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女八路”:我把青春獻給中國 (圖)

(2011-09-20 02:35:05) 下一個



本多歌子:迎來新中國 她流下了熱淚

  “我17歲就參軍了,我是‘八路軍’177歲的日本老太太本多歌子自豪地對記者說。作為神奈川縣日中和平友好會會長,本多歌子一直為民間日中友好而奔忙,她說她的青春屬於中國:從10歲到26歲的16年時光是在中國度過的,17歲參加了東北抗日民主聯軍,跟隨部隊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

  那年8·15 父親想殺掉全家

  本多歌子樂觀開朗、充滿激情,在她位於東京附近金澤文庫的家裏,她讓我穿上和服,向我講述了很多過去的事。她說她對中國充滿感情,去中國對她來說就是“回娘家”。本多歌子生長在日本一個注重傳統禮儀的家庭。1937年,父親帶著10歲的她和全家人參加了當地的開拓團,來到中國黑龍江的阿城,負責向駐紮在附近的侵華日軍關東軍部隊提供糧食供給。

  歌子說,1945年8月15日是她終身難忘的日子。那天父親從開拓團回來,鐵青著臉說:“日本敗了,你們都穿好衣服到開拓團本部去。”後來歌子才知道,日本戰敗的現實讓父親很難接受,父親當時本想先殺了全家人而後自絕的,但是被親朋製止了。

  歌子說,在開拓團,父親對中國百姓很友善,常把家裏的東西送給周圍的中國人。也就是從那時起,從父親的行為中,歌子理解了中日人民彼此和睦相處的重要。

  當上衛生員 隨時準備犧牲

  1945年11月,東北抗日民主聯軍派人來到開拓團,動員日本女子去當隨軍衛生隊護士,17歲的歌子義不容辭地參加了。初到部隊時,歌子很不習慣,她們住在一間臨時用做病房的倉庫裏,裏麵橫七豎八地躺了很多傷兵,雖是冬天,卻悶熱異常、惡臭難忍。

  歌子所在衛生隊醫療條件很差,醫護人員人手不夠,歌子常常一人幹幾個人的活,有時還把自己的血輸給傷員。每天早飯過後,歌子就開始了看護傷員的工作,直到傍晚才回宿舍。晚上還要消毒繃帶,一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

  隊伍總是在晚上行軍,四周漆黑一片,歌子心裏隻有一個信念:決不能掉隊。她記得部隊在長白山深山中行軍,常被大雨淋濕。因為是嚴冬,一個人決不能打瞌睡,否則會被凍死。在部隊裏大家沒什麽男女意識,幾個人偎依在一起用稻草蓋著睡覺,吃飯時折下小樹枝削光滑一些就當筷子用。

  軍旅生活雖然辛苦,歌子卻覺得很充實。每天早上6點起床,然後喊著口令跑步。行軍時大家還意氣風發地唱歌,歌子至今還會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東方紅》等歌曲。歌子沒有係統地學過中文,起初不了解歌詞的意思,戰友們就用小木棍在沙地上寫字教她認字。在衛生隊裏,與歌子一起的還有一位日本女孩,兩人相約,如果誰在戰鬥中犧牲了,另一位要拿著對方的一撮頭發回日本。她們經常想家,有時夢囈般地說:要是沒有日本海該多好啊,我們就可以走路回家了。不過,衛生隊的人都很照顧這兩個日本小妹妹,行軍時經常讓她們坐在馬背上。

  >>>>點擊瀏覽更多精彩圖片

  ·24小時熱圖排行TOP8

  




  本多歌子(右)和本文作者在其家中

  懷著贖罪心

  被共產黨感動

  行軍時部隊住在百姓家裏,歌子感覺百姓對共產黨軍隊很友好。有一次,歌子剛脫下帽子,房東老太太就驚訝地說:“原來你是個女的,這麽小就當兵真不簡單1老人還拿出雞蛋請歌子吃,歌子說部隊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能隨便吃百姓的東西。歌子說:“共產黨的軍隊裏不管當官的還是當兵的都在一起幹活,吃一樣的飯。”

  有一件事讓歌子永誌不忘。一次,在街上碰到一位賣甘蔗的老太太,歌子見她臉上有個傷疤,便問她怎麽回事。老太太說:“是被日本鬼子用槍捅的。日本鬼子要強拉走我的女兒,與他們拚搶時被刺刀捅了。”歌子立即告訴老太太:“我就是日本人。”沒想到老太太一點也不驚訝,反而善解人意地說:“你跟日本鬼子不一樣,日本帝國主義才是日本鬼子,日本人民和我們中國人是一樣的。”聽了這話,歌子感動得流下淚來,心想: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做了那麽多壞事,我現在參加中國革命軍隊,要盡自己的力量來補償。

  “是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培養了我。”歌子真誠地說。她還特別欣賞共產黨內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幹部、士兵不分等級,互相提意見,自我反省,以此來加強部隊的思想力量。

  有一次,歌子被派去學習營養學,回去後特意為部隊幹部做了一頓飯,沒想到那人竟然把歌子做好的飯打翻了。倔強的歌子和他頂撞起來:“你是共產黨員,本應該教育好我這個日本人才對,怎麽能以這種態度對待下屬?1過了兩天,政治委員來到歌子的住所,向她表示歉意,那位發脾氣的幹部也受到了處分。直到今天,歌子還在感慨,當年的共產黨軍隊多好啊,沒有等級觀念,當官的犯了錯,照樣受處分。

  >>>>點擊瀏覽更多精彩圖片

  ·24小時熱圖排行TOP8

  




  在衛生隊時的本多歌子(左)與戰友在一起

  迎來新中國

  她流下了熱淚

  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兩三年裏,歌子隨部隊轉戰南北。在她的印象中,打得最艱苦的一役是1946年春的四平街攻防戰,經過4次進攻才打下來。

  在四平街,部隊得不斷地躲避國民黨飛機的狂轟濫炸。當時,歌子碰到為共產黨軍隊培養飛行員、東北抗日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的日本教官林彌一郎,就“質問”他說:“你為什麽不早點讓我們八路軍的飛機上天啊?”後來,林彌一郎在很短的時間裏為八路軍訓練出了優秀的飛行員,可以說歌子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後來,曾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貢獻的日本人回國後成立了“中國歸國者友好會”,林彌一郎擔任會長,今天歌子提起他時,仍尊敬地稱他為“會長”。

  1947年,歌子隨部隊來到沈陽,在那兒她才有機會洗了一次幾年都不曾享受的熱水澡。1949年天津解放,國民黨軍節節敗退,歌子所在部隊幾乎不戰而勝。從漢口渡江到武昌,在那兒他們迎來了新中國建國的大喜日子,歌子與戰友們一起歡呼雀躍,留下了幸福的熱淚。那一刻,她完全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國家了。

  1949年11月,歌子隨部隊北上,第二年1月到達哈爾濱。後來,歌子又南下到井岡山的第七十二預備醫院工作。1952年,歌子收到父親來信,信上說:“請一定回來……”1953年,歌子辦好了回國手續,依依不舍地告別戰友回到日本。

  >>>>點擊瀏覽更多精彩圖片

  ·24小時熱圖排行TOP8

  她想回中國安度晚年

  1978年1月,本多歌子隨日本歸國者訪華團訪問中國,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的廖承誌接見了他們。廖承誌親切地問她:“什麽時候參軍的?”歌子自豪地說:“17歲就參軍了。”廖承誌感歎道:“真不簡單埃”這段對話讓歌子回味至今。廖承誌還送給她一幅字:加強友好,並肩前進。這幅字現在還掛在她家的客廳裏。

  回首在中國的16年經曆,本多歌子說她把青春獻給了中國,把中國留在了心中。共產黨的教育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為人民服務”和“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些教益影響了她的世界觀,照耀她的人生。

  回到日本後,歌子在橫濱一家精神病院當了35年護士。她說自己一直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與同事真誠地交換意見。

  在工作之餘,本多歌子經常到日本一些大學演講,向年輕一代介紹中國的事。她掛起中國地圖,細數自己在大江南北留下的足跡;她複印了許多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送給學生,講述當年中國人民軍隊神奇的力量。每年的“八一”建軍節,她都會受到中國駐日大使館邀請,參加建軍節紀念活動。如今,中國戰友還經常給“本多戰友”寫信,邀請她去中國。歌子說,她特別想去中國安度晚年。(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