伯鈞。

  第二十軍軍長賀龍(兼),黨代表廖乾五。所轄第一師師長賀錦齋,黨代表方維夏;第二師師長秦光遠,黨代表陳恭;第三師師長周逸群,黨代表徐特立。

  第十一軍軍長葉挺(兼),黨代表聶榮臻。所轄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兼),黨代表顏昌頤;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

  第九軍軍長韋杵(未到職),副軍長朱德,黨代表朱克靖。第九軍實際上是個空架子,沒有下屬部隊。

  教育團參謀長陳奇涵,政治保衛處處長李立三。

  南昌起義後,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決定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破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埔,於9月下旬占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遊擊戰爭。1928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先後到達寧岡礱市,兩支革命軍隊勝利會師。5月4日,在礱市召開會師慶祝大會,正式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改稱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十、十一、十二師,共1萬餘人。

  如今,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保留最完整的南昌起義部隊,是濟南軍區某集團軍的某師。

  在人民軍隊初創時期,除南昌起義中的國民黨起義軍外,還應當提到廣州起義中的國民黨起義軍,它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武裝——工農革命軍第四師。

  1927年12月11日3時許,在共產黨員張太雷、葉挺、黃平、周文雍、葉劍英等領導下舉行了廣州起義。

  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黨第四軍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共5000餘人。第四軍教導團是由原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分校改編的,葉劍英曾兼任團長。該團共1000餘人,裝備較好,戰鬥力也較強,是廣州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此外,國民黨第四軍警衛團也是共產黨掌握的具有較強戰鬥力的部隊。在廣州的蘇聯、朝鮮、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也參加了起義。

  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鬥,除國民黨第四軍軍部、軍械庫和第四軍第十二師後方辦事處之外,珠江以北市區的國民黨軍、保安隊和警察武裝均被消滅,繳獲各種炮20餘門,各種槍1000餘支。

  12日,張發奎部3個師和駐守廣州珠江南岸的第五軍一部,在英、美、日、法等國的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從東、西、南三麵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奮勇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起義軍遭到嚴重損失,起義主要領導人張太雷犧牲。

  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總指揮部於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起義軍餘部1000餘人於13日淩晨撤出廣州,在花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師。主力部隊後經從化、紫金等地進至海豐、陸豐縣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鬥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後來上了井岡山。

  紅軍時期:人民軍隊序列中有4個軍,由參加平江起義和寧都暴動的國民黨軍組成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率部在湖南舉行平江起義。參加起義的是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所屬的三支部隊:共產黨員彭德懷為團長的第一團;黃公略領導的第三團第三營;賀國中率領的獨立第五師隨營學校學員。

  平江起義成功後,中共平江縣委和起義部隊召開了慶祝大會,成立了平江縣蘇維埃政府;起義部隊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彭德懷任軍長兼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兼師黨代表,轄第一、四、七團和特務連、迫擊炮連、重機槍連,共2500餘人。

  當時,紅五軍決定,利用平江周圍有利地形作戰,爭取殲滅國民黨軍一兩個團後,撤出平江,向江西、鄂南發展,在湘鄂贛三省邊界地區創建革命根據地。

  7月29日,國民黨湖南省當局調集8個團的兵力向平江城進攻,企圖消滅紅五軍。雙方激戰一天後,紅五軍主動退出平江城,轉戰於湘鄂贛邊區。8月,因部隊減員較大,紅五軍遂將3個團縮編為5個大隊。10月,紅五軍和地方遊擊隊合編為3個縱隊和1個特務大隊。

  11月初,根據紅五軍黨委決定,黃公略率領第二縱隊留在平江、瀏陽一帶堅持遊擊戰爭;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向井岡山挺進。12月,部隊到達寧岡,同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

  如今,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保留的平江起義部隊,是享有“萬歲軍”美譽的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某團。

  紅軍時期,人民軍隊序列中另外3個軍是由參加寧都暴動的國民黨起義軍組成的。

  1931年12月,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省寧都舉行了武裝起義。

  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原係馮玉祥西北軍之一部。大革命時期,劉伯堅、鄧小平等一批中共黨員曾在西北軍工作過,黨的主張在這支部隊裏有一定影響。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大部共產黨員被迫離開這支部隊,少數共產黨員仍在該部隊秘密開展工作。

  1930年蔣、馮、閻軍閥混戰,馮玉祥戰敗。10月,蔣介石收編該部隊為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任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次年1月,蔣介石令二十六路軍從山東開赴江西,參加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同年5月,在中村被殲1個旅。7月,參加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進駐寧都。9月,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失敗後,在蔣介石消滅異己的政策下,該路軍留寧都駐守,其他國民黨軍先後撤出。該路軍處於根據地軍民的包圍之中,對孤軍駐守深為不滿,內部矛盾很尖銳。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掀起抗日反蔣高潮,第二十六路軍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救國,又遭到蔣介石拒絕,更加深了廣大官兵同蔣介石的矛盾。不久,孫連仲離贛去外地治病,第二十五師師長李鬆昆代理總指揮。

  鑒於以上情況,隱蔽在該部的共產黨員積極開展工作,因勢利導,發展黨員。第七十三旅旅部參謀、共產黨員劉振亞經中共中央指定為該軍黨的特支書記。 10月,中共中央批準趙博生為共產黨員。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趙博生秘密進行起義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先後爭取了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七十四旅一團團長黃中嶽等。

  1931年12月14日下午,趙博生下達了起義命令。按照事前商定的計劃,起義部隊的主力第七十四旅和第七十三旅直屬隊控製了電台、指揮機構等要害部門。各部按預定計劃行動,進展很順利,除二十五師師長李鬆昆越牆逃走,從城外帶走一個團的兵力外,全軍1個軍直、2個師直、6個旅直、11個整團共 1.7萬餘人,攜帶2萬多件武器全部參加了起義,以極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

  起義成功後,第二十六路軍改編為紅軍第一方麵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軍團下轄3個軍:紅十三軍,軍長董振堂並擔任軍團副總指揮、政委何長工;紅十四軍,軍長趙博生並擔任軍團參謀長、政委黃火青;紅十五軍,軍長黃中嶽、政委左權。

  在新中國成立後保留下來的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這兩個軍的前身來自紅五軍團的部隊。

  第九軍 1949年9月25日,國民黨新疆警備副總司令、南疆警備司令兼整編第四十二師師長趙錫光隨陶峙嶽率部起義。12月29日,其整編第四十二師就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隸屬第二十二兵團建製,下轄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師。

  1952年4月,第九軍軍部與第二十二兵團部合並,由第二十二兵團部兼第九軍軍部。11月,第九軍番號撤銷。1953年5月,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師分別改編為新疆農業建設第七、八、九師。

  第三十六軍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形勢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率綏遠省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族代表共39人聯合署名通電起義。12月9日,董其武所部第一一一軍在內蒙包頭地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六軍,下轄第一○六、一○七、一 ○八師。同時將獨立第三旅、保安騎兵第四旅、整編騎兵第十三旅等部改編為軍直騎兵旅。

  1950年12月,第三十六軍歸華北軍區第二十三兵團建製。1951年1月,隨兵團移駐河北省衡水地區。4月,軍直騎兵旅撤銷,其部隊與同時撤銷的兵團直屬騎兵第四師一部分別編入各師。1952年2月,第三十六軍軍部與第三十七軍軍部一起調中央財委編為建築工程部,一○七師與第三十七軍一一○師合編為第一○七師,直屬兵團領導。其他部隊分別調歸兵團學習團或編為建築工程部隊。第三十六軍番號撤銷。

  第三十七軍 1949年9月19日,在綏遠省起義的董其武部新編獨立第七師等部隊,經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七軍,下轄第一○九、一一○、一一一師。同時以保安騎兵第五、六旅等部改編為軍直騎兵旅。

  1950年12月,第三十七軍歸華北軍區第二十三兵團建製。1952年2月,第三十七軍番號撤銷。

  第五十軍 1948年10月17日,國民黨第六十軍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在長春起義。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將起義部隊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下轄第一四八、一四九、一五○師,這三個師分別由原國民黨六十軍一八二師、暫編二十一師和暫編五十二師改編而成。1949年3月,遵照中央軍委命令,東北軍區將1948年2月25日在營口起義的原國民黨軍東北保安暫編第五十八師改編的第一六七師,編入第五十軍建製。至此,全軍共轄4個步兵師,1個直屬炮兵團。

  1950年2月,五十軍隸屬第四野戰軍建製,回師湖北沙市、鍾祥一帶參加農業生產和修築漢江大堤工程。5月,遵照中南軍區的指示,將收編的川東挺進軍士兵2000餘人補入第一四八師,將成都和平解放的國民黨第二十兵團3個軍的殘部縮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一六七師。1967年5月27日,第五十軍奉命調入成都。1979年2月,分赴雲南、廣西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1985年10月,百萬大裁軍時撤銷第五十軍。

  第五十一軍 1949年5月12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軍先後攻占上海、南昌、武漢等地,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南撤。與中共早有聯係的國民黨華中軍政副長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黨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官張軫,乘機率所屬第一二八軍軍部及第三一二、三一三、三一四、三○九師共2萬餘人,在湖北武昌以南賀勝橋、金口一帶起義。 7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一軍,下轄第二一一、二一二師,隸屬第四野戰軍工兵司令部建製。

  1950年9月24日,第五十一軍軍部改編為中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所屬部隊與湖北軍區合並,第二一一師與黃岡軍分區合編為黃岡軍分區兼第二一一師;第二一二師與大冶軍分區合編為大冶軍分區兼第二一二師。第五十一軍番號撤銷。

  第五十二軍 1949年8月初,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於8月4日率領綏署司令部、兵團部和3個軍共7萬人在長沙宣布起義,長沙宣告和平解放。11月,在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第一兵團一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二軍,下轄第二一四、二一五、二一六師。

  1951年9月2日,第五十二軍軍部撤銷,所屬第二一四師改為荊江分洪工程部隊鐵路工程第九師,第二一五師改歸第五十五軍。

  第五十三軍 1949年11月,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保安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三軍,下轄第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師。第五十三軍組建後,隸屬第四野戰軍第二十一兵團建製。

  1951年9月,第五十三軍軍部撤銷,所轄第二一七師改為荊江分洪工程部隊水利工程第三師,第二一九師編入第五十五軍,並於1969年改為第一六四師。

  西北獨立第一軍 1949年9月11日,國民黨甘肅自衛軍司令部總司令周祥初等率領第八十一軍一部和第一二○軍第一七三師在岷縣起義,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一軍,周祥初任軍長。當年11月,該軍改編成西北獨立第一師,軍番號撤銷。

  西北獨立第二軍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第八十一軍軍長馬惇靖與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達成和平協定,率領所部第三十五、二九四師於寧夏衛縣起義,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二軍,馬惇靖任軍長、甄華任政委。下轄第一、二師,共約1萬人,隸屬西北軍區領導。1950年12月,西北獨立第二軍改編為寧夏軍區獨立第一師,軍番號撤銷。西北獨立第三軍 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第一一九軍在甘肅武都地區起義,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三軍,蔣漢誠任軍長、黃忠學任政委。1950年5月,西北獨立第三軍番號撤銷,所屬部隊編入西北軍區所屬部隊。

  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序列中有4個軍,分別由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合編而成。

  第十四軍 1949年2月14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的命令,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二十二旅和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第一一○師合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十一旅改稱第四十師、二十二旅改稱第四十一師、一一○師改稱第四十二師。如今這個軍仍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

  第三十三軍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渤海縱隊與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第五十九軍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三軍,下轄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師,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建製。7月,第三十四軍第一○○師歸第三十三軍建製。1950年11月,第三十三軍奉命改編為華東公安部隊兼淞滬警備司令部,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師依次改編為公安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師,該軍番號同時撤銷。

  第三十四軍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淮軍區第三十四旅、獨立旅與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第七十七軍第一三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下轄第一 ○○、一○一、一○二師,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6月,第三十四軍進駐南京,擔任警備任務。7月,軍部兼南京警備司令部,第一○○師調歸第三十三軍建製。11月,第一○一師調歸第十兵團。12月,第一○二師師部調歸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後改為炮兵第三師師部。1950年1月,第三野戰軍教導師6個團調歸第三十四軍兼南京軍區警備司令部建製。同時,軍機關一部組建華東軍區航空處。11月,軍機關及其餘部隊改編為華東公安第十三師。第三十四軍番號撤銷。

  第三十五軍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魯中南縱隊與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整編第九十六軍第八十四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下轄第一○三、一○四、一○五師。國民黨起義將領吳化文任軍長、何克希任政委,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建製。4月,第三十五軍調歸第八兵團指揮。9月,第一○三、一○四、一○五師分別兼衢州、紹興軍分區和杭州警備區。1950年1月,第三十五軍番號撤銷。軍部及軍屬炮兵團調歸華東海軍。

  國民黨起義軍脫胎換骨,麵貌一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留下了可圈可點的曆史功績

  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平江起義、寧都起義,這四大起義都發生在中國革命的艱難歲月,起義軍將領和基層官兵大多數是自願參加起義的;起義軍轉變成紅軍後,大都改造和鍛煉成軍隊的骨幹力量,成為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火種,有些起義軍後來成長為人民解放軍的王牌部隊。

  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起義軍,相當一部分是迫於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壓力,在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感召和人民解放軍的政治攻勢下起義的,一部分是在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或被包圍的情況下不得已而起義的,盡管這樣,也為加快人民解放戰爭的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遼沈、淮海、平津三戰役以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國民黨的作戰部隊僅僅剩下100多萬人,分布在新疆到台灣的廣大的地區內和漫長的戰線上。今後解決這100多萬國民黨軍隊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綏遠三種。”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投誠、起義出現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現在解放戰爭之初。這一時期國民黨軍倒戈數量不多,但政治影響很大。此時,國共軍隊之間的力量懸殊,蔣介石誇下海口要“三個月剿滅關內共軍”,結果,不但“共軍”沒有被如期“剿滅”,“國軍”卻接二連三地起義投誠。先是1945年10月 30日高樹勳率新編第八軍在河北邯鄲起義,接著是1946年1月郝鵬舉率第六路先遣軍在山東台兒莊起義,再就是1946年5月30日潘朔端率第一八四師一部在遼寧海城起義。“走高樹勳、潘朔端的道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共產黨軍隊開展敵軍工作的一個很響亮、很震撼人心的口號。第二次高潮,出現在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戰略決戰時期。在此期間舉行的起義,對戰役進程起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其中,吳化文率整編第八十四師於濟南起義,使攻城時間縮短了一半多;曾澤生率第六十軍於長春起義,使解放軍首創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傅作義率北平20萬守軍接受和平改編,使千年古都免遭滅頂之災。

  第三次高潮,出現在百萬雄師渡大江之後。這一時期,國民黨軍起義、投誠可謂“風起雲湧”,逾百萬之眾。這部分國民黨起義軍,大都屬於在眼看國民黨大勢已去,不得不投誠、起義的。盡管這部分起義軍不太情願,但從客觀上加速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在大陸的覆滅,也為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起義軍,其中有許多海軍和空軍,他們對人民解放軍建立軍、兵種部隊有著重要的意義。對起義的國民黨海、空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更是寄予厚望,勉勵他們團結一致,學習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和工作製度,並繼續學習海、空軍技術,為建設新中國的海、空軍而努力奮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還在百忙中接見一些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起義高級將領,把他們作為統一戰線中的重要力量。

  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在宴請程潛、張治中、傅作義等26位起義將領時指出:“國民黨軍隊中一部分愛國軍人舉行起義,不但加速了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們有了迅速增強的空軍和海軍。”

  國民黨起義軍的基層官兵大都是貧苦工人、農民出身,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投誠、起義部隊廣大官兵過去的反動立場、觀點、思想和軍閥作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教育、改造他們。如在這些部隊中建立政治工作製度,選派優秀政工幹部擔任政治委員和政治教導員、指導員;建立各級黨的組織,積極慎重地發展出身成分好、經教育思想覺悟提高快、在各方麵表現突出又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的優秀積極分子加入黨團組織,使整個部隊置於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執行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各種條例、條令。

  這些經過改造的國民黨起義軍,在後來的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戰功突出的要數第五十軍。

  1948年10月17日,原國民黨第六十軍在長春起義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後,很快改造成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跟隨人民解放軍轉戰南北,屢建奇功。1949年6月14日,五十軍奉命入關,隨第四野戰軍南下。10月,參加鄂西戰役,俘獲國民黨第七十九軍代軍長蕭炳寅、副軍長李維龍以下官兵 7000餘人。11月,奉命配屬第二野戰軍進軍四川。12月,參加成都戰役,俘獲國民黨軍8100餘人,迫降1.77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

  1950年10月25日,五十軍加入中國人民誌願軍序列,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在第三次戰役中,全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這是“聯合國軍”的王牌坦克部隊,也是誌願軍在朝鮮戰爭中消滅的唯一一個成建製的坦克部隊。後來,五十軍還參加了解放南朝鮮首都漢城的作戰。

  1951年3月15日,五十軍回國休整。同年7月,第二次開赴朝鮮,擔任西海岸防禦以及搶修機場任務。10月,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先後攻占了南朝鮮軍盤踞的椴島、炭島、大和島、小和島、和艾島,勝利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抗美援朝期間,五十軍湧現出戰鬥英雄、功臣、模範1.4萬人,有7000餘人獲得朝鮮政府授予的勳章或獎章。

  五十軍隻是國民黨起義軍轉變為新型人民軍隊的一個縮影,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國民黨起義軍,都有著自己新的戰績和新的輝煌。

  如今,曆史上的國民黨起義軍早已與人民解放軍融為一體,在新世紀“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新形勢下創造著新的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