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最高級別智庫:5億基金力挺(圖)

(2009-07-02 19:49:09) 下一個
  
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22號,國務院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大院的一棟樓的4層,魏建國正在和幾名客人開會。魏建國,商務部原副部長,現在的身份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秘書長。

  最近一段時間,魏建國一直忙於國經中心計劃於7月份舉辦的以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為議題的首次“全球智庫峰會”的籌備。

  


  被稱為超級智庫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首屆全球智庫峰會昨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峰會前夕工作人員在布置會場。

  兩個多月前,3月20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一家由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由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擔任理事長,匯集了中國政界、商界、學界力量,有5億人民幣基金作為後盾的思想庫。其目標是,要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土壤中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思想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政府對思想庫參與政府決策、保持思想的獨立性和全球影響力拓展的強烈渴求。為了詳細了解“中國最高級別智庫”的運作以及組成模式,早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原副部長、現任國經中心秘書長魏建國。

  學者上書中國智庫走出去

  東方早報: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的背景?

  魏建國: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很多國家經濟遭到重創,我國經濟也受到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全麵分析並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通過擴大與國外的交流,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應運而生。

  成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動議開始於去年10月。當時,有幾名學者“上書”提出,除了應該讓智庫從全局性、前瞻性的角度考慮問題外,還要起到“交流”的作用。目前,我們國家很大程度上還隻是通過官方與國外進行交流。現在,很多西方國家在製定政策和對外交流中,智庫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並承擔了對外交流的“平台”和“輿論領袖”作用。我們也想讓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成立一個對等的機構來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世界上出現了“中國威脅論”、“中國掠奪資源論”等很多說法,這些說法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國家對我們缺乏了解造成的。僅僅依靠政府層麵的努力和官方的溝通,這些誤解是很難消除的。而作為民間政策研究機構的智庫卻可以通過發表研究報告、舉行國際學術會議、到西方國家思想庫與西方學者直接交流等方式,讓世界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這種非官方的渠道,可以讓國際社會更了解中國。

  盡管我國目前有些智庫也在發揮這樣的作用,但在進行國際交流時,我們還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可以與西方頂尖智庫對話的這樣一個思想庫。像美國很多著名思想庫的董事長、總裁都是前任政府高官,布魯金斯學會的總裁是前副國務卿,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總裁是前國防部副部長。因此,為了進一步擴大中國的影響力並加強與國外的交流,成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這樣一個智庫很有必要。

  國外很多智庫對政府有相當大的影響。這次美國奧巴馬政府組閣後,他的政府要員就有不少來自美國智庫的研究人員。同時,也有一些共和黨人從政府進入智囊機構工作。智庫,在政府人事更迭中起了一個“旋轉門”的作用。

  一些國家的執政理念、政策主張有不少來自智庫,這方麵的例子很多。美國的幾個主要智庫,像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對外關係委員會等都曾對一些國際關係中的重大問題提出過對策或建議,並被他們的政府所采納。當年,美國對前蘇聯采取冷戰方法進行對抗,就是由蘭德公司提出的。

  國外政府、特別是美國政府,在重大決策出台之前,通常首先征求智庫意見,通過智庫製造輿論。實際上,這也是為了了解各方麵的反應。政府智庫裏通常有一些很有分量的人物,比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斯考克羅夫特等美國前政府要員都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從事研究,這些人對美國政府很有影響。

  我們做好與國外智庫交流工作,可以間接了解並影響外國政府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同時,利用民間渠道這個平台,可以回應國外輿論對我國的一些誤解或不實報道,組織專家學者客觀、詳實、全麵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情況,澄清事實、增信釋疑、影響輿論,為樹立我國的良好國際形象起到積極作用。

  新增61個研究員編製

  東方早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人員的組成情況是怎樣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麽?

  魏建國:我們的人員編製有96個,原來隻有35個編製,後來新增了61個,新增的編製全部是研究人員。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招聘,現在報名人數大約有上百人,報名者大多是博士以上的水平。

  國經中心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三件事:一是研究問題;二是交流合作;三是谘詢服務。

  第一,深入開展重大經濟問題研究。針對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麵向企業和社會需要,組織力量深入實際進行調研,開展對重大經濟問題的研究,提出有價值的報告和建議。這是中心的核心工作,也是我們的一項基本任務。這些重大問題,主要側重於國際經濟方麵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及與國際經濟聯係密切的國內重大經濟問題。我們選擇研究主題,應強調戰略性、宏觀性、前瞻性;政策建議則應注重貼近政策,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圍繞當前的金融危機,我們要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認真研究。

  第二,推進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一是加強與國外著名智庫進行交流與合作。中心要選擇一些有一定規模、有影響、與我們研究方向有關的智庫及學者建立聯係,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通過組織專題研討會,交流觀點、交換成果、互通信息、增進了解。既要同與我們友好的專家和智庫建立聯係,也要同那些對我們不夠友好的專家和智庫建立聯係。二是促進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的溝通。中心要多方創造條件,搭建官、產、研三方良性互動平台。這個平台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載體體現,有些載體是有形的,如舉辦研討會、論壇,有些載體是無形的,如通過媒體對外發布信息等。國外有些著名智庫活動非常頻繁,如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每年組織幾百場公開會議,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研討會,以此了解情況、分享研究成果。三是要促進國內外的經濟合作。

  第三,為廣大會員提供優質服務。一是為會員提供信息資料。中心要將國內外學者的觀點看法、會員企業的需求、國內外經濟動態、實時信息、市場行情、產業動向及時提供給相關會員單位。這項工作在於快,在於準,在於靈,不在於多。二是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心要根據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辦研討會、論壇、報告會、調研考察等活動,為廣大會員交流合作創造機會和空間。三是提供谘詢服務。

  國家不給一分錢經費

  東方早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經費從哪裏來?如何運營?

  魏建國:國經中心是社團民間組織,中心的經費來源全靠自己籌集,國家沒有撥給一分錢。為了籌集研究經費,我們成立了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簡稱:中經基金),它的最高決策和管理機構是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董事會,董事會成員(含特別董事)暫由中外著名企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及各界社會賢達人士組成。

  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及其收益,將被專門用於資助課題研究。比如說,有企業要研究一些題目,他們把經費打入我們的基金會,我們會把這些經費全部用於研究。

  中經基金的主要作用在於,資助開展國內外重大經濟問題研究。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以及國際經濟領域的重大熱點、焦點問題;國家宏觀經濟、財政金融、外資外貿、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麵的重大問題和相關政策。

  中經基金還將資助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交流活動,為組織國內外智庫間、地區間、企業間的研討與交流提供資金支持。

  為了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國經中心需要有一支精幹的研究力量。不少理事單位的研究力量很強,中心課題要通過招標,由一些理事專家領銜,組織有關方麵開展研究。研究成果要經過中心評審,其中重要的報告和建議要經過中心領導執行機構審議。中心研究課題要由理事會和基金董事會研究提出,征求大家意見,充分討論後確定。

  我們的研究分三種形式:一,我們有自己的核心研究部門,稱為“在編坐班”;二,在編不坐班的;三,既不在編、也不坐班,稱為“招標製”,也就是我們要把一些研究分包出去,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進行招標。研究機構中標後,我們要派自己的首席經濟學家或研究人員跟蹤這個項目。我們的經費也是分批付給中標企業的,結題驗收後,我們還要給一部分費用;而不是在中標後就支付所有經費。這種分批付款的方式,能起到督促作用。這樣能避免沒有責任感的情況發生,避免產生時過境遷、束之高閣的研究成果。

  此外,國經中心分四大部門:研究部、谘詢部、交流部、合作部。其中,谘詢部和交流部負責中心的運營,基金的錢全部用於研究,從而保證研究的獨立性。

  籌資有底線,保證獨立性

  東方早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如何才能保證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及獨立性?

  魏建國:有些研究機構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很多研究機構弄到一筆錢之後就盲目做報告:第一,沒有時效性、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期限,甚至出現過時的研究報告;第二,不知道效果,智庫的研究報告不能隻是一種論證。

  目前,國內從事經濟研究和決策谘詢服務的機構不少,但力量分散、有分量的成果不多,尚未形成品牌。國經中心作為一個開放式的研究平台,可以組織國內有特色、有優勢的研究谘詢機構,取長補短、協調行動,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勞動。我們將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破地域、學科、行業和專業的界限,吸引優秀人才承擔研究任務,滿足國內決策部門和大型企業對高端優質谘詢服務的需求。國經中心將在開展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國際交流,可以更加深入地與國外專家學者探討各種思想觀點,互通情況、交流信息,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一個國家智庫的水平和研究成果,能代表這個國家的一種軟實力。

  國經中心建立了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製度,一套符合軟科學研究規律的管理製度。這個管理製度包括課題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和成果管理,能夠保證工作的高效、經費使用的合理。特別是中心的研究基金,要嚴格管理、運轉透明,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審議。基金名稱與中心稍有不同,叫做“中國國際經濟研究交流基金”,增加了“研究”二字,就是說這個基金是專門用於資助研究項目的,不能用於日常開支。

  在規範經費來源的同時,智庫的籌資渠道也多元化,並且有明確的規則和底線,而且是透明的。另外,我們有自己的評價機製,注重智庫研究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從而能保持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及獨立性。

  名詞解釋

  智庫

  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麵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嚴格意義上的智庫是獨立於政府機構的民間組織。

  智庫的職能主要包括:提出思想、教育公眾和匯集人才。智庫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再通過出版書刊、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利用媒體宣傳等方式,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

  全球著名智庫有:美國的國際經濟研究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蘭德公司、胡佛研究所;歐洲的歐洲聯盟論壇、歐洲聯盟研究協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