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話說吳語(ZT)

(2010-08-30 08:32:28) 下一個
2樓
吳語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特征。我看過很多基於廣東話、閩南話的自稱古漢語正統的錄音,但是因為他們有一些特征如全濁聲母已經消失,所以並不是完全模仿的古漢語的發音。我一貫認為任何一個方言都無法代表古漢語,吳語同樣不是。每一種方言自認為是正統古音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吳語來自於2500多年前泰伯入吳帶去的上古漢語。西晉末,永嘉之亂(西元310年)後,大批北人南遷,發現吳語跟他們的中原話差別很大。因此有理由認為吳語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上古漢語的特征。



此後隨著胡人數次入侵,北方人陸續南遷,吳語又融入了中古漢語的特征。
2010-2-18 14:36 回複

哈皮胖胖兔
3樓
吳語



吳語,又稱吳方言、江南話、江浙話。主要通行於中國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區、江西東北部和福建西北角。總使用人口約八千萬。在國際主流的語言學中,如果兩種話不能通話,那麽就是兩門不同的語言。在SIL國際語言機構中,已經認可吳語是一種語言,ISO 639-3代號為wuu,區別於以普通話為代表的北方話cmn。因此在國際語言排名中,吳語在中國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語言。通常認為蘇州話具有吳語的代表性。



和普通話相比,吳語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吳語語音和官話差別大。詞匯和語法獨特,用吳語對話夾雜官話敘述寫就的小說《海上花列傳》非吳語人無法深入理解其內涵。吳語強迫式的在句子中連讀變調的發音特征是另一個與官話的顯著差別。這也是吳語與其他眾多中國方言(如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的重大區別(徽語除外)。



曆史



吳語的曆史發展,自春秋時期至現今,已經曆了約2,600多年的時間。



春秋時期



吳語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泰伯入吳和越國的成立。早在兩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達今蘇州一帶,他們的語言和當地土著(所謂“百越”人)的語言結合,構成吳語的基礎。當時吳越雖為兩國,但是語言風俗相通,影響力較大。而後,古吳語又分化出閩語。吳語的雛形由此誕生並迅速發展。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秦漢時期吳語穩步發展。漢代吳語流傳到東南地區,形成閩語。晉代永嘉南渡,吳語受到北方話影響,同時吳語也包圍了當時的政治中心南京,成為士大夫必學的方言,六朝民歌及筆記小說裏可以見到其蹤跡。六朝初,吳語這一名稱已經產生,指吳地的方言。西晉末,永嘉之亂(西元310年)後,大批北人南遷,發現吳語跟他們的中原話差別很大。《世說新語·排調》說:“劉真長始見王丞相,……劉既出,人問見王公雲何。劉曰:‘未見他異,惟聞作吳語耳。’”



同時,吳語在西元五至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對日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吳音(日語:呉音)是日本漢字音(音讀)的一種,一般認為這批漢字讀音在西元五至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從南朝直接或者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而南朝的大致統治區域便是如今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國都和統治中心便在長三角地區,也就是吳地。由於吳音融入日語程度較深(常用於基本詞匯中),古代稱為“和音”。



隋唐時期



隋代揚州經濟文化崛起,隋煬帝也曾經在揚州學習吳語。唐朝韻書也有關於吳語的零星記載。如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有“膀,普浪反,髀,吳人雲”,至今蘇州還把腿叫做“膀”(音“胖”上聲)。



現狀



如同中國大陸其他南方方言,吳語現在的處境堪憂。近二十年來,由於政府的普通話推廣政策與民眾對普通話的依賴,吳語的造詞能力嚴重衰退,比如上海話,隻出現了一個語式“勿要忒……”,以及“淘漿糊”等屈指可數的幾個新詞。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上海各學校統一用普通話授課,很多學校對說方言的行為扣品行分處理。可以說是“進了學校門兒,就到了北京城兒”了。



然而吳地民眾依然有著強烈的母語意識。2001年,網上方言保護運動發起人上海閑話abc發表[吳語文化價值及推廣普通話文化缺陷]一文揭開了吳語保護運動的序幕。 2005年以來,上海輿論界掀起一股“保衛上海話”的浪潮。網友自發通過網絡建立眾多宣傳平台(如吳語論壇、吳語協會、吳越家園等等),他們希望對母語的未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吳語的處境嚴峻,有可能會是中國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個。吳地作為中國最繁華,經濟及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推廣普通話,在促進經濟發展,減少人與人之間溝通障礙方麵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造成了傳統方言的消失,以及傳統地域文化的消失。
2010-2-18 14:37 回複

哈皮胖胖兔
4樓
吳語和江南文化



對應吳語的吳越文化形成於周代,到了晉朝開始受到北方文化的影響,開始成為中國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唐代吳越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區在戰爭和多次的少數民族統治中淡化,因此,吳越文化又保留了較多了傳統中國文化。例如,吳語比較細軟優雅,享有吳儂軟語的美稱;吳越飲食以香甜可口為特征,和香辣為主的西南、幹煮燉為主的北方飲食成鮮明的對比;吳越地區輩出文人墨客和科學家,古代狀元和現代的科學院院士吳越地區要占近2/5。



吳越人性格外柔內剛,為人謙和,注重禮節,但是在一些戰爭中又表現出英勇的氣節:例如明末的“反剃發易服”抗清運動中,江陰、嘉興人民英勇抗清,與城俱亡!嘉興地區付出了700萬人大屠殺的代價(大屠殺前嘉興全府擁有850萬到900萬人口),使得吳語出現巨大的丟失。使得清統一全國的戰爭在江南遇到阻礙。



語音

聲母

吳語聲母係統(包括所有音係)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全清 全濁

唇音 幫 p /p/ 滂 ph /pʰ/ 並 b /b/ 明 m /m/ 

非 f /f/或/ɸ/ 奉 v /v/

舌音 端 t /t/ 透 th /tʰ/ 定 d /d/ 泥 n /n/ 

來 l /l/ 

齒音 早 tz /ts/ 草 ts /tsʰ/ 從(紹興話) dz /dz/ 絲 s /s/ 邪 z /z/或/sz/

莊(常熟話) tzh /tʂ/ 初(常熟話) tsh /tʂʰ/ 崇(常熟話) dzh /dʐ/ 生(常熟話) sh /ʂ/ 俟(常熟話) zh /ʐ/

見 tj /tɕ/ 啟 tc /tɕʰ/ 群 dj /dʑ/ 日 gn /ȵ/ 曉 c /ɕ/ 徐(新上海話)j /ʑ/

牙音 光 k /k/ 框 kh /kʰ/ 狂 g /g/ 牙 ng /ŋ/ 好(常州話)x /x/ 

喉音 影 q /ʔ/ 好 h /h 匣 r /ɦ/



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濁聲母仍保留濁音音位,比如“凍”、“痛”、“洞”的聲母分別[t]、[tʰ]、[d](普通話“洞”的聲母清化為[t]),北部吳語盡管全濁聲母在起首或單念時通常清化,即清音濁流,隻在詞或語句中維持濁音,在南部吳語中濁音的表現形式一般為濁音濁流。吳語中的濁音聲母基本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特點,個數為8到11個,所以吳語的聲母個數是漢語方言中最多的,一般為30個左右,而聲母最少的閩南話僅為16 個,粵語17個。

清塞音爆破性較其它漢語強。

疑母洪細皆讀鼻音(疑泥細音混同)。如上海“鱷”≠“惡”,“藝”≠“異”。

見係聲母(見溪群,廣義包括疑影曉匣)有文白異讀,分別念舌麵音與舌根音(或喉音)。如上海“家”[ʨia52]文/[ka52]白、“顏”[ɦiɪ113]文/[ŋʱɛ113]白、“櫻”[ʔiŋ52]文/[ʔã52]白、“孝”[ɕiɔ335]文/[hɔ335]白、“學”[ʱjaʔ2]文/[ʱoʔ2]白。

微母有文白異讀——[v高元音/ʱw低元音]和[mʱ]。如上海“物”[vəʔ2]文/[mʱəʔ2]白;“網”[ʱwɑŋ113]文/[mʱɑŋ113]白。

奉母部分有文白異讀——[v]和[b]。如上海“鳳”[voŋ113]文/[boŋ113]白(鳳仙)、“肥”[vi113]文/[bi113]白(肥皂)。

日母有文白異讀——[z~ʑ]和[nʱ~ɳʱ]。如上海“日”[zəʔ2]文/[ɳʱiɪʔ2]白、“人”[zən113]文/[ɳʱin113]白。

“鳥”字聲母有文白異讀——上海[ʔɳiɔ335]文/[tiɔ335]白,白讀合古音“都了切”。
2010-2-18 14:37 回複

哈皮胖胖兔
5樓
泥來母不混(南方隻有吳語、部份客家話和部份粵語完全區分泥來母),“弄”字依古音“盧貢切”讀來母上海[lʱoŋ113]。

邊、鼻音[l]、[m]、[n]、[ɳ]、[ŋ]均分為清濁兩套,分別與陰陽聲調相配,可視為清濁對立的一部分。



韻母

吳語是以單元音為主體的方言。普通話中,ai,ei,ao,ou等都是雙元音韻母,發音的時候聲音拖得很長,而且口部很鬆,而吳語恰好相反,一般來說,對應普通話ai,ei,ao,ou的音,在吳語中分別是ɛ/ø,e,ɔ,o,都是單元音,並且發音的時候口形是比較緊的。

介音[j]、[w]、[ɥ]發音短促,具有輔音性(金衢片金華地區例外)。

蟹攝一、二等不同韻。

鹹、山攝見係一、二等不同韻,如上海“官”[kwø52]≠“關”[kwɛ52](杭州話除外)。

梗攝二等白讀跟梗攝三、四等、曾攝不混,如上海“撐”[ʦʰã335]≠“稱”[ʦʰəŋ335]。

“打”上海[tã335]字韻母同“冷”上海[lʱã113],合古音“德冷切”。

“大”口語大多讀“唐佐切”,如上海[du113]。

絕大多數地區保留入聲韻(除東甌片、金衢片金華地區外,均收喉塞音[ʔ])。

邊、鼻音[l]、[m]、[n/ɳ]、[ŋ]能自成音節,並分為陰陽(清濁)兩套。



聲調

單字調 

吳語大多有七八個聲調(中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各因聲母清濁分為陰陽,部分地區陽上並入陽去,如蘇州)。

北吳蘇滬嘉小片的吳江市與嘉興府(部分),除了聲母清濁影響分調外,清聲母的送氣與否也構成分調條件,如次陰平(清送氣)與全陰平(清不送氣)不同。吳江市的各個鄉鎮分調格局各異,有十到十二個聲調(與壯侗語言的十五調格局原理類似)。

在八聲調具全的地點,古濁上字不混入陽去,仍歸陽上(漢語族僅有吳、粵兩分支的陽上同陽去有嚴格區別,其餘漢語分支皆不同程度地有“濁上歸去”現象)。



連讀調 

吳語具有漢語中獨一無二的廣式連續變調係統。形象地說,吳語在被講的時候,一句話,或者一個短語,隻有第一個字是保持了其原本的聲調,後麵的字,根據第一個字的聲調(甚至在不少時候,首字也要發生聲調變化),以及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改變了聲調的高低和走向,稱作變調。這種變調是廣泛存在的,即變調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語或者詞匯等語音單位 而存在,所以稱為廣式連續變調。同時,這種變調是有傾向性的,即將原先不平整的聲調,變成平整的,而且同時以詞、短語為單位,加強了詞裏麵的字,或者短語 裏麵的字之間的聯係關係,使得看上去像一個整體(想象一下英語中的單詞,或者多個單詞、詞根形成的新單詞),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稱為連讀變調。

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連在一起時,構成一個連讀單位,其中每一音節(字)的聲調往往不同於該音節(字)單念時的聲調。

吳語的連讀變調現象為漢語族內最豐富的。

如同吳江全清與次清之間分調,從吳語部分地點(如蘇州)的連讀調規律中,可以看出吳語曆史上也有全濁與次濁分調的痕跡。這些痕跡是現時的單字調所不能顯示的。



詞匯

吳語有一批保持古音、古義的常用詞語。如“許”(那)、“汏”(洗)、“囥”(藏)、“隑”(斜靠)、“廿”(二十)、“鑊”(鍋)、“弗”(不)。

第二、第三人稱代詞的詞根大多源自“汝/爾”、“渠(佢)”。

單數人稱標記多由古江東方言的“儂”(人)演變而來。

複數人稱標記多樣化,多數可上溯至端係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比較:粵語“哋”)。

表示定語與領屬的結構助詞、常用的量詞與陳述句語氣助詞同形,可上溯至見係的同源形式(相當於普通話的“的”與“個”,在陳述句的句末用得比普通話的“的”冗餘)。



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



吳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一些被吳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日常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官話中已經消失不再使用。官話詞匯 吳語詞匯 備注

不 弗、勿 

那 許 

不 弗 

藏 囥 

洗 汏、淨 

扛 掮 

鍋子 鑊 

繼母 晚娘 “晚”白讀音“mae”

玩耍 孛相 俗作“白相”

給、被 畀 

遲、晚 晏 

陰涼 瀴 

斜靠 隑 

二十 廿 

地方 場何 俗作“場化”

多少 幾何 俗作“幾化”

全都 儕 

強行給予 掗 

水滲透 洇 

吸吮 嗍



語法

吳語普遍具有普通話所沒有的存在體,如上海:渠勒門口頭立勒許。(他站在門口。)

許多地方有兼表完成體和持續體的助詞,形如[lʱ- h-]或其簡略體(約相當於普通話的“著”)。

有結果體,用“脫”、“落”、“掉”等表示,如蘇州:隻台子壞脫哉。

話題句比普通話占優勢,如紹興:個隻電影我看過哉。

謂語動詞的修飾語常後置,如溫州:你走先,我就來。
2010-2-18 14:38 回複

哈皮胖胖兔
6樓
俄卯蘇南剛吳語個寧越來越少,弗如浙江。

到上海來個硬盤基本弗學上海話,到浙江的硬盤弗學點地頭個話,討生活都難。
上海寧看來要多跟浙江人學學,固守祖先傳落來個閑話。
2010-2-18 14:39 回複

哈皮胖胖兔
7樓
吳    越 父 老 看   到   格 個 貼   每   人   頂   一   記!

ngu nyok vu lao kian dao ge gek tik mei nin din ik   ji!


用     吳 語   講   一 記 閑 話。
nyong ngu nv gang   ik ji han wo
2010-2-18 14:39 回複

哈皮胖胖兔
8樓
吳語確實很多字有文白兩讀

而且吳語中的音素比官話多得多,以至於很多官話地區的人很少學得好吳語的音。有些普通話地區的甚至分不清楚v和f的音,更別提凍(念起來有點彈跳感)和洞(全濁)的區別

還有像鬼這種字的發音,十有八九沒人會發。母語是吳語的人,學起其他語言的發音要容易得多。

且我早發現,吳語中很多詞匯都很“古漢語”
比如洗澡,稱為“濯浴”;多少,稱為“幾何”,多少錢,念做:銅鈿幾何?
2010-2-18 14:41 回複

哈皮胖胖兔
9樓
雅言隻分大小雅,都是華夏正音,按的都是四聲八調、宮商角徵羽加文武二弦成律的定律,沒有那個最代表古漢音的,因為都是漢語正音!
2010-2-18 14:44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0樓
普通話是沒有四聲八調的,是阿爾泰化的漢語。


漢語雅言是36個字母,普通話隻有18個。

2010-2-18 14:44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1樓
阿拉是吳語人~,我老錯氣那些伐講上海話的90後。還是阿拉80後好點。90後的母語是北話,他們已經不是上海人吳越人了~~~~~~~~。江南要亡了感覺。。。。。。。80後和90後不可跨越的鴻溝是語言障礙,我們已經是兩個族群的人一撥是北語為母語,而我們還是吳語是母語。
2010-2-18 14:48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2樓
胖友,儂懂啥麽事?。吳越人是什麽?吳越人就是皇漢民族江南吳越民係,漢人幫啥京族有毛關係?。儂自己好好學習曆史,儂講嗰是百越後裔吧,阿拉是皇漢苗裔,搞搞清爽。。。。。。現代吳越人就是指說吳語的江南漢族人,伐要搭百越搞。南北漢人父係同源,曉得伐。。上海話會得剛伐。儂則昂盤~~~~~~~~~。要做蠻夷雜種你自己去?你是北胡是伐啦。 

=====================


O(∩_∩)O哈哈~
2010-2-18 14:50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3樓
某上海論壇上的強文

保護吳語保護江南文明,說到底是一場華夏文明的保衛戰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3996990__.html
2010-2-18 14:52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4樓
在上海遠郊區,至今依舊保留著8個傳統音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在上海近郊和市區老年人裏,以及在上海的紹興籍後裔,至今還保留著6個音調:陰平,陽平,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所以聽這些人說話,話語中透露著吳地的陽鋼之氣.這也是各地吳語和老派上海話的魅力所在.

而現在的新派和偽派上海話,沒有表現力很強的陽平和上聲,所以聽上去顯得很萎靡.所以現在的上海人和吳地人在性格上就顯得很陰柔,這是由語言決定的.

之前的吳地人,吳地語言不是這樣的.哪怕20年前的上海話,聽上去都比現在色宜交關. 






浙東人(除紹興市區)講的吳語是非常陽剛的。
根本不能用吳儂軟語來形容。

所以浙東人也是整個吳越地區最為彪悍的。
2010-2-18 14:53 回複

哈皮胖胖兔
15樓
吳語四大代表

蘇州話、紹興話、溫州話、婺州(金華)話

在蘇南蘇州話是通用語,在浙東紹興話基本就是通用語,在浙中浙西婺州(金華)話是通用語,在浙南溫州話是通用語

上海話形成不到150年無法和以上這4個地域相比。

隻可惜現在蘇南和上海都被硬盤化了。
2010-2-18 14:57 回複

襛華王姬
16樓
^_^
2010-2-20 16:14 回複
119.5.7.*
17樓
請問樓主:有沒有吳語的拚音方案和用它注音的吳語辭典。
2010-2-23 01:30 回複
119.5.4.*
18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臥看明河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政府禁止公共媒體用上海話,非常傲慢,野蠻無知。希望上海人努力爭取,能像廣東那樣雙語並行。

關於普通話和吳語那個更能代表漢語,隻消誦讀一遍蘇軾的“大江東去”即知 - 普通話根本不押韻,吳語押韻很完美。押韻的語言比較接近華夏正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