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十年代的劉翔-------程金冠 ( ZT )

(2010-01-25 14:17:28) 下一個
程金冠是我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短跑名將,曾代表中國兩度征戰遠東運動會(亞運會前身)並參加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他的體育生涯可以說是舊中國體育的一個縮影,他生前經常對我講起他親自經曆的舊中國體育史上那一幕幕幕辛酸的往事,聽來令人感慨不已。現就程金冠其人及他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情形撰成此文,以饗讀者,並借此表達筆者對程老的懷念之情。
 
“短跑怪傑”的成長之路
 
   1912年程金冠出生於上海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在優越家庭條件長大的他卻喜歡上了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體育運動,尤擅短跑。1924年,程金冠在他就讀的麥倫書院(英人創辦)舉行的一次運動會上,在一英裏正式比賽中第一個衝過終點,獲得冠軍,獎品是一隻“白朗尼”照相機。那時他隻有12歲,英文《字林西報》還為此專門發了一條消息。站在領獎台上,撫摸著生平第一枚金牌,當時的程金冠並沒有想到,正是這次奪冠將他引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體育之路。   1926年,上海複旦實驗中學將這個“短跑怪傑”羅致麾下,正式練習田徑,主攻200米低欄和400米中跑。在複旦田徑好手黃炳坤、沈昆南、韓奎永等指導下,程金冠如魚得水,進步神速。不久,在上海舉行的華人公開運動會及上海中學生運動會上,程金冠力挫群雄,獲得兩項冠軍,其中200米低欄已近全國記錄。當時報紙以“金冠果然戴得金冠”為題作了報導。1930年,剛從上海複旦實驗中學轉入蘇州晏成中學(現蘇州市第三中學)的程金冠作為江蘇省代表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並獲得200米低欄亞軍,為江蘇隊獨得3分。
   同年,第九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東京舉行,程金冠又作為國家隊隊員參加低欄項目比賽,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參加國際大型比賽。為了這次比賽,程金冠不知在田徑場上灑下了多少汗水,發過多少誓言。然而到了賽場,他才發現,中國的體育是多麽的落後!這種落後不僅是由於體育實力,同時也是由於訓練方法的不得當。在國內的訓練隻是閉門造車,對世界體育比賽的一些規則根本不了解,至多是一知半解。在這次運動會上,盡管程金冠的速度並不慢,但因跨欄技術不過關,在預賽中即被淘汰。看到比自已速度慢很多的選手進入決賽,還有外國人對中國運動員那種嘲諷的神色,程金冠心中的痛苦是難以言表的。此次參賽,中國田徑隊隻有廣東司徒光在三級跳遠中獲第四名,為中國隊爭得僅有的1分。1934年,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程金冠再次隨隊出征。此次遠征馬拉,中國田徑隊成績雖較上屆略有提高,但衝擊獎牌的願望又一次落空了。
   兩次征戰遠東運動會的失利和外國人的冷嘲熱諷極大地刺傷了程金冠和隊友們的民族自尊心。回國後,程金冠加盟上海著名體育俱樂部白虹田徑隊,刻苦訓練,決心以自已的實力在田徑場上與外國人爭個高低。 機會終於來了!1934年10月4日,白虹隊和俄僑隊在上海舉行100米短跑比賽。由於俄國短跑名將列夫塞斯庫的參加,這場比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懸念的的比賽,而中國過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成績也使在場的外國記者和看客認為中國隊即便連“僥幸”獲勝的機會也沒有。程金冠可顧不了這些,他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戰勝對手!他知道,有時比賽的輸贏並不在體力,更在精神上。對於這一次,程金冠不但有著實力上的準備,更有精神上的信心,那個身材高大的列夫塞斯庫此刻在他眼中變成了一隻紙老虎,一隻笨拙的北極熊,沒什麽可怕的!果然,當比賽的發令槍一響,人們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驚歎,身材矮小的程金冠便象一隻離弦的箭從始發點一直射到終點,那個人高馬大的列夫塞斯庫此刻真的象一隻笨熊在拙劣地爬行,程金冠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當程金冠跨過終點線的一霎那,比賽計時的秒針定格在了10. 6秒,這個成績將當時全國記錄保持者劉長春10. 7秒的全國紀錄縮短了0.1秒。平了當時遠東日本吉岡隆德創造的遠東百米最佳成績。當程金冠衝過終點時,仿佛一陣旋風掠過水麵,全場頓時沸騰了。“程金冠!程金冠!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那國衰民弱,飽受列強欺侮的舊中國,人們太需要這樣的場麵了,這掌聲這歡呼寄托了國人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啊!比賽結束當天,上海《時事新報》在醒目位置以“1934年徑賽出新品,百公尺10. 6秒,程金冠突破劉長春全國記錄,是否準確待萬國運動會證明”為題介紹了程金冠奪冠經過,並配以他在起跑線上“彎弓待發”的照片。雖然程金冠這次成績後因不屬正式大型比賽而未列入記錄,但他的名字從此與劉長春並列在一起,“北劉南程”之說由此傳遍海內外。但程金冠並不滿足,他將目標盯向了兩年後將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奧運會選拔賽上,程金冠以58.3秒的成績獲400米中欄冠軍並打破全國記錄,從而獲得這次奧運會參賽權。
 
奧運參賽路難行
 
   1936年8月,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這也是二戰前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奧運會。中國政府派出由104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參加,其中運動員68人,共參加足球、籃球、田徑、遊泳、舉重、拳擊、自行車7個項目的比賽,另有11人是參加民族體育武術表演的,還有前去“考察”的體育官員36人。這也是中國運動員在曆史上第一次組團參加奧運會。出發前,蔣介石為了表示對體育運動的“關心”,還特地接見了全體運動員,並與他們一起合影留念。雖然出發的場麵搞得很隆重,但程金冠心裏卻沒有絲毫的興奮感。他知道,蔣介石此舉隻不過是一場“政治作秀”罷了。那些個前去“考察”“取經”的官員也隻不過是為了見見世麵,開開眼界而已。
   起初,當程金冠獲得柏林奧運會參賽權時,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盡管1932年田徑選手劉長春參加東京第十屆奧運會時因經費問題落泊而歸,甚至路費還是自已籌集的。但這次畢竟是由政府第一次組團參加奧運會,更何況政府還要派出一支龐大的體育官員隊伍前去觀摩呢。然而,隨之而來的一則官方消息卻使程金冠如墜冷宮:由於資金有限,一部分已取得參賽資格運動員將不能參加此次柏林奧運會比賽了。在那份長長的名單中就有程金冠、劉長春等全國頂級運動員的名字。盡管此時已是盛夏季節,但程金冠卻分明感到一股寒氣從心底裏向外冒。為什麽哪些個不是運動員的能到柏林去觀光,而真正的優秀運動員卻不能去參賽?即便再沒錢的政府也不至於做出這種不可理喻的事啊!然而,不管程金冠如何想,事實畢竟是事實。奪牌奧運會是程金冠心中蘊育了多少年的一個夢想,不僅是為了自已,也是為了一掃中國“東亞病夫”的形象,他怎麽能就此罷手呢?情急之下,程金冠找到了同窗好友蘇州東吳大學經濟係的同班同學蔣緯國(學名 蔣建鎬)。蔣緯國平時也十分喜受體育運動,對有著“飛毛腿“美譽的程金冠很是敬佩,當他得知程金冠“落榜”的情況後,二話沒說,便立即搞了輛摩托車帶著程金冠來到鎮江找到了時任江蘇省教育廳長的周佛海。看在蔣介石公子的份上,周佛海大筆一揮,程金冠此行的路費終於有了著落,他那顆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然而當他看到此次前往柏林征戰奧運會的路線圖時,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原來此次柏林之行,組織者計劃乘意大利郵船“康悌凡第號”取道新加坡、孟買、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蘇伊士運河到達意大利的威尼斯,然後再從威尼斯乘火車趕往柏林。為什麽不直接乘火車取道西伯利亞走捷徑,而要舍近求遠繞這麽大一個圈子?比賽前夕,運動員們最需要的是養精蓄銳,這樣馬拉鬆的折騰,對運動員身體是多麽大的消耗!麵對程金冠和隊友們的質詢,一位體育官員出麵向他們解釋說:上麵給的經費有限,之所以選擇乘郵船繞道去柏林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樣可以省一筆錢。經費有限,為什麽還要派那麽多的官員去?程金冠和隊友們憤怒不已,但他們不是官員,手中無權,和其它運動員一樣,他們也隻能發發悶氣而已。
1936年6月,程金冠和隊友們拎著大包小包踏上了意大利“康悌凡第號”郵輪開始了漫長的海上航行。一路上,大風頻仍,船顛簸得厲害,程金冠幾乎把黃膽都要嘔出來了。在茫茫大海上,望著那一群群海歐在海麵上自由自在地飛翔,程金冠和隊員們多少希望自已也能變成一隻海鷗,早早地飛到柏林,美美地睡它幾覺,把參賽的精神養得足足的。可惜他們不是!隨著海上單調而又乏味日子的一天天過去,程金冠和隊員們的體力也在一天天下降。當他們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和陸上奔波,到達柏林時,此時距奧運會比賽日期隻有一天時間了。隊員們一下火車便拖著疲憊的身子找旅館,辦手續,根本談不上休整。而那些個官員們則象一隻隻出籠的鳥,一到柏林便不見了蹤影。“媽的,這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日子,比個鳥賽,老子不幹了!”有些隊員情緒激動之餘,打起了退堂鼓。“不管怎麽樣,我們既然來了,就應當盡全力參加比賽,因為我們在這裏代表的是中國!”程金冠和劉長春這樣勸著隊員們。話雖這樣說,但他倆心中還是敲起了鼓:以這種疲憊的體力,明天的比賽定會凶多吉少,大失水準。
柏林奧運會上的悲與歡
 
作為一名運動員,最遺憾的莫過於沒能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已應有的水平。令人痛心的是這種遺憾卻普遍降臨在了柏林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們身上。此次參賽除葆保盧在預賽中撐竿跳高獲得決賽權外,其餘均遭淘汰。足球首場即以2:0負於英國,藍球輸給日本,遊泳自行車等項目也遭慘敗。在100米比賽中,程金冠分在第8組同第3名僅一步之差落馬。在4 *100米接力賽中,程金冠與劉長春、傅金城等人合作,比法國隊慢2.2秒也被淘汰。“一步之差”“2.2秒”,多麽可惜!當程金冠和隊友們聽到預賽結果時,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如果不是來時體力消耗過度,闖入決賽那是沒有問題的,可現在……然而,而競技場上沒有“如果”,程金冠和隊友們隻能將這種遺憾留在心底,留在了那不堪回首的舊中國體育史上。此次柏林之行,整個中國田徑隊一無所獲。當時新加坡某報還畫了一個比鵝蛋還大的“0”諷刺中國。程金冠和隊友們的心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了:中國何時才能富強起來?中國人何時 才能在奧運會上一展雄風,一雪“東亞病夫”的恥辱呢? 該參加的項目都結束了。在剩下的日子裏,程金冠每天都要到運動場上去觀看比賽。其時,二戰前那詭譎的風雲也彌漫到了奧運賽場上,希特勒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已的武力,為此次比賽建造了能容納十萬觀眾的運動場。而他本人為了在世界上多露臉,幾乎天天在戈林、戈培爾的陪同下來到運動場上神經質地向觀眾不停地招手“致意”,並不時接見獲獎運動員。程金冠每次都坐在離主席台不遠的地方,他清楚地看到,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臉上的微笑是那麽的僵硬,充滿了陰險的殺氣!對於那些來自敵對國家的運動員,不論取得多麽好的成績,希特勒一概不予接見。即便對於在這次奧運會上獲得四塊金牌、大出風頭的美國著名黑人運動員歐文斯也不例外,其氣度之狹隘由此可見斑。
雖然沒能進入決賽,但中國運動員的到來還是引起了一些國家和運動員的注意,這除了中國在曆史上是第一次組團亮相奧運會外,更多的是得益於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人民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所進行的艱苦鬥爭。當程金冠和隊員們參加田徑比賽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有一雙友好的眼睛始終在關注著他們。中國隊以微弱的劣勢未能進入決寒使他感到不勝惋惜,但程金冠和隊員們在體育場上那頑強的表現卻又令他感到欽佩。這個人就是前麵提到的此次奧運會田徑四塊金牌得主歐文斯先生。或許是賽前對程金冠就有所了解,或許是程金冠在賽場上的表現給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當程金冠比賽一結束,歐文斯就迎上前去,笑容可掬地向他伸出手來,程金冠心裏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但這是千真萬確的,因為在他身邊沒有其它任何人。他心裏一陣激動,也連忙迎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了歐文斯那雙溫暖的大手,隨後,兩人雙緊緊地擁抱了一下,就象一對許多年未曾謀麵的老友意外重逢一般。一陣寒暄之後,程金冠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歐文斯交談了起來,全然沒有初次見麵的那種陌生感。他們談古老的中國文明,談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談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抗日鬥爭,但更多地是談這次比賽,談體育上的事情。當歐文斯聽到程金冠和其它中國運動員來時所經曆的種種艱辛時,不禁感慨不已。談笑間,歐文斯還友好地指出了程金冠跨欄動作不太規範,並當場幫他糾正跨欄姿勢,講解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訓練。盡管盛夏的驕陽火一般地照在柏林體育場上,但程金冠卻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來柏林後所有的遺憾和委屈在這一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來,密斯脫陳,我們合個影吧!”歐文斯親切地拉著程金冠的手說,兩位異國運動員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中站在了一起,在一道寫有英文“柏林”字樣的欄杆後,身材高大、麵帶微笑,一臉燦然的歐文斯微躬著身子,一隻手輕握著程金冠右手,另一隻手呈環抱狀地拉著程金冠的左臂,婉若一對情同手足的親兄弟,在他倆身後是一棟菱形的房子和一蓬青翠的冬青樹……在柏林運動場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曆史把這一刻定格為永恒。如今,這張照片雖 經歲滄桑已變得有些模糊不清,但中美兩國運動員間那種純真友誼卻隨時間的流逝而彌顯珍貴。1994年蘇州市第二屆體育郵展還以這張照片為圖案發行了一枚紀念封。這張照片還被掛在了程金冠曾經就讀的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名人廊裏。它不僅是屬於程金冠和歐文斯的,也是屬於中美兩國人民的,它是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一個象征。
  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的帷幕就要拉上了,中國代表團也要起程回國了。由於經費問題,回來自然也是沿著來時的路線。程金冠可不願再重溫來時的那種磨難,再加上他生性喜歡旅遊,於是便讓家裏寄了點錢,決定自費乘火車取道西伯利亞回國。鑒於當時局勢緊張,好友劉長春擔心他一個人不安全,勸他還是與大家一起走的好,但程金冠哪裏聽得進去。代表團走後,他在柏林逗留了幾天,然後乘火車經波蘭到達蘇聯,在莫斯科呆了幾天後,取道西伯利亞,過滿洲裏抵達天津,行程比來時整整縮短了半個月。一路上,程金冠雖多次被盤問,好在他手續齊全,再加上一口流利的英語,倒也沒遇上什麽麻煩。隻是在進入蘇聯國境時,他箱子裏有  字標記的照片和資料均被沒收,這使他不免感到有些可惜。                          
 
新舊中國兩重天
 
 從柏林歸來後不到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麵侵略中國的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戰。此後,戰爭一場接著一場,程金冠也展轉東西南北,但無論在何處,他心中那個體育強國夢始終沒有改變。運動員的體育壽命是極其短暫的。由於種種原因,程金冠沒能在自已的體育黃金時節裏為祖國在國際大賽上爭得獎牌,這成了他終身的遺憾。但他並沒有氣餒,他要在下一代中國體育鍵兒身上一了自已的夙願。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程金冠敏感地意識到了多少炎黃子孫企盼的中國體育翻身仗就要開始了。他要為新中國的體育事業貢獻自已的力量。1952年,正值人生盛年的程金冠謝絕了許多單位的聘請,欣然來到上海鐵路局蘇州鐵路中學擔任體教研組長,這一幹就是三十年,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優秀的體育運動員從他手中脫穎而出其中包括排球運動員孫晉芳、低欄跑運動員顧傳慧、中長跑運動員周丕烈等。看到昔日的夢想在自已學生身上變成現實,程金冠感到無比欣慰。而更令他感到高興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的體育事業也一日千裏,從乒乓健兒容國團為中國體育在世界大賽上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到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射擊選手許海峰為中國取得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已成長為世界上一個體育大國,徹底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終於在世界上揚眉吐氣了,“真是新舊中國兩重天啊!”作為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奧運老人,程金冠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歎!黨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位曆經坎坷的奧運老人,程金冠軍曾多次應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之邀參加亞運會開幕式、上海第八屆全國運動會、海內外體育元老聚會等,並受到了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94年,他還應當年東吳大學同窗好友蔣緯國邀請赴台訪問,並見到了當年一同參加奧運會的標槍選手周長星及東北田徑三傑之一的中距離跑名將李世民等,回憶起當年參加奧運會的點點 滴滴,大家均感慨不已。程金冠這次訪台在台島也引起了關注。台灣《中國時報》以“三十年代飛毛腿程金冠年登耄耋作客寶島”為題專文對他作了介紹。文中稱“他腰杆筆直而又健步如飛,令人敬佩”“程金冠可能也是我國最資深的田徑元老”“以他這種這曆,在海峽兩岸中國田徑界可能是碩果僅存的前輩老將”,並讚揚他退而不休,為中國體育事業奮鬥不止的精神。
晚年的程金冠除了致力於兩岸體育文化交流外,還十分關注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1993年北京申奧以2票之差而落選使他歎息不止,1998年當北京再次決定申奧消息傳來,程金冠興奮不已。這一次他對北京申奧充滿信心,他曾多次對我說:他最大願望就是活到2008年,能親眼看到奧運會五環旗在中國大地上冉冉升起。然而,令人痛心不已的是,就在北京申奧成功前夕,一代名將程金冠先生瞌然長逝,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