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看國民黨的,也不看共產黨的,看看美日寫的中國抗戰史。

(2009-12-10 11:39:31) 下一個
[轉貼]從美日資料看國民黨抗日和解放戰爭
文章提交者:老茂子 加貼在 中國曆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日軍作戰以八路軍為主要目標   


不管他們性質如何。然而日本人不就認識到,這樣掃蕩隻能會使中共更加容易擴展,到1939年下半年,日本人變得比較有辨別力了。當日本人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及其地方武裝時,中國的非共產黨武裝袖手旁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橋中華民國史》 下冊  


解放區的建設  


在1937年到1944年間,糧食產量幾乎增加了40%。棉花產量在戰爭開始時為零,1939年還微不足道,但到了1944年已達300萬斤皮棉以及一倍與此的籽棉。家畜的增加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考慮到陝甘寧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非常低的新技術投入,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這成就是通過更好和更多樣化的組織。  


《劍橋中華民國史》 下冊  


國民黨國家危難時候還很腐敗,政府準備不足造成混亂  


遷移機器的總數共約120000噸,相對於當時擁有的工業設備和國民黨中國的戰時需要,實際上都是無足輕重的。更為重要的,假如政府事先就籌劃了這次工業內遷(因為政府早已預料到要發生這場戰爭,它本可輕而易舉地做到),這項工作或許會更加安全和更加廣泛地完成。實際上,工業內遷非但不能作為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豐碑,反而適足暴露謀圖私利達到令人痛心的程度。例如,當兵工廠搬遷時,不僅機器、原材料和工人以及他們的家眷都裝船運送,而且工人們私有的每一件物品,包括房門和窗戶都搬遷了。兵工廠的工人們為了有限的運輸工具互相進行激烈的爭奪,有時甚至互相射擊。②私人實業家們受到來自政府保證賺錢的誘惑。他們得到保證,在5—7年的時間內獲得5—10%的利潤,並獲準低息貸款和自擇廠址。③未得到這種有吸引力的許諾的大部分私人實業家,寧願要香港或上海公共租界的舒適,而不願接受內地的艱苦和不安定。中國金融家們同樣不理會政府要求把他們的投資轉移到內地的呼籲。億萬元的法幣閑置於香港和上海,或者抽逃到美國。於是,有些中國人表現了一種愛國獻身和民族團結的模範精神;但大多數實業家和金融家覺得,中國的抗戰事業與他們個人很少或者沒有關係,並且對政府的戰爭公債很少信任。他們不願讓愛國主義使他們的商業本能變得遲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381頁  


  


美國人眼裏的國軍抗日很無能  


美國援華人員在經曆了這段曆史後說,“國民黨早已威信掃地,國民黨的軍事指揮‘極為幼稚無能’。中國軍人很強的作戰能力完全被浪費了。”《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   


12月31日,戴維斯寫信給哈利·霍普金斯(為引起羅斯福注意),說委員長“或許是使美國人普遍誤認為蔣介石就是中國的唯一中國人”。事實上他不是全國的領袖,而僅是一個派別的首領。“他的哲學是他的有限才智、他的日本軍事教育、他以前與德國軍事顧問的密切接觸、他與放高利貸的銀行家-地主階級的聯盟,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著作的陳腐理論的繼承的不完整的產物。”戴維斯暗示,真正的中國-更民主,有朝氣,並願意同聯合國合作戰鬥-隻能在國民黨領導層的小圈子以外找到。他和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把注意力轉向西北的共產黨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  


(1)蔣介石把美國援助不分給別的派係的軍隊,這自然會造成戰鬥力下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他們因補給品分配不公而憤怒,因為蔣把從美國得到的武器彈藥,包括根據租借法從美國得到的裝備,大部分分配給他自己的部隊,而不給不大可靠的地方部隊。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史迪威赴華使命》,第34 頁。  


(2)讓黃河決口意義不大  


改變黃河河道的決定曾遭到嚴厲的批評。確實,國民黨人多年否認他們曾有意決堤。因為洪水對中國百姓的損害甚至超過對日本人的損害。大約四五千個村莊和11個大城鎮盡成澤國。據說有二百多萬人無家可歸,一貧如洗。甚至七年以後,在一些村莊裏所能看到的,隻是從幾英尺河道淤泥中露出來的廟宇弧形屋頂,和光禿禿樹木頂端的枝椏。  


弗蘭克·多恩:《中日戰爭,1937—1941 年:從盧溝橋事變到珍珠港事變》  


(3)在上海打仗有一部分用意是為了引起國際調停,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國際調停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靠近大的外國人社區的地方打仗,也會引起西方列強的關注和同情-還可以進行幹涉。雖然親國民黨的著述家依然宣揚蔣介石的冒險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但是,損失可能遠遠超出了他最壞的預料11月初,日本的一支兩棲部隊在上海西南50英裏的杭州灣登陸,一周內這支軍隊威脅該市守軍後方。中國軍隊向南京撤退。但是,他們的撤退如此慌亂,竟未在滬寧鐵路上無錫附近的模仿德國興登堡防線精心構築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前停住。  


《劍橋中華民國史》   


(4)國軍指揮很差   


國民黨軍隊最嚴重的缺點之一是軍官團的素質差,而這個缺點在戰爭期間加劇了。而美國在華高級軍官艾伯特·C·魏德邁將軍,在1944年10月後把國民黨軍官描述為“無能,愚蠢,缺乏訓練,偏狹……全然不稱職。”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  


(5)國軍抗日時候非戰鬥減員這麽多,國軍很多士兵死亡都是因為腐敗造成的,還有一個因素,國軍有很多領空餉的,比如有一個士兵,當官的卻報上去四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因為征兵的軍官為了一己私利,慣常“克扣”給養。就水來說,新兵可能不得不從路邊的泥水坑裏飲水-這是引起腹瀉的一個普遍原因。疾病很快在應征新兵種流行開來。然而,他們得不到醫療,因為新兵在加入他們指定部隊前,不被視為軍隊的一部分。八年戰爭期間,這類似於途中的新兵可能大大超過100萬。   


抵達部隊的新兵們經受住了也許是他們服兵役的最壞時期,但他們的前景往往仍是黯淡的。在中央軍裏,食物和服裝一般是充足的。但是,那些不幸被派遣到某些地方部隊-諸如陝西和甘肅的部隊-的人命運極為悲慘,謝偉思報道說:“幾乎像乞丐一般”。   


《橋中華民國史》下冊652~653   


除了逃跑,也別無想法。許多人成功了。例如,第十八軍第十八師被視為一支較好的部隊,1942年還駐在後方為參加戰鬥,卻由於死亡或靠小差,他的1.1萬人中有6000人失蹤了。高思大使評論道:這些統計數字並非例外,類似的減員率在所有軍區普遍存在。即使胡宗南的精銳部隊-因為他們被用於遏製北麵的共產黨軍隊,他們屬於訓練、給養和裝備最好的部隊-據說1943年需要補充的比率為一1萬人的師每月600人。官方統計導致這樣的結論:在800多萬士兵中,大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去向不明,大概不是開小差,就是非戰鬥死亡。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656頁   


(6)因為腐敗造成食物短缺,造成士兵死亡,國民黨抗日時候因為腐敗造成士兵食物短缺,造成戰鬥力下降。那麽國軍的美國援助都被誰拿走了?大家看共產黨當時條件那麽差但是沒有發生下邊看到的這些現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造成國民黨軍隊戰鬥效能減弱的首要問題並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主要關心部 隊的調動和部署問題。但是,不到一個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並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於他們是半饑餓的。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一位美國專家1944年廣泛地檢查了不同種類部隊的1200名士兵,他發現57% 的人表現出營養不良。這顯著地影響了他們發揮士兵職能的能力。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中緬印戰區的時機消失》  


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饑餓而瀕於死亡”。另外一位美國軍官包瑞德上校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裏,就搖搖晃晃倒下來死了”。受到高度重視的《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後,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  


共軍的政治工作比我方巧妙得多。他們以懷柔、威壓相結合,牢固地掌握了農民階層。我軍進駐時,淶源,靈邱及涿鹿南方山地都有八路軍盤踞,土匪也在各地橫行。由於我軍多次討伐,士匪逐漸潰滅,而八路軍的勢力卻逐漸擴大。他們采取遇強則退,逢弱便打的戰法,對其剿滅極為困難。  


高思致國務院:《一個中國新聞記者的1943 年5 月湖北戰役後鄂西湖區見聞》,附件第5 頁。  


日本的《華北治安史》裏描述的共產黨和國軍,那時候共產黨剛有迫擊炮就擊斃了旅團長阿部龜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2)國軍戰鬥力差,人心傾向共產黨  


國民黨係統的遊擊隊,在鹿鍾麟北上的同時,也稍作整備,以敗殘兵為基幹,收容了曾在“CC團民眾動員會”工作的土匪團,編成10個團,由匪首或舊軍官擔任指揮官。該遊擊隊同共產黨員領導的受過政治訓練的遊擊隊相比,戰鬥力相差很大,而且其下級隊員大多數傾向共產黨。  


當時,方麵軍占領地區的狀況,從我軍兵力及治安實情看來,實際上勢力所及隻限於重要城市周圍及狹窄的鐵路沿線地區,僅僅是“點和線”,其它大部是匪占地區。   


日本《華北治安史》   


(1)八路軍軍紀好 ,得人心  


共軍的宿營辦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軍隊在村莊宿營時,部隊首長或其代表先與村長商洽,說明人馬數目,做為準備工作的參考。部隊在商洽之前,不得進入人家,村長不得借故拒絕部隊宿營。  


村內若有公共設施,應先利用公共設施,軍隊不得撇開此等設施而在民宅宿營。但有時村民可以收拾公共設施安排少數民族戰士宿營。軍隊在民宅宿營時,隻能在指定的民房住宿,不準強製民眾移居他室而獨占好的房屋。  


軍隊不準強奪民眾食物,不準強行交換。   


軍隊需要糧食和馬料,政府可規定一定價格,軍隊應按規定價格付款,不得向民眾提出不當耍求。   


  


當時第三十六師團參謀小堀晃中佐(後為大佐)的回憶如下:   


一、因共軍在五台的寺院群周圍擁有根據地,曾經認為可以逐步判明其情況。但是,作戰開始後,敵情完全不明,宛如墜在五裏霧中,進行無法捉摸的作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二、雖然采用在滿洲施行的分進合擊治安討伐方式,但由於中共方麵的情報活動周密而巧妙,我方的期望終歸落空,毫無結果,   


三、共軍的紀律嚴明,例如對五台的寺院、村落等特別注意保護,不予破壞,使人感到很能團結群眾,深得人心。   


四、日軍的裝備,無論個人,部隊,均過於笨重,因而無法追蹤行動輕快的共軍。  


(2)剛剛有迫擊炮就擊斃了旅團長阿部龜秀,共產黨裝備很差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