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4 (1)
王朔的書我應該是都讀過,即使是他後期江郎才盡寫的 《看上去很美》和《我的千歲寒》是我回北京時把書背回來捏著鼻子讀完的。不說他後來那些讓我捏著鼻子讀完的,說說他早期作品。他的早期作品通常都是先喜後悲,我印象中沒有一個是有完美的結局的,總是要有人離開人世的。他的基調都是灰色的,黑色的,好像他對人生相當消極。即使《我是你爸爸》這種描寫偏底層小市民瑣碎生活的,雖沒有天災人禍,但是書裏麵表達的對婚姻的悲哀是令人相當無奈的。我喜歡的書我會反複讀,我非常喜歡王朔的早期作品,但是他的書我很少會反複讀因為結局都很難受悲傷,有時想看也隻看前半部分。
有人說王朔的文筆除了貧和癖,不夠細膩,描寫氛圍和場景尤其不好。當他描寫兩個人在夜裏翻牆跳進公園裏沒有語言相當默契地在寧靜的夜色裏快樂遊泳時,他的筆觸不多,但是能很深切地體會到兩個人的愛意就在遊泳激起的漣漪裏蕩漾。怎麽能說他描寫不細膩呢?
馮唐仿佛是從無煩惱,從不知人生有苦難,他的書裏都是快樂,煩惱也都是因為實在太閑才會有的煩惱。當然我隻買了他四本書:《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和《活著活著就老了》。看的第一本是《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讀時我是不停地捧腹大笑,讀完意猶未盡另外三本同時讀,就發現他有很多東西在不同的書裏重複,總是那個調調,大概是審美疲勞,所以另外三本我都沒讀完。
我讀書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讀第一遍時是從頭讀到尾,再讀的時候就是翻到哪頁就從哪頁接著往下讀,而且經常是幾本書交替著讀:讀幾頁這本書,再翻開另外一本讀幾頁。所以交替讀馮唐和張北海就是特別有意思地考驗大腦的快速轉換:大笑幾聲後進入安靜溫柔小憂鬱的情緒,然後再大笑幾聲,如此往複樂此不倦,我看我離瘋不遠啦。
馮唐剛出道,曾驚為天人。那還是2000年前後網上的東東。但後來發現,馮成在文字功力,也敗在文字功力。他的故事,隻有文字快感和京味幽默。卻沒啥讓人記住的東西 --- 除了些如春風十裏長發及腰之類的文字噱頭。本來,三好學生硬裝社會青年就不對。沒有體驗也沒有沉澱。不過他的有些認知,比如對中國小說的看法,還是認同的。是個聰明人。隻是聰明人,未必會是講故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