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大才子PK茅於軾:我也來把毛澤東還原成人(一)

(2011-06-07 01:58:42) 下一個
茅於軾寫了《把毛澤東還原成人》,我也寫一篇,PK一下吧 。

把毛澤東還原成人,並不是一個單方麵的命題,因為毛澤東所居的,不是一個壇,而是兩個。一個是神壇,一個是魔壇,自然而然就有兩派人聚在兩個壇下,革命鬥士和民主鬥士最後都成了魔神壇鬥士,為毛澤東究竟是神還是魔爭論不休。

所以,在討論“把毛澤東還原成人”這個話題之前,有必要就“討論”這個話題首先討論一番。我認為,最要緊的一點,是在討論中一定要講邏輯。

一是不能因人廢言,要避開對曆史人物個人品質的討論,而重點看他提出的思想,堅持的路線,你不能說因為牛頓愛財,萬有引力就不存在了;不能說因為居裏夫人是蕩婦,鐳這種元素就不存在了。而現在一些人要批駁馬克思列寧主義,連一頁書都不願意看,就去說馬克思有私生子,列寧有梅毒,照此邏輯,因為伏爾泰是被包養的二爺,自由就是錯的;盧梭是扔了五個孩子,民主就是錯的;華盛頓家裏養了一堆奴隸,獨立就是錯的。這就是不講邏輯了。

二是要講因果聯係,而不能單就個別曆史事件得出“後此謬誤”。因為人文社科領域和自然科學研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不可能做到單一變量實驗,影響曆史進程的因素一定是多元的。如果一味鼓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麽,就是把社會實踐和科學實驗混為一談了,試想,決定因素居然不計其數,你又如何單純從實踐中分析各個因素的權重?最後的結果,一定隻能誇大或者縮小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

三是要把握曆史大勢,舍棄王侯將相、才子佳人等諸般曆史細節。很多人抱怨史書不實,這是就王侯將相史來說的,比如說,毛澤東的兒子怎麽死的?說不清楚。蔣介石的兒子的父親是誰?說不清楚。但曆史的大勢是無比清晰的,1911年辛亥革命了,1949年國民黨跑路了,這些都是掩蓋不了的。而這些實際上比那麽說不清楚的東西重要的多。

以下進入正題。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流到中國近現代史,有三個根本主題:個人自由、民族獨立、國家現代化。而這三者的催化劑,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庚子賠款”。這個條約要求,中國賠償11個國家白銀本息9.8億兩,加上地方賠款,中國要掏出10億兩白銀,相當於12年財政收入。而中國當時的財政收入,已經是在支付馬關賠款和重整武裝的情況下超負荷運行了。基本上來說,《辛醜條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竭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最傻逼的國家有三個:一是俄國,與中國接壤,等於抱著一個提款機,隨時可以來拿,根本不用夥同一撥外地人過來搶銀行;二和三是英國、法國,經略中國多年,既得利益是相當清晰的,等於是叫人來砸自己的場子。把中國弄死了,對他們都沒好處。但在當時的世界大勢下,八國聯軍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英德要展開軍備競賽,爭霸歐洲,沒錢不行;法國要報仇雪恨,沒錢不行;日本、意大利以列強自居,蓄勢待發,沒錢不行;俄國、奧匈帝國日落西山,矛盾叢生,沒錢更不行。基本上是一群想錢想瘋了的主,逼中國簽了一個搶錢條約。隻有一個明眼人,那就是美國,已經看透了《辛醜條約》一簽,中國必然爆發革命,大清國必然滅亡,於是把自己份額不多的賠款用來開辦學校,籠絡人心,力爭在革命洗牌後接手最大的一塊蛋糕。未曾想到,這所學校果然在百年後成為中國的主宰,這是後話。

《辛醜條約》一簽,中國的三個主題:個人自由、民族獨立、國家現代化便完全顯現出來了。

首先是在個人上,列強向中國索賠10億兩白銀,而中國財政已無餘錢,於是所有的賠款都是稅收的增量,而滿清的政治腐敗程度遠甚當下,征稅效率極低,列強要10億兩,老百姓很可能就要交20—30億兩,因為中飽私囊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清廷想的辦法是把錢攤到各個省去,讓他們看著辦,這樣一來,至少可以保證從省到中央這個環節不至於再有大的截留。世界列強的民主自由基本上都是征稅征出來的,從英國到美國、法國,莫不如此,庚子賠款的巨稅一征,官民矛盾必然激化,這種矛盾通過單純的,舊式的改朝換代已經解決不了,因為這不是說某個皇帝好壞的問題,而是說皇帝這玩意兒本身就有問題。

其次是在民族層麵上,一方麵是滿漢的民族矛盾開始激化,因為多民族國家就好比兩口子過日子,有錢的時候,其樂融融什麽都好說,一旦沒錢了,吵架拌嘴馬上就成了家常便飯,孫中山等革命勢力與洪門天地會這些反清複明勢力迅速合流,喊出“驅逐韃虜”深得民心;另一方麵,滿清痛感軍事無能已淪為列強ATM取款機, 表示很不甘心,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練兵計劃,準備編練36個師(那時候叫“鎮”)的新軍,這支新軍一旦練成,單就陸軍而言,已經追英趕美了。

於是,就牽出了國家現代化的話題。無論是支付賠款還是編練新軍,無不加重滿清政府財政的負擔,滿清的財政崩潰已成必然。而如之前有篇文章曾經指出,一切行政行為歸根到底都是財政行為,財政崩潰也就意味著政府崩潰,政權瓦解。清末新政帶來的不是複興,而是亡國。因為中國最大的矛盾已經暴露出來了:舊式的東方專製主義農業國家,特點在於人口龐大條件下的高產值、高消費、低積累。因為GDP構成上以農業為主,農業上又以口糧為主,經濟剩餘微乎其微,而這點微量的剩餘,在接受西方列強的盤剝之後,是不可能用來支撐現代的軍隊的。

這樣,中國曆史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因為沒有現代化,就沒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及其強大的國防軍,沒有強大的國防軍,就籌集不到啟動現代化的原始積累,籌集不到啟動現代化的原始積累,中國就要繼續淪為列強ATM,中國繼續淪為列強ATM,中國人民的負擔便會與日俱增。順著這樣的軌跡,中國爆發革命,是時間問題,而最後產生的革命之子,便是這三種共同意誌的代表。甚至於,我可以這樣說,在中國,隻要不解決個人自由、民族獨立、國家現代化這三個問題,革命就會繼續發生。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愛新覺羅下台,但這是問題的開始。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搬了美國的體製,各省享有巨大的自治權力,中央實行總統製,立法采取代議製,頗有蹣跚學步的感覺。而且,中國這個學生是個很好學的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美國的體製,還有南北戰爭。南方革命省與北方北洋省的矛盾隨著宋教仁的身死而徹底爆發,南方革命省興師北伐,很快便被北洋軍按倒。現在很多人認為,中國當時已經建立了美式體製的雛形,若無二次革命,將走向民主共和。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是袁世凱的北方還是孫中山的南方,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建立起對軍隊的製約。一般認為,民主要把政府裝進籠子裏,但實際上,第一步是要把軍隊裝進籠子裏。這裏又提出了一個命題,革命之子必須解決好製約軍隊這個問題。

(未完待續)

注:本文作者係北大學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