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乳腺癌“青睞”哪些人 (ZT)

(2012-04-07 19:50:00) 下一個
   乳腺癌似乎更“鍾情”於“大齡剩女”和“丁克一族”,因為晚育、晚哺乳的女性雌激素必須長期發揮作用,因此更容易導致雌激素分泌發生紊亂。請關注——乳腺癌“青睞”哪些人?
    根據疾控中心的監測,二三十歲的乳腺癌患者發病率和以前相比並未增多,倒是40歲以後的各個年齡段,乳腺癌病人數大幅增加。然而,讓專家們擔憂的是,35歲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更危險,因為她們的腫瘤惡性很高,另外因為激素水平較高,腫瘤發展更為迅速。
    母乳喂養降低患病幾率
    “生個孩子吧。”在很多場合,乳腺外科專家都會鼓動女性生個孩子,並自己喂養。“女性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孕激素和催乳素會暫時取代雌激素占據主導,給雌激素‘休息’的機會。一些女性不生育或者生育後不哺乳,是誘發乳腺癌的重要原因。”在專家看來,對孩子母乳喂養的時間長短是影響婦女患病幾率的重要因素,甚至超過了遺傳因素。
    “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專家表示,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腺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除此以外,單身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危險為已婚者的2倍。丁克族以及頭胎生育在30歲以上等不利因素也會影響乳房健康。
    “月經初潮早於12歲,或首次生育年齡超過35歲的女性,以及母係家族有過乳腺癌患者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張安秦表示,乳腺癌還特別“青睞”知識水平高的“社會精英”,“這些女性往往精神壓力較大,脂肪蛋白攝入水平也往往更高。”
    值得警惕的是,我國一項乳腺癌多中心10年回顧性研究顯示,患者就診年齡平均為48.7歲,比西方白種人發病提前了10年。其中,超過1/3的乳癌患者在40—49歲之間得到確診。乳腺癌的發病,似乎有著“城市化”、“高端人群”的特點,在東部、南部等相對發達城市,乳腺癌患病率明顯高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腦力勞動者的患病比例明顯高於體力勞動者。喬友林表示其原因尚不確切。
    張安秦建議,女性應盡可能在35歲之前生育,同時保證一定的哺乳時間,“哺乳一年左右比較合適。”他解釋說,一些動物實驗發現,沒有生育哺乳過的乳腺,其實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受化學物理等因素的幹擾致癌。
    不健康飲食增加患病風險
    “美國醫學界的研究發現,乳腺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人種等都有關係,其中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乳腺中心主任張安秦說。
    在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上升很快,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如今我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已經上升了五六倍。“上世紀70年代,我國女性攝入的肉類相對還較少,那時候的乳腺癌發病率也很低。”張安秦表示,沿海地區的生活習慣,如大量攝入海鮮及肉類,對乳腺癌的發病率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雞肉,應該適當減少攝入。”
    雖然對於過多攝入動物蛋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風險,醫學界已經有了較統一的認識,但對於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究竟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還是能預防乳腺癌,目前醫學界爭論還很多。張安秦表示,上海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黃豆裏的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乳腺癌,也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預後。
    積極預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因為器官的特殊性,乳腺疾病的一些細微症狀很容易被人們誤解或忽視,因此,乳腺癌具有隱匿性強、發現晚的特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內科乳腺癌專業組主任徐兵河教授在“媒體體驗營”活動中介紹說,目前中國乳腺癌診治仍然存在“一快一低一差”,即發病率增長快,早期發現低,普查意識差,大部分患者是有了症狀後才去醫院求治的。因此,在乳腺癌的預防、早期診斷方麵,還需做很多努力。女性朋友,也應該盡早開始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乳腺癌。
    比如,保持健康的體重,健康勻稱的體型,有利於防止乳房疾病的發生。堅持運動。每周運動5次,每次30—45分鍾,防止過度肥胖,降低雌激素和胰島素在體內的含量。避免過量飲酒。有研究表明,每天喝兩杯酒,患乳癌的幾率將提高21%。不如用吃葡萄代替酒癮,葡萄中所含的白藜蘆醇能夠降低體內的雌激素含量,從而起到預防乳腺癌的作用。還有多吃蔬菜,低脂飲食能夠大大降低患乳癌的幾率。多攝入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等,其中所含的萊菔硫烷能夠抑製體內癌細胞複製。要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在所有的乳癌病例中,15%的患者有家族病史。了解家族病史,能夠讓我們及早對疾病進行預防。定期檢查,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乳房檢查,並在40歲後每年檢查一次。(記者 李穎)

中國科技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