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最早授銜的幾十位上將中,有一名國民黨軍的起義將領,那就是第69軍軍長董其武。他戎馬一生,在抗戰中戰功卓著,被國民黨授中將銜,又於1949年起義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綏遠方式”。晚年的董其武又由民主人士成為共產黨員,為其一生寫下了閃光的句號。
少年時想學李世民、朱元璋、孫中山圖謀大事,成年後想救國救民而跟隨傅作義二十餘年,隨傅作義參加各次抗戰。1973年參加中日友好協會代表團出訪時,同當年日軍將領會麵,對方說:“如果國民黨所有的部隊都像傅作義的部隊那樣有戰鬥力,恐怕我們早就失敗了。”
董其武出身貧苦,父親為了給祖父買口棺材安葬而借高利貸,以至打了30年長工。他6歲起在舅父的私塾讀書,17歲入河津縣高小。19歲時聽到山西督軍閻錫山辦的斌業中學招生,便立誌從戎,向同學借了10塊現洋,步行840裏到了太原,以第一名成績考取,學習軍事。臨近畢業時,董其武得罪了閻錫山督軍府的人,又不肯寫悔過書,便憤然離開學校。
1924年,董其武到陝西參加了劉鎮華的鎮嵩軍,當了短期排長,到國民二軍服務兩年,曾參加北伐並官至中校。後來,蔣介石大力裁遣非嫡係部隊,董其武失業。後聽說天津警備司令傅作義正擴編軍隊,他便寫了一封投效信。經過傅的考核,董其武和同行的幾個校官被委任為上尉參謀。但多數人嫌官小不願意,董其武卻留了下來,終於以才幹得到傅作義賞識。
董其武對長期軍閥混戰深感厭惡,“九一八事變”後馬上寫請戰書呈送傅作義要求抗日。1933 年,他參加長城抗戰,在北平東的懷柔縣阻擊日軍連續血戰15個小時,打退敵10次進攻,帽子都被敵彈打飛。1936年11月,綏遠抗戰開始,頭一仗便是董其武指揮的紅格爾圖戰役。他以奇襲搗毀了日軍及匪首指揮部,並擊落敵機一架。當時,毛澤東派南漢宸攜其親筆賀信及繡有“為國禦侮”的錦旗表示慰問,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
全麵抗戰開始後,董其武參加忻口作戰被日軍炮彈炸傷臂部。當時,他怕影響軍心不許聲張,隻簡單包紮一下仍堅持在火線指揮。他曾與八路軍的賀龍師長結識,係統聆聽了抗日戰爭持久性和遊擊戰術的理論闡述,打破了一味追求正規戰的保守思想,當時便感謝說:“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此後,他在河套一帶運用靈活戰術,同日軍作戰取得了不少成功。抗戰結束後,董其武任傅作義起家老部隊第35軍軍長,奉命同解放軍兵戎相見過。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對腐敗透頂的國民黨政權日益失望,同老上司傅作義私下商量應另找出路。
綏遠起義前,蔣介石派飛機接董其武去廣州遭拒,飛機飛回時在蘭州附近墜毀,董其武對人說:“天不亡我,老天爺也支持我走和平之路啊。”在董其武領導下,綏遠起義部隊進行改造很快解放軍化,毛澤東稱讚“進步如此之大且快”
1949年1月21日,北平達成和平解放協定。次日,留守綏遠的董其武飛到北平找傅作義表示說:“您怎樣走,我就怎樣走。”
隨後,傅作義到西柏坡晉見毛主席。談到董其武所轄部隊時,毛澤東當即說:“用‘綏遠方式’解決,先劃個停戰協定線,讓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內部工作。另一方麵派個聯絡組,在他認為適宜的時候起義。”當時,綏遠有國民黨近10萬正規軍和遊雜武裝,中共中央決心采用比北平更寬大的方式,一是考慮到當地荒僻且連接西北,用兵解決費時費力,二是想以此向國民黨實力派樹立一個榜樣,可以縮短解放戰爭的進程。
董其武回綏遠後,便同解放軍停戰並建立聯絡和通商。南京政府得知後先是下令西撤,接著又停發經費。蔣介石曾派飛機來接董其武去南京,董推說要掌握部隊離不開,飛機返回時在蘭州附近墜毀。當時,特務還在綏遠大肆活動,製造暗殺等恐怖氣氛,一些思想頑固的部下也以武力暴亂相威脅。一次,軍統站負責人率十幾個人帶槍闖進董其武院內,要他立即下令西撤,他堅決不為所動。通過多方努力,這年9月終於實現了綏遠起義。
起義部隊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有的軍長、師長和下級軍官不願接受改造,一年內發生叛亂33起。董其武明確提出:“誰叛變革命就打死誰!”這一態度為穩定部隊起到重要作用。1950年4月,董其武到北京匯報部隊解放軍化的情況,周恩來馬上要新華社將全文向全國新聞單位發通稿。毛澤東還將報告批給傅作義說:“23兵團進步如此之大且快,可為慶賀。”
身為軍長卻被定為正兵團級,原是起義的國民黨中將,毛澤東卻作為特例授他解放軍上將“文革”風暴中受毛澤東保護,待遇不變。他深感應按黨員標準要求,8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4月,毛澤東曾在中南海設宴招待董其武,暢談三個小時,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董其武一麵向中央請戰,一麵向周恩來提出:抗美援朝正是我在人民麵前立功贖罪的機會,會把生命置之度外。但綏遠部隊中的特務分子還未肅清,赴朝作戰萬一發生什麽問題影響很壞,最好將軍隊分撥編入其他主力部隊出國作戰。周恩來卻表示相信這支部隊的政治思想覺悟在不斷提高,該兵團赴朝果然完成了機場修築任務而未出問題。1952年全軍精簡時,第23兵團縮編成第69軍,董其武被特例任命為正兵團級軍長。毛澤東解釋說:“按說正兵團級應任大軍區的副職為宜,但這樣就沒有兵權了。所以,還是讓你當軍長。”1955年首次授銜時,軍區擬定給董其武上將軍銜。鑒於當時正兵團職可授上將或中將,而董其武自己在國民黨部隊軍銜隻是中將,他馬上找楊成武說,楊司令有功應授上將,我過去有罪不該授上將。楊成武向中央匯報此事,毛澤東讓他立即轉告董其武說:楊成武是共產黨員,授不授上將沒關係,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將。聽到這話,董其武馬上雙淚橫流。在當時全軍範圍內,軍長及起義將領授銜上,對他的待遇都開了特例。董其武當時深感不應要黨特殊照顧,而要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授銜翌年便第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文革”風暴卷起後,董其武主動要求離職。1968年,毛澤東批示:把董其武接回休息,把他的小汽車也調來,一切生活待遇不變。1986年,董其武的長孫董海龍從台灣來北京看望爺爺,回去後對姨父郝柏村說:“沒想到爺爺在祖國大陸離休快20年了,坐的還是部隊配備的紅旗轎車,住的是部隊分配的四合院,比我外祖父(原國民黨國防部長郭寄嶠)的待遇好多了。”
1980年,董其武已年過八十,卻再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中央統戰部負責人到家對他說:“過去你雖沒有履行入黨手續,但早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了。推遲你辦理入黨手續的緣由是,考慮到你的社會地位,認為你留在黨外比黨內對工作更為有利。”1982 年12月,總政治部批準他為黨員,黨齡從兩年前算起,董其武熱淚盈眶,慶幸有了光榮的歸宿,寫詩稱道:“欣逢盛世開太平,願為蒼生獻此生。行見華夏樂小康,更期世界躋大同。”
從小渴求富國強兵,在軍閥和國民黨隊伍中堅持救國抗戰幾十年,50歲時選定了共產黨和馬列主義,83歲被批準入黨抒懷:“聞道雖晚誌不衰,甘將餘生獻人民”
董其武的一生,是由起義舊軍人成為解放軍高級將領和共產黨員的典型。他出身貧苦,受欺壓的生活激起了樸素的愛國情感,既渴望光耀門第,也渴求能抵侮抗強。他高小畢業考入學兵團,就開始找尋可為之效力的隊伍。在軍閥迭起的黑暗社會中,他雖選擇比較開明、作風比較正派的將領傅作義,卻仍擺脫不了軍閥混戰的泥潭。不過從作風上看,董其武長期保持著農民將領的特色,生活正派,維護下屬,在作戰中講謀略,抗戰也很勇敢,因戰功從排長一級級晉升到中將軍長。在民族抗戰中,他守衛北平,激戰綏遠,在忻口會戰中負傷,五原殲敵功勳卓著。這些品質,成為他後來選擇走向光明道路的思想基礎。
董其武在傅作義麾下二十餘年,長期抱有濃厚的舊軍人袍澤觀念。綏遠起義前他堅持一條:傅先生走什麽路,我就走什麽路。綏遠起義後,他在跟隨傅作義認真做好起義軍隊解放軍化、地方解放區化的工作中,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袖的接見與關懷,接受了馬列思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思想發生了根本變化,認識到應該走什麽樣的人生道路,明確了應為共產主義奮鬥的方向。他申請爭取加入共產黨用了25年時間,82歲時終於實現了這一願望。他由一個普通人的愛國情懷,轉化為抗戰熱情,再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為人民服務,其不平凡的一生展現了一個愛國的中國人的探索和追求。
人物檔案
1899年生在山西河津一個窮苦農家。1924年加入陝西劉鎮華的鎮嵩軍。後到國民二軍,由少尉排長升為中校副官長。1927年參加北伐。翌年秋到天津投效傅作義部隊,曆任上尉、參謀、中校副團長、團長。曾參加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在紅格爾圖戰役中獲勝被譽為“抗日民族英雄”。抗戰期間又參加了平型關大戰、忻口會戰和著名的五原大捷,升任傅作義起家部隊第35軍的軍長。1946年底,任國民黨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9年9月通電起義,首創“綏遠方式”。解放後任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解放軍第23兵團司令員等職,曾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後任69軍軍長。曾任第一屆至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