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彪的四野曾有3萬多名日本人

(2011-09-19 21:35:25) 下一個
“我們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醫生、護士、技術員參加了解放戰爭,這些更增強了我們與日本人民締結友好關係的信心。日本的軍國主義確實是殘酷的,但協助我們的日本人民有很多。”上述講話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956年6月27日在接見日本代表團時說的。不過,它曾很長時間幾乎不見諸國內報端,沉寂近30年後,這段話背後的曆史逐漸為人所知。




[日本人受到了解放軍的重用]


四野戰史第一次正式提到日籍戰友,是1998年10月第一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在第三章第五節“加強軍隊後勤建設”的138頁—141頁上,記載了四野初進東北時後勤係統留用日籍工人、日籍職員、日籍醫生、護士的情況,含注解,總計876字。據有關史料載:東北光複後,在東北的日軍大部分被遣送回國,但還有一部分留在東北解放區。據當時東北9省14個市的調查統計,共計有31030人到33000人被分配到衛生部、軍工部、軍需部等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衛生工作史》記載說,當時衛生部門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據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有關資料記載,到1949年,東總軍工部留用的技術人員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過50%。




四野日籍官兵中功勳顯著者,無疑是原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練成大隊的林彌一郎部,這支關東軍的王牌集體加入東北民主聯軍時,計有飛行員20名、機械師24名、機械員72名以及其他各類地麵保障人員近200人。以這些日籍官兵為骨幹組成的東北老航校成為中國空軍的搖籃。這裏共培養出飛行員160人,其中23人參加過開國大典的閱兵。當年的空軍司令員王海、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以及曾經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張積慧等人都是從這裏走出的。




這一段曆史原來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國,其中大部分是我們共產黨用的日本人,掩護身份讓他們回國。回國的時候讓他們把軍裝都脫下來,把檔案都銷毀,每個人得的獎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這些日本老兵陸續地回老部隊探親,總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給他們這些四野的日本老戰士每個人發東北解放紀念章、平津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還要加一枚1955年授銜的時候發給營以上幹部的解放獎章,重新發給他們。

[日本司機為毛澤東專列開車]

事實上,共產黨進入東北後,被吸收進來的日本僑民並非全部從軍追隨四野一路征戰,還有一部分技術人員因解放區建設急需被分散到中國各地,規模最大的一支是1950年秋,800名日本鐵路技術人員及其家屬被送抵甘肅天水,負責修建蘭州到天水的鐵路。1951年春,天蘭線正式開始建設,1952年10月1日,在建國3周年時,天蘭線提前8個月通車。抵達天水的這批日籍鐵路技術人員,除了修建天蘭線外,還有部分人員被抽調修建蘭新鐵路和山西鐵路修建改造的工程中。




在日籍鐵路技術人員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四野29後方醫院的日籍炊事員吉岡寬,吉岡以前是技術高超的火車司機,解放戰爭結束後,吉岡轉業至地方,在衡陽鐵路局當火車司機。1953年毛澤東南巡,吉岡被上級交代一項意外的重大任務,為毛澤東返回北京時,擔任長沙至嶽陽段的專列司機。吉岡寬當時驚得目瞪口呆,今天,他依然將之視為此生最大榮譽。





[日軍戰俘直接參與解放軍一線作戰]

從黑土地到平津戰場到海南島,這些日本八路和中國八路一樣,兩腳血泡地行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銘刻在天津和平門附近的烈士紀念碑上的“島田正和”和“阪口光造”,不過是倒在中國土地上的成三位數計的日籍戰士中的兩個。——《雪白血紅》235頁




在平津戰役圍攻天津的戰鬥中,第二班的阪口光造(1930年生於大阪市)和船山正二(1930年生於新瀉縣)英勇地犧牲了,當時他們隻有18歲。新中國成立後,在天津和平門附近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阪口和船山二人的名字也永遠刻在上麵。根據日中友好協會的調查材料,包括後方機關、工廠、交通部門、前線作戰在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而犧牲的日本人,從1945年到1955年歸國,有119人死亡,其中在戰場上犧牲的有32人。對於這些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的日本戰友,我國政府在天津、牡丹江、長春和沈陽各地均建立了“國際友人之墓”,以表彰其英雄業績。




日向勝任日軍警備排長駐守淮安附近。日本投降後,日向勝和曾在日軍炮兵、重機槍部隊任職的七名軍官和士官被留在新四軍工作。1947年7月,日向勝被任命為新四軍直屬炮兵隊作戰參謀(連級幹部),而其他七名原日本軍官為支援東北民主聯軍而北上東北戰場。日向所在部隊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而後轉戰於山東戰場。1947年1月,日向被調往在揚州作戰的華東解放軍第二十九軍炮兵部隊工作,並被任命為作戰參謀。1949年4月,第二十九軍重建炮兵團,下屬三個營,日向被任命為第一營營長。在上海戰役中,日向指揮的炮兵營擔負攻擊上海國民黨軍事要地吳淞口的任務。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日向被調至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所在地南京,被任命為南京炮兵學校教育科長。1950年末,組成炮兵師,並抽出兩個團參加抗美援朝到達丹東準備過江參戰,日向也隨炮兵團到達丹東,後因上級下令禁止日向赴朝參戰,日向才未過江。1951年初,日向從丹東返回南京,並被任命為炮兵學校的訓練科長,擔負培訓青年炮兵戰士的任務。這時,日向同第四野戰軍的一位日本護士結了婚。1953年3月,日向又被提升為團級幹部,直到1958年回國為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