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日甲午戰爭由朝鮮內亂引起。

(2011-08-18 18:40:42) 下一個
中日甲午戰爭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爆發,按中國幹支紀年,是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日本挑起戰爭

  日本蓄謀吞並朝鮮、西侵中國由來已久。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政府同時也誘使清政府派兵,為自己出兵朝鮮製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鮮政府請求後,派直隸提督葉誌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兩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駐牙山,並電告駐日公使汪鳳藻,令其根據1885年的《中日天津條約》,知照日本外務省。其時,日本內閣見陰謀得逞,一麵派兵入朝,占據漢城附近各戰略要地,一麵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令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得施行認為適當之臨機處分”,授權大鳥挑起釁端,發動侵略戰爭。

  當中日兩國向朝鮮出兵時,朝鮮政府已接受東學黨起義軍提出的要求,雙方簽訂休戰和約,起義軍退出全州。朝鮮內戰實際上已經停止,清軍並未與東學黨起義軍交戰。朝鮮政府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請求中國撤兵。葉誌超部準備從牙山訂期內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時撤兵。日本雖已失去出兵朝鮮的借口,但仍決心擴大事端,促成中日關係破裂,它不僅拒絕撤兵,反而繼續向朝鮮增派軍隊,並提出所謂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方案,以達到既使日軍賴在朝鮮不走又能拖住中國軍隊的雙重目的。7月12日,陸奧電令大鳥:“目前有采取斷然處置之必要”,“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開始實際行動”。大鳥接訓令後,於19日和20日連續提出強硬要求,脅迫朝鮮政府廢除中朝通商條約,並驅逐中國軍隊出境。23日,日軍攻占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應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指令大院君宣布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並“授權”日軍驅逐屯駐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麵對中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終於挑起了這場侵略戰爭。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