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8年長沙大火

(2009-08-10 15:23:51) 下一個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後繼續南犯,進逼湘北。11月上旬,日軍轟炸長沙、衡陽,12日攻陷嶽陽,湘北門戶洞開。長沙作為湖南省會,日軍勢在必奪,戰爭迫在眉睫。1938年11月12日,湖南省主席張治中接到蔣介石關於火燒長沙的電話、電報指示後,即召集省保安處長和長沙警備司令研究布置放火事項,組織放火隊伍,準備放火工具。當日深夜,南門外傷兵醫院不慎失火,預先守候各處的放火隊員,一見火起,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和民房。刹時間,衝天的火炬接連出現,火光照天,熱浪灼人,長沙城頓時成為一片火海。

  大火發生時,已經入睡的市民陡聞火起,初以為是普通火災,不以為意,後見全城火起,方知情況嚴重,以為日軍已攻進城來,遂在慌亂中扶老攜幼,扛箱抬櫃,像潮水一樣往外逃奔,淒厲的哭喊聲、恐怖的嘶叫聲、建築物燃燒時發生的爆響聲,交織在一起,使全城頓時成為一個恐怖世界。據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災後公開承認,在這次火災中長沙市民與傷病員共喪生者達3000餘人。

  這場毀滅性的大火一直延續了兩天兩夜,使長沙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達5.6萬多棟,原來繁華的南正街(今黃興路)、坡子街、臬後街,八角亭、藥王街、太平街、西長街、大西門正街及沿江一帶,剩下的全是斷壁殘垣。據統計,一般建築物和物資損失是(1)政府各部門以及機關被燒毀的有省政府、民政廳、建設廳、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省市黨部、保安處、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電報局、電話局、郵政局、市商會、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和在長各家報館等大部或全部建築;(2)被燒毀或大部燒毀的學校有湖南大學、明德中學、嶽雲農工,楚怡工業學校、兌澤中學、第一師範、南華女中、明憲女校、妙高峰中學、省立長沙高中、民眾教育館等31所;(3)被毀的銀行有湖南省銀行、江西裕民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等10 餘家;(4)工廠被燒毀的有40多家,其中損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紡織廠,其廠房損失達27萬餘元,原料損失達96萬餘元,機器設備損失達60多萬元。長沙當時是全國最大的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廠和糧棧僅幸存12家半,倉儲200餘萬石有190餘萬石被燒成灰燼。綢布業損失約200餘萬元,約占全行業資產的80%。湘繡業40家,所有繡品和畫稿幾乎與鋪屋一同被燒毀。(5)醫院除湘雅醫院外,全市公私醫院均被燒毀。文物古跡,損失也十分嚴重。千年古城,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長沙大火後,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當局不顧人民死活,實行所謂“焦土抗戰”政策而造成重大火災進行了嚴正遣責。以周恩來、葉劍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長沙大火的責任與善後問題,當麵與蔣介石進行了交涉。1938年11月16日,周恩來、葉劍英在衡陽召開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和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的幹部會議,決定派抗敵演劇一、二、八、九隊和抗宣隊、湘劇宣傳一隊和三隊共200多人,組成善後救災工作。在周恩來、葉劍英的指揮下,善後工作突擊隊緊張搶救傷病員,搶救糧食和各種物資,清理街道,清查、掩埋死難者的屍體,開設臨時供飯點,動員災民回城重建家園,發放賑災款等。在整個大火的善後工作中,周恩來、葉劍英和他們率領的善後工作突擊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長沙大火深受其害的首先是廣大的城市居民,當他們劫後餘生返回市區時,絕對大部分人早已無家可歸。因此災民們紛紛從火場中覓取燒焦了的樹條木板、殘磚破瓦及蘆葦、篾折等材料,搭起簡陋棚屋,以為棲身之地。當流離的人們逐漸回到這片焦土之中,準備從廢墟中再建長沙的時候,從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寇4次向長沙城大舉進攻。並於1914年9月、1944 年6月二次攻下長沙城。長沙城再次慘遭戰火的蹂躪。日寇對長沙的軍事侵略,首先是從空中的侵襲開始的。據記載,八年抗戰期間,日機轟炸長沙不下百餘次,被炸街道區域極為廣泛,計有文昌閣、清泰街、湘春街、北大馬路、火車北站、福壽橋、六堆子、又一村、油鋪街、荷花池、學宮街、興漢門、西湖路、小吳門、半湘街、小西門河街、坡子街、藩後街、瀏正街等120餘條街巷。致使早已斷壁殘垣、滿目焦土的長沙更是雪上加霜,城市麵貌無複舊觀。如1938年4月10日,日機27架第4次侵襲長沙。狂轟濫炸河西的嶽麓文化區,把湖南大學的圖書館全部炸毀,科學館毀掉2/3,學生宿舍2棟被炸,全校精華設施無一幸免。校區及附近學生、職工、居民、遊人死傷100餘人。同年8月17日,日機18架第7次轟炸長沙,在市中心繁華地段中山路、寶南街及南門外投下炸彈120餘枚,死傷平民800餘人,炸毀商店、民居300餘棟,1000餘人無家可歸。據1945年11月長沙市工商會所編:“一火中戰”損失的部分統計表記載。全市33 個行業總計9016戶,損失鋪屋3663棟,貨物財產價值折合銀元106,546,700元。這僅僅是長沙工商業能夠統計出來的部份損失。長沙這座曆千年滄桑、百年構造的繁華都市經過從1938年的“文夕大火”至1944年6月日軍陷城的多次毀滅性打擊,其市政建設至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無複舊觀。
--------------------------------

  對這場大火給長沙市民造成的大災難,周恩來怒不可遏,要求嚴懲縱火犯。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平息輿論,蔣介石派人“調查”大火原因,追究起火責任。結果槍斃了湖南警備司令文重孚等3人。實際上“文夕大火”的罪魁禍首並不是他們。1938年10月,日軍占領了上海、南京,下旬又占了武漢,接著又逼近嶽陽。由於情報不準,蔣介石誤認為日軍會立即進攻長沙。蔣介石驚惶失措,11月上旬在長沙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決定放火焚燒長沙以阻擊日軍。參加會議的有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唐生智、張治中等高級將領30餘人。會上,蔣介石說:“我們麵臨日寇進犯,我們國弱,難以抗擊強敵的進攻。以弱抗強,隻有堅壁清野,才能以空間換時間,保存實力,取得最後勝利。”接著他對湖南省主席張治中說:“敵人來了,你們長沙怎麽辦?”不等張開口,他就橫截道:“這還有什麽可思索的?用火燒掉!我軍不能住,敵人也住不成。糧食、器材,凡帶不走的全燒掉。”並叮囑說:“這是中央常委定的,誰也不能抗命!”於是,在長沙實行“焦土抗戰”便成了定論。11月12日,蔣介石還不放心,又從南嶽發來密電:“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勿誤。”

  軍事會議後,文重孚即按蔣介石的旨意部署。軍警在各主要街道均放置汽油及各種易燃物,並決定在日軍逼近長沙50公裏時舉火。最高指揮中心設在最高點的天心閣,隻要此處火起,四麵即刻響應。但奉命放火的官兵,卻早成驚弓之鳥,怕自己無路可逃,日寇未犯,便盲目點火。天心閣一起火,頓時四處火起,長沙就成了火的海洋。

  國民黨政府的“焦土抗戰”導致的“文夕大火”,不僅給長沙古城造成了一場空前的火劫,也震驚了中外,成了國民黨政府極大罪惡的醜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