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人與北人---趙無眠(趙無眠的東西有戲說的味道,大家不妨戲看。)

(2010-02-22 14:56:30) 下一個




南人與北人


趙無眠


  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民族,這是對外說的。咱們關起門來,其實老打內仗,俗稱
“窩裏鬥”。這毛病是從老祖宗那裏一直傳下來的。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本是兩兄
弟,卻勢同水火,不共戴天,一直殺到山崩地裂。
  炎帝後來到哪裏去了?不知道,好像逃到了南方。那地方植物豐茂,才有神農嚐
百草的傳說。他的子孫和部下,也就繁衍成“南蠻”,成了今天的南方人。而黃帝一
夥兒占據了中原,以正統自居,發展成今天的北方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國人,都是漢族(咱們主要討論漢族),骨子裏卻有很大的
不同。首先,語言就不一樣。所謂“南腔北調”,其差異大概跟德語和法語之間的差
別差不多。僅憑這一條,就可以將漢族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民族。事實上,就有人
這麽分過,元朝時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
漢人,第四等是南人。他們的“漢人”,是中國北方的漢族,或漢化的外族;“南人
”則是前朝南宋的遺民,雖說也是漢族,卻又低了一等,屬於人下人。
  南人為什麽這麽吃虧?因為打不贏北人。曆史上無數次南征北伐,南征勝於北伐
要多得多。並非南方經濟落後,並非文化差一大截。中國的情況跟美國南北戰爭時的
情況不一樣。美國的確北方比南方發達,重工業、商業都在北方,南方隻種種棉花花
生。中國是農業社會,地理、氣候是影響經濟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較之北方發
達和富庶。如戰國時代的楚國,經濟實力一度遠遠領先其他諸強,而有問鼎中原之說
。不料反遭強秦欺淩、吞沒。三國時孫吳也富甲一方,占盡地利,終不敵晉軍長驅直
入。南北朝時,南朝比北朝繁榮,結果統一於北周。宋代,南邊的宋國經濟超過北邊
的遼,遼超過更北的金,金超過最北的蒙古。結果是金滅遼,繼而滅北宋;蒙古滅金
,進而滅南宋。整個一個不講道理。
  明末時滿人崛起於東北,與南邊的大明帝國對峙。南邊經濟文化之發達,豈是天
寒地茫的關外遊牧、漁獵經營方式可比。武器也先進,當時有一種領先世界的“紅夷
大炮”,相當於海灣戰爭時的愛國者導彈,一炮轟過去,就把那邊的開國元首努爾哈
赤打死了。但大明帝國最終為滿清所征服。國共內戰,國民黨盤踞著富足的南方,共
產黨則割據著北方的鄉村,南邊有飛機、坦克、軍艦,卻也都擋不住南下的共軍。國
民黨的失著,就在於沒有把共產黨消滅在南方,而讓他們七衝八闖突了圍,長途跋涉
到了陝北,漸漸發展成北方的強敵,無可收拾。
  也不是從沒有反過來過。曹孫劉赤壁之戰,秦晉淝水之戰,蔣介石領導的第二次
北伐,都是南方打敗北方的著名戰例。但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少,而且差不多都隻勝於
某一次戰役,或一場有限的小規模戰爭。相對於曆史上北人創造的那麽多的輝煌戰績
,南人值得驕傲的勝利實在太少了。
  是不是南方比北方缺乏人材?顯然不是。翻翻曆史,看看四周,南方的人材也真
是太多了,什麽才都不缺。俗話說:惟楚有才。而江浙一帶,也是狀元、才子的著名
出產地。近代以來尤其是二十世紀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幾乎盡出於南方。是不是
南人比北人懦弱,經不起打?好像也不是。事實上,南人是很經打的。從最早的炎黃
大戰起,就從不曾老實認過輸。炎帝一脈,都是寧死不屈的勇士。精衛填海,誇父追
日,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刑天落首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繼續戰鬥,總之都是好樣兒
的。屈原投江,是不願做亡國奴。每逢外族入侵,總是北方輕輕易易丟失大片土地,
再輪到南方來艱苦抵抗,因而南方著名的抗戰英雄特別多,嶽飛呀,文天祥呀,史可
法呀,等等。不象北邊,一下一個漢奸石敬瑭,一下一個漢奸張邦昌,一下一個漢奸
吳三桂。南邊好容易出了個漢奸秦檜,也是一頭來自北方的狼,據說是北邊專門派到
南邊來搞破壞的。當然後來還出了一個汪精衛,南得不能再南,這個不假。但他隻是
求和,既沒割讓領土,又沒改易國號,更沒有引狼入室。似乎這漢奸也當得比北方人
稍有些骨氣。
  北人打贏南人的重要原因,我想是馬。古時候打仗,馬是不可或缺的戰鬥員。所
謂“兵強馬壯”,“糧草先行”,“天下兵馬大元帥”,“馬上得天下”,都是這個
道理。民謠還說:“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一匹名馬,竟可與一代名將相提並
論。南方不產馬。電影《決裂》裏老師上課講“馬尾巴的功能”,遭到南方學生的抗
議:我們連馬長什麽樣子都沒見過,你老講它的尾巴作什麽?不僅馬,連驢都少見。
好事者帶了一頭驢入黔,還引起當地老虎一陣騷動,以為來了怪物。諸葛亮南征孟獲
,人家找不到馬,隻好把水牛、大象也趕到戰場上去充數,豈能不敗?北方產馬,也
慣於馬上作業,所以打來打去,以蒙古騎兵最為厲害,鐵蹄蹂躪歐亞大陸。以前沒有
坦克,騎兵隊的作用就象坦克群集團衝鋒,步兵怎麽擋得住?象俄羅斯這樣強悍的民
族,拿破侖、希特勒都打不過它,唯獨被蒙古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何況咱們還有的是
漢奸。
  南人因為缺馬,就要從北方引進。如果南邊和北邊是一個國家的時候還好說,南
糧北運,北馬南調,隻是國內資源調濟,或者幹脆就叫國內貿易。如果不幸分成南北
兩家,就不好辦了,等於是核武器出口,不光國際貿易,還牽涉國家利益與安全。我
把好馬都給了你,你不是好來打我嗎?所以,不給。你要你到那堆老弱病殘中挑去。
當然老馬也並非一點用也沒有,你被人家打敗了它可以帶你走出荒漠,這叫老馬識途
。老馬為什麽識途?它是人家那兒養大的,門路熟。
  不論什麽原因,北人的贏多輸少,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大大咧咧、滿不在乎、昂
視闊步的氣勢。他們認為這就是男子氣概,他們認為應該自稱“漢子”。你經常聽人
說:“北方漢子”,沒聽說過“南方漢子”。經常聽說關東漢子、山東漢子、西北漢
子、河北漢子、天津漢子,沒聽說過廣東漢子、湖南漢子、福建漢子、江蘇漢子、上
海漢子。上海那地方嬌滴滴的,還出什麽漢子呢。魯迅一頭紮在上海住那許多年,結
果也才住出來“四條漢子”。
  北人叫漢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北人身材比南人高大。北人為什麽高大?據說是吃
麵吃出來的。南人吃米。這是又一條應該和北人劃分為兩個民族的重要依據。西方人
吃麵,因而高大;同屬一個種族的印度人吃米,相對就矮一些。南人與日本、東南亞
一帶吃米的民族相近,而北人則與西方歐美人相近。北人跑到國外,天天吃麵包不會
覺得有什麽膩歪。南人就不行,非弄點米吃吃不可。以前北方供應大米有限,去那邊
工作的南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吃不慣。南人認為麵隻能拿來做點心,永遠吃不飽。北人
則認為吃大米既奢侈,也不頂餓,有“三十裏糕,四十裏麵”之說。北方的糕是米糕
,吃了跑三十裏就沒勁了;吃麵才跑得遠,要跑四十裏才蔫。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個飲食結構以及吃法的巨大差異。總的來說,北方飲食粗
糙,而南方做工精細。你要聽到一個北人會做菜,那才奇怪,就跟聽到一個南人吃得
隨隨便便一樣。南人一吃得隨隨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人相反,隻有不想活了,
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係,南邊占了絕大部份,流派紛呈,隻給北邊剩下京菜、
魯菜兩個係,嚴格說來,還是為了保留北人的粗獷風格才給劃出來的,根本不能與川
菜、湘菜、粵菜、淮揚菜相匹敵。南人到北方開餐館,是豐富和弘揚民族的食文化;
北人到南方開餐館,不過是讓鮮活玩藝兒吃膩了的鄉親們別忘了家常口味,有點象開
憶苦餐。
  北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得爛爛的,炒得嫩嫩
的,把酒燙得溫溫的。南人喜歡吃青葉子菜,幾天不吃就拉不出屎;北人無所謂,光
吃肉也能拉屎。北人喜歡吃餃子,這是他們對中國飲食的最大貢獻。南人喜歡吃餛飩
。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隻咬半個。南人喜
歡吃蔥,北人喜歡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鹹菜;南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濕,北人吃
辣椒是為了驅寒。南人是鹹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幹辣、酸辣。北人把吃讀
成“癡”,癡癡地隻管吃。南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
“夾”,叫“塞”。南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吃各種各樣的茶,北人隻喝花茶就夠了
,覺得花茶既香且濃,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人專門放進去騙北人的。北人
不懂欣賞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龍井、碧螺春,以為太淡,要細抿慢嚼才似乎有那麽
點味,不適合牛飲。
  北人吃得簡單,與地域物產有直接關係。北方崇尚簡樸,南方追求華美,很大程
度上也是地域特點造成的。北方冷而幹燥,把毛毯、彩染布掛在牆上,顯得溫馨暖和
。南方則掛不出這種效果,看了會渾身燥熱,還老去聞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黴味。北
人喜歡毛皮,耐寒。南人不喜歡,灰撲撲的見了就打噴嚏,容易生蟲。南人喜歡竹製
品,又涼快又經得起漚。北人洗澡叫搓泥,要積出泥一樣的肥垢來了才去搓一次。南
人洗澡叫衝涼,一冒汗就去衝。南人睡床,北人睡炕。北人來客都往炕上請,客人留
宿與主人一大家子濟濟一炕。南方不興這樣睡覺,睡不踏實。最後南床統一了北炕,
至少城市是如此。現在北人來客,也不是動不動就請人家上床。
  北方唱戲熱鬧喧天,有些劇種幹脆是“吼”出來的,如秦腔。南方唱戲抑揚頓挫
、一唱三歎,許多劇種近似於民間小調,如黃梅戲、花鼓戲。北劇講究真功夫,適合
演帝王將相,演曆史劇。南劇玩弄小情調,更適合才子佳人,民間傳奇。北劇藝術的
代表是京劇,特點是男人扮女人。南劇藝術的代表是越劇,特點是女人扮男人。北方
的女人唱京韻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氣。南方的男人唱評彈,居然咿咿呀呀嗲嗲
的仿佛是小鳥依人。所謂北人比南人更具男子氣,除了吃出來,還有很大一部份程度
是唱出來的。北人唱歌是燕趙悲歌,蒼涼、悲壯、激越、凝重、悠遠,南人唱歌是輕
快、玲瓏、婉轉、親切、淒惻。中國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緒份量唱南戲或北戲,唱南
歌或北歌,哼南調或北調。
  樂器也分南北。北人吹嗩呐,嗩呐是在天上跑的,吹的時候頭往上揚,扭脖聳肩
,直抒胸臆,造成把曲調送上去的動勢。所以嗩呐聲可以跨過黃河,飛越崇山,黃土
地黑土地的,有輻射力穿透力。南人吹簫,簫是遊走的,吹的時候要靜如處子,低頭
眯眼,緩吐長音,隱隱約約,如傾如訴,似有似無,餘音繞梁而三日不絕,有一種底
韻。南人不適合吹嗩呐,住得密,一吹難免噪鄰聒舍,反顯得輕薄、浮躁。北人也不
適合吹簫,北人吹簫幹脆沒聲,別人以為你跟他一樣是沉默的大多數。北人拉板胡,
一來可以就地取材,二來也跟嗩呐一樣,音色明亮。南人拉二胡,二胡在製材上取南
北之所長:南方的蛇皮、竹子,北方的馬尾、鬆香。因而表現力比板胡要豐富,也流
行得多,既可以拉《良霄》、《病中吟》、《二泉映月》、《江河水》、《空山鳥語
》這樣典型的江南名曲,也可以拉一拉《賽馬》。
  外國人隻知中國功夫,多半弄不清這功夫還分北派與南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
。這也是地域不同造成的。北方廣袤,腿腳施展得開,可以飛騰起來打人,這樣比較
暢快抒情。南方環境狹窄,小路小徑小樹林小走道小巷子小裏弄的,隻好將側重點放
在拳頭上,以便近身搏擊。南拳北腿誰厲害?這個難說,曆史也沒有給出一個結論。
關鍵在於你練到什麽程度。不過我想,能集南北二派之長的拳家比隻通一種門派的武
士勝算要大得多。李小龍就是一例,他是美國長大的南人,善用南拳,但腿技亦極佳
,拳腳交加,融會貫通,都服了他。泰拳的厲害我們也聽到過,其特點也是拳腿並用
。泰國那地方大概更擠,到處是廟宇,挨不得碰不得,就把南拳折縮成肘,把北腿折
縮成膝。短兵器雖不如長兵器那麽張揚、瀟灑,卻更加凶險、陰狠。南拳可以把你打
倒,北腿可以把你踢翻;而要是你突然捂著肚子半天直不起腰來,那肯定是中了人家
肘、膝的暗算。
  在都沒學過武藝的情況下,北人打架應該比南人略占上風,因為個頭大。俗話說
:“身大力不虧。”不過打架並不完全憑借力量,機靈和勇敢往往更為重要,可以很
大程度地彌補力量的弱勢,贏得主動。一般而言,南人比北人靈活些,這是環境逼出
來的,不靈活就要挨打。相對於南人,北人有點象傻大個。當然,在更高大的人,比
方人高馬大的老外麵前,北人又靈活起來了,沒功夫的也多少能比劃幾招南拳北腿。
電影裏盡是這種小打大的故事,小個子靈活了一陣,就把大個子打倒了。人類的搭配
很奇妙,不然經過若幹年下來,世界上就都是恐龍了。
  我不想說南人比北人聰明,那聽起來有點象種族歧視。北人也有聰明之極與雄才
大略之輩。南人隻不過人材出得遠較北人為多而已。如前所述,上個世紀以來,除了
政治家、軍事家,還有那麽多的大作家、大詩人、大學者、大科學家、大實業家、大
革命家,出自南人。以作家為例,二十世紀重量級的北人就出了老舍一個,其餘都是
南人。要不要一一數出來?我看沒這個必要,那會弄出一本厚厚的大辭典來。要數就
數北人,北人真正是“屈指可數”。
  南人別看個子小,卻比北人要激烈。北人做慣了亡國奴,對不起,這詞兒有點刺
耳,然而曆史就是這麽記載的。漢以後,五胡亂華,主要亂的是北邊。唐末五代,安
史之亂、藩鎮之亂也主要是北邊,又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與契丹,大開北大門,
致使後來外族頻頻入侵中原,分別建立遼、金各國。北邊居民和塞外、關外、(長)
城外諸多民族長期相互征伐、臣服,融合血緣與文化,形成新的生存形態,這也是事
實。但也就漸漸地看淡了所謂民族氣節、愛國情操,反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在
打得不可開交,到頭來還是一家。“萬裏長城今猶在,讓他三尺又何妨”,何苦那樣
寸土不讓、寸利必爭呢。外族?咱倆誰跟誰呀。說不定俺自己就是一個外族,俺曾祖
父是鮮卑人,外婆的姐姐嫁了個吐蕃人,外公是契丹人,姑奶奶被女真人給擄走了,
又好像不是給擄的是她自願的,後來在那裏生了一堆孩子,再往上查查,俺祖先還是
個匈奴人呢……。
  南人就不同,最低程度也要“避秦”,找個桃花園躲起來,遠離現實,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更多時候是節節抵抗,打不贏也打,祖國的大好河山豈容拱手相讓!南
宋一朝百五十年,都是在複國主義的仇恨與亡國危機的憂思中度過的。打,還是和?
這是區分忠臣與漢奸的試金石。要是換了北邊,早把這國恨家仇拋之九霄雲外,與人
家一道建立大什麽共榮圈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誰還記得你是
哪家的王師?行行好拜托了,讓俺過幾天安生日子,少來惹事,歇著吧您哪,跟真的
似的。
  南人的反抗,使習慣了北人屈服的入侵者惱羞成怒,遂有血腥的揚州十日、嘉定
三屠與南京大屠殺。南人流血,北人流浪。“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裏。”南人即使屈服也是暫時的,這“暫時”或者幾
年、十幾年、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最後總要由南人起來革命,“驅逐韃虜,光複中
華”。
  南人往往各自為陣,不象北邊喜歡搞大一統。這樣容易被人各個擊破。光是從語
言的角度就能看出其差異。北人僅一種方言,即北方方言;南人有幾種方言?八大方
言都有。就算是同一種方言,如吳越方言,上海話與蘇州話就大不一樣,杭州話與南
京話也相去甚遠,寧波話與無錫話更是雞同鴨講。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地方,隔幾
十裏或者翻一座山換一種口音也是毫不足怪的。語言的繁複雜陳,雖然表現了文化的
多元與豐富,畢竟容易流於瑣屑,不能形成大的氣象。南京、杭州都是好地方,為什
麽在那裏建都的王朝不是苦命就是短命?“國語”範圍狹窄是一個重要原因。
  北方方言覆蓋地域遼闊,音調也好聽。尤其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國語”,字正腔
圓,就是比各種各樣的南語好懂、好聽,連罵娘都跟唱歌似的。我自己是南人,平心
而論,我就不怎麽喜歡我的家鄉話,以為生硬和粗鄙。也不喜歡吳語,太軟。也不可
能喜歡閩語,永遠不知它咕嚕些什麽。最不喜歡粵語,我在廣東住過五年,至今仍未
能將粵語同日語分清楚,隻知道它們都使用漢字。粵語的表現力據說很強,不輸北京
話,這個我相信。但它的發音方式有問題,廣東是鼻咽癌的高發病率區,有腫瘤專家
認為,這與廣東話一些字的發音有關係,長期衝擊、刺激某個黏膜部位,容易造成病
變。滿清王朝被推翻之際,國會投票選國語,而議員以粵籍占多數,本擬選廣東話,
經孫中山苦口勸說,最後仍定為北京話。
  實際上,所謂普通話,又叫國語、官話,是一種人造語言。北京話隻是其基礎,
並沒有任何地方的居民操這樣的方言。中國語言的統一是分兩次完成的,第一次是“
書同文”,即統一文字;第二次才是“字同音”,即統一語言。前後相距差不多兩千
年。中國人幾乎都懂至少兩種語言:一是普通話,一是方言。普通話也有缺憾。比如
它隻有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加輕聲一共五聲。這樣就省掉了一種“入聲
”。用普通話讀舊體詩詞,許多的音律韻味就要大打折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
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滅、雪都是入聲,普通話卻讀成陽平、去聲、
上聲,韻律不通,味道索然。有人認為,入聲隻古漢語才有,現代漢語中已然消失。
說這樣不負責任話的肯定是個北人。入聲並未從現代漢語中消失,南方的粵方言、湘
方言、贛方言、吳越方言,都大量保留著入聲的發音。你要南人去念剛才那首詩,就
有一種北人無法領略的語境。
  用一種文字和語言統一“漢語”,無疑是北人的功勞。北人的能耐就是這樣,南
人你去創造,你去發現,你去辦特區,你去摸著石頭過河,等你摸得象個樣子了,咱
再來大而化之,來個“江山一籠統”。你說吃辣椒?這沒啥稀奇,咱也吃,吃不完一
串串掛在窯洞門口、掛在屋簷下,顯示紅火與熱烈。你說睡床?好,咱洗完澡跟你一
塊兒睡。你說入聲?什麽入聲?咱聽不明白,我看就免了吧,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都是炎黃子孫,愛國不分先後……。
  北人也不是一點東西都不發明,咱們中國的磕頭禮,就是北人搞起來的。有什麽
考據?南方潮濕,到處是泥,古代又沒有什麽柏油、水泥可以把地麵弄幹淨,自然條
件似乎不適於養成下跪的習慣。南方人見了尊長顯貴,無非打個拱手,作個揖,唱個
大喏便是。而北人就不一樣,納頭便拜。北方地麵幹燥,拜完起身拍拍膝蓋上的灰土
,又可以清清爽爽站成一個模樣。當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把兩個哥哥殺了
,他父親李淵既驚且懼又悲傷,李世民就跪下來,伏著吮吸父親的乳頭。這是古鮮卑
族的遺風,表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鮮卑族原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這種禮節應是
對牛羊駝鹿一類動物幼時跪著接受哺乳的形態的模仿。後來漸漸蔚為風氣,帶進中原
,流傳全國。南宋文天祥被元軍俘虜,見元朝重臣拒不下跪,其理由是:下跪是你們
北方人的禮節,咱們南方沒這規矩。
  中國曆史上風行過好一陣子的婦女裹腳運動,也是北人的創造。南方又濕又熱,
有什麽必要裹腳,如何裹得住,這念頭怎麽動得起來呢?下雨,或者盛夏,南人都穿
木屐,也就是日本人穿的那種,有利於天足的發展。南方多水田、池塘、河汊湖泊,
婦女下田勞動,到河塘邊洗衣漿衫,隻有打赤腳。不象北方,幹什麽活兒都可以不脫
鞋,適合裹腳方式的推廣、流行。裹起來能禦寒,也不至於漚出一股教人掩鼻的無名
之臭。北人於是充分利用了這一地理優勢,把女人的腳裹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南人和北人,怎麽不比較一下性格?當然是可以比一比的。其實上麵說他們的各
項,就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還要用專門形容性格的詞兒去形容嗎,那反倒有些作難。
比如,說北人豪爽,你沒見過南人豪爽起來也是很可怕的。而且北人也有不豪爽的,
《水滸傳》裏打虎將李忠就是一個,要他拿些銀錢出來周濟人家,他好不情願,掏半
天掏出一粒小的,這算什麽豪爽?又如白衣秀士王倫,都做成山大王了,還那樣小鼻
子小眼的,容不得人,反被林衝給殺了。就是這林衝,也不是個豪爽的人,人家把他
的老婆都調戲過兩回了,氣兒都不敢吭一聲,還不如一群潑皮手腳痛快,才幫他把人
家衙內給閹掉。又比如,說南人性子急,北人就不性急嗎?燕人張飛如何?隻見他一
天到晚急得要死,最後終於死在急上。
  還有個最不好界定的是,南人北人怎樣劃分。地理學家通常以秦嶺、淮河為界,
劃分南北。要是真能這樣一刀切,咱們的討論也就完了。可惜情況遠非如此簡單。軍
隊守黃河大鐵橋,橋北邊的士兵發棉大衣,橋南邊的士兵隻發棉襖,可見軍隊後勤部
門是按黃河而不是淮河來劃分南北的。國共內戰,連吃幾大敗仗的國民黨希望能劃江
而治,也就是以長江為界,重演南北朝的故事。而咱們平時說的江南、江南,也指的
長江以南。如此一來,武漢喏大一個城市便要分為兩半,漢口、漢陽的居民算北人,
武昌的居民算南人。象什麽話?其實,南北是相對的,漸變的,亦此亦彼的。以廣東
人為例,他們把所有的外省人都叫做“北佬”。於是我這個南人,就當過五年的北佬
。別說武漢,整個湖北都應該算是南方。連河南都有南方之嫌。五十年代的大區行政
建製,河南省屬於南方局,後改為中南局。河南是中原大省,地理位置居中,兼有南
北的特點,因而也最沒有特點。曆史上,它有一塊是楚國的領土,有一塊屬於韓、魏
的地盤,那是戰國時代。後來分分合合,一下這邊一下那邊,也沒個準。總的說來,
以北邊居多。從生活習俗上,我們把河南人算作北人,大抵是不會錯的。
  以河南為中心,上古時代即以東夷、西羌、南蠻、北狄稱四方各族。是否有鄙夷
、小覷之意且不論,反正那時還沒漢族呢,更談不上大漢族主義了。漢族的形成、演
變,實際上也少不了這些夷羌蠻狄的加入。前麵說過,北邊漢奸多,漢奸的一個好處
是,不遺餘力地進行族際間的融會貫通工作,抹殺民族的文化特點,使大夥兒彼此彼
此,一個鍋裏吃飯,一個炕頭睡覺,一種語言說話。南邊的情況則較為複雜,彼此之
間不易溝通;對於更南的蠻夷民族,他們又成了強者,因而隻需要采用懷柔政策即可
安撫,用不著仿效“胡服騎射”的故事。諸葛亮北伐打不贏,南征可是有一手,七擒
孟獲,跟玩兒似的。這樣,南人也就沒有能夠博采眾家之長,而形成長久多元、各派
紛呈的局麵。自清以降,中國稱“五族”共處,即漢滿蒙藏回。實際上中國遠不止五
族,大約有五十多個民族,“五族”隻是統稱而已。其中,藏人雖地處西南,曆史上
卻與北人建立的唐、元、清諸朝,也就是鮮卑人後裔、蒙古人、滿人政權,來往甚密
,關係不清不楚,而與宋、明等南方或偏南方政權十分冷淡,沒什麽來往。藏族屬於
高原遊牧民族,文化關聯更親近北方,實應劃為大北方的範疇。這樣,除了漢族,代
表中國的“五族”幾乎都是北方民族。而漢族又可分為南北兩族,以北人代表“正漢
”。其實,五十幾個民族,大部份分布在南方,卻被“五族”忽略不計。
  從人種學的角度來劃分,北人屬於蒙古人種,南人則多為馬來亞種。馬來亞種也
是蒙古種的一個分支,所以叫“亞種”。近世有人指人種學為偽科學,也許是的。因
為它無法解釋混血人的種族歸屬,其次也容易掉進種族歧視的深淵。但其根據人類各
個族群的生理特征及血緣關係,作一個大致的分類,也還不失於一種科學的方法。我
在廣東生活的時候,有一次幾個分別來自東北、西安、河南的朋友和我一起議論廣東
人怎樣“排外”,排斥我們“北佬”。他們越說越氣憤,脫下鞋襪,檢查各自的腳趾
頭,最小的腳趾旁邊都長了個什麽東西,而廣東人是不長的。“你脫,你脫,”他們
叫我,“你肯定也長了。”我遲遲疑疑地脫下一瞧,沒長!那一瞬間我大為尷尬,仿
佛我成了越南人、印尼人、馬來西亞人、爪哇人。做一個越南人、爪哇人固然也風情
萬種,但我本來是中國人,就因為腳上長不出第六根趾頭,便要判屬異鄉,這叫什麽
道理?
  中國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人口流通加劇,南人北住,北人南遷,雖有“橘逾淮而
北為枳”之謂,畢竟將南北雙方的距離縮得越來越小。南北通婚也成常事,血緣融合
的結果,使得人種學的界線愈見模糊不清。別說腳上多長個把趾頭,就算長的全是手
指,也不能說明北佬就比南佬好,或者南佬比北佬好。頂多人家說你像猴子,有返祖
現象。本來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叫有福,是大貴之相。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像我我像你,貴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多了。
□ 1998年5月於河溪屯子 原載《今天》秋季號

跟隨主題:

這篇鐵定是南人寫的。:-)(無內容)Sherwin14:46:4312/18/98(1)
「三十萬平民屠殺」怎麽算到北佬頭上去了?!(無內容)黃潤莉15:42:5712/18/98(0)


再談南與北----這是我當時在他鄉明月的回帖
提交者:xiaohan於北京時間:11:16:5612/20/98:

其實不是想談南人和北人之間的比較.隻是想說說
不同類的人之間也需要真正的尊重.
南人,北人,都各有成就,也各有風格,我們身上流
著祖先的血液,是南人,還是北人,是華夏子孫,還是
異族,這不由我們選擇.天生為中國人,先輩給了我
們驕傲,也給了我們包袱,還有我們這一代還不完
的債.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該做的做好,然後盡量
求發展而已.
上天對中國人並不是特別公平的,大家心裏應該都
清楚.實際上,上天對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不是
公平的.有人天生有錢,有人天生有才華,有人天生
美貌.但人就是人,作為人,生而平等.我確實相信
這一點.南人也好,北人也罷.
我覺得趙無眠那篇關於南人與北人的文章在這點上
寫得不夠誠懇.文字遊戲誰都會玩,但這樣表麵公正,
實際上抑北揚南的態度我不欣賞.
另外,關於南人和北人的劃分,我覺得實際上中國很
大一部分人應該說是中原的人,在這群人裏再分南北沒什麽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