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丹麥12年追蹤研究 激烈跑步可能致命 (ZT)

(2015-02-16 16:52:39) 下一個
跑步對身體好,但是怎樣的跑步法,才對身體無害? 哥本哈根一項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激烈跑步可能致命,這讓一般喜歡跑步者感到意外。 丹麥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貝醫院(Frederiksberg Hospital)哥本哈根市心髒病研究所針對1500多名健康的參與者展開調查,追蹤時間長達12年;研究人員追蹤兩組不同人群的健康狀況。一組是1098名跑步愛好者,對比組是413個每日經常久坐、不常參加運動的人,所有調查對象一開始都是身體狀況良好,年齡分布也差不多。 快跑參與者猝死率高達9倍
上述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會月刊》(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研究人員發現,跑步速度最快的參與者比起那些每周慢跑兩三次,速度維持在每小時8公裏的人,猝死概率高達9倍。再跟那些平常不愛運動的人相比,激烈跑步運動者的死亡率和他們相當。 研究人員指出,跑步屬劇烈運動,對心髒血管係統可能帶來負擔,甚至危害健康,如果跑步的目的是要強身健體,延長壽命,降低死亡概率,專家建議不應從事激烈的跑步運動,而采取每周數次的慢跑,速度溫和,跑步速度太快不僅沒必要,而且可能有害身體。
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強度就是每周跑3次,總量144分鍾以內,而且跑步的速度應該控製在慢速或中速。 專家還強調,跑得快,比跑得久更傷身,那些用較快配速跑步的對象,其死亡風險和從來不運動的人一樣。
過量運動,主要包括馬拉鬆、鐵人三項以及長距離腳踏車騎行,讓心髒負擔過重,從而造成心髒與大動脈的結構變化,導致永久損傷。 運動對健康具有潛在威脅 腓特烈斯貝醫院心髒病研究專家彼得·施諾爾說,上述調查持續了十幾年,最積極的意義就是顯示運動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在心血管方麵。給運動量設好上限,是讓健身有效、安全的必要措施。如果你的健身目的是降低死亡威脅,延年益壽,跑得少一點,慢一點就對了。多跑無益,反而有害。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髒中心總主任陳淮沁醫生指出,一些劇烈運動如馬拉鬆等引發猝死原因和年齡有關聯,30歲以上參加馬拉鬆猝死或心髒病發者,多數因冠心病所引起,可能他們患有粥樣斑塊硬化的現象而不自知,其病因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和危險因素(諸如吸煙、高血脂等)作祟,外加遺傳因素所導致的。低於30歲的猝死者,則常是本身存在心髒結構性病況,例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心血管異常、心肌發炎、原發性心律不齊等。好多以上病況都有辦法在臨床診斷出來,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及時發現身體有這樣的狀況。 他說,很多業餘馬拉鬆選手平時沒有長期堅持跑步的習慣,缺乏長跑鍛煉基礎,參賽前也未做足準備和功課,危險性很大,較易出現意外。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運動應該循序漸進,突然增加運動量很可能損害健康。 專家指出,在馬拉鬆運動中猝死的人大多數表麵上很健康,實則有心髒隱患,比已經診斷為心髒病的人更危險。例如病毒性心肌炎,這種病目前發病率在不斷增加,病毒性感冒或腹瀉都可能引發,個體差異性很大,病情輕重不同,輕度、局限性病變可能毫無症狀,心電圖也正常,但劇烈運動會引發猝死。 另一方麵,運動後身體水分大量流失,血液呈高凝固狀態,體內血小板會聚集起來,聚集得過多就形成血栓,當血栓堵塞血管達到90%以上,將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成人每周 應運動150分鍾 對於成年人來說,專家建議的運動量是每周運動150分鍾,而且是“平均用力”,以每天30分鍾、每周運動5天為佳。 科學、有規律的健身運動可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耐力、降低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降低多種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顯著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延緩甚至逆轉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無氧運動容易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可能會引起肌肉疲勞,甚至造成肌肉、關節的損傷,因此,不建議作為運動保健的方式。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能夠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有氧運動具有運動強度低、持續時間較長、節奏感強等特點。常見的有氧運動方式主要有:快步行、慢跑、滑冰、遊泳、騎腳踏車、跳舞、做健身操、跳繩、打太極拳等。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