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歸來>>開始做宣傳時起,我就如同少女懷春般盼著它的公映。一看到它在網上登出來,我就放下手上的一切迫不及待地一睹為快。
大概看了二十幾分鍾,我就看不下去啦。但畢竟是張導的大作,畢竟自個兒盼望已久,所以就把它當雞肋吧。最後是吃著韭菜豬肉餃子就著臘八蒜蘸著醋香著自個兒臭著別人為了看完把它看完啦。
說不上什麽感覺,那滿滿的盼望被瞬間抽空,腦子裏空空如也。都是大戲骨,但好像用力過猛,又不知往哪兒用。演員為了演而演,我也就隻能為了看而看啦。
讓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是那種生死之愛是哪來的。男人這種動物,由於荷爾蒙分泌,很容易喜歡一個人,但要讓他們刻骨銘心,死心塌地地愛一個人,那是難上加難。小說中活靈活現地把他們感情的基礎描繪得淋漓盡致,所以陸焉識對馮婉喻的思念,為了見她可以忍辱負重,為了見她一麵可以冒死就順理成章啦。當然電影必須濃縮小說的精華,這沒錯。但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隻是濃縮得不夠,而是根本沒濃縮到,或者濃縮錯了。
從映後網上的宣傳評價到周圍的人,大部分都談到在看的時候被感動,哭得稀裏嘩啦,我就覺得我是不是太冷血?或者是沒有悟性體會不到它的精髓?直到看到《鏘鏘三人行》裏馬未都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我就釋然啦。馬未都也是我敬仰的文化人,他很含蓄地批評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裏所展示的在任何曆史時期都有可能,不一定用文革作為時代北京。馬老師太客氣,要我說就是糟蹋了一部好小說,而且耽誤人家嚴歌苓賺錢,人家辛辛苦苦寫一本書容易嗎?當時張導因比別的導演早找了嚴歌苓,所以用比別人出價低很多的價格買到了這部作品(這是他在一個訪談節目裏自己說的,我忘了那個訪談的名字。)
敬愛的張導歲數不小了,也輝煌過,江郎才盡也沒關係,大家都能理解。家裏還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不如回家看孩子看能不能培養出一個新生代導演。別再勞民傷財愚弄我們的感情啦。
*****這個是炒冷飯,去年看完電影就失望地開了個頭,但由於各種忙,而且沉迷於微信就撂那兒了,這兩天整理我寫的破玩意兒們,覺得看著這夾生飯難受就湊湊合合把它湊合完了,應該說會沒我剛看完時罵得狠。
所以如果是看國小說的, 看了電影後總會有點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