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養護大腦(ZT)
(2011-10-19 17:01:06)
下一個
本報記者 華淩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老年癡呆患者500多萬人,占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強,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患病率75歲以上達8.26%,80歲以上高達11.4%。
老年癡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然而,癡呆現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四五十歲就癡呆的人數量在逐年增加,呈現年輕化趨勢。
目前對老年癡呆的基礎性研究十分薄弱,預防大腦老化方麵的研究尚屬空白。在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癡呆宣傳日”到來之際,記者在北京就“如何科學養護大腦,保持健康老齡化”的相關問題,專訪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老齡化研究中心主任、康寶萊營養谘詢委員會委員蓋瑞·斯莫爾博士。
你常會忘記停留在舌尖的單詞嗎
“那個單詞就停留在舌尖上,可自己怎麽就想不起來呢!”斯莫爾博士指出,如果這個症狀變得嚴重,就會產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典型現象是出現短期記憶明顯衰退,能夠接受新信息,但一段時間後很難再想起。這樣的患者能夠獨立生活,但是未來發展成癡呆症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一年內罹患此症的風險為10%,5年後會增加50%。
全球第一個發明大腦圖層掃描技術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發表文章提出,腦部老化會出現澱粉樣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而老年癡呆症晚期的大腦活動如同初生兒,所以我們經常會觀察到此症患者行為舉止很像小孩。
在發生該病症前40個月,40%的病人有脫離社會的行為;在診斷前的22個月,50%的人有抑鬱症狀;在診斷後此症的一段時間,患者常出現激動、幻覺和攻擊性行為。
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癡呆症風險
美國所麵臨的健康老齡化的挑戰,也同樣是世界其他國家值得重視的問題。斯莫爾說:“曆史上有位最長壽的人叫珍妮·路易斯·卡爾曼,她活了122歲。如此高齡的她生前並沒有老年癡呆,其死後的大腦檢驗表明,她的大腦相當於80歲人的健康程度。這是迄今記錄的一個最成功的健康老齡化的案例。”
所謂健康老齡化包括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科學家用一個方程式來表示,即1/3長壽基因+2/3非基因的因素=一個人能夠活多長及在老齡化過程中大腦和身體的健康狀況。雖然目前的研究尚不能理解所有的非基因因素,但日常生活的方式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最終明確是什麽原因直接導致老年癡呆症,但是大量相關的科學研究發現,人們可以通過體力鍛煉、控製體重、減壓訓練、健康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癡呆症的風險。
澳大利亞布雷恩教授在發表的論文中提出,年齡是引起健忘症和癡呆症最重要的因素。另有研究表明,10%—15%老年癡呆症的情況是由於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中風會促使其身體機能階梯式的下降。瑞典的最新研究發現,與正常人群相比,超重患癡呆症的風險會增加兩倍,肥胖患病風險則增加四倍。而通過鍛煉或必要的手術減重的人群,其記憶力會有所恢複。還有研究表明,壓力對於一個人的記憶力有不良影響。
此外,大腦70%是脂肪,所以要通過飲食補充大腦的脂肪。而魚油是比較好的脂肪,另外,人們可從水果和蔬菜當中吸取抗氧化物,以滋養大腦。可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吃快餐如麥當勞或必勝客的話,也許其口味不錯,但是對於身體健康,尤其是大腦的健康不大好。
顯然,如果讓所有的美國人選擇其中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來改變自身,那麽5年之後,全國就會減少100萬的老年癡呆症患者。
保健遠比修複受損的大腦更容易
美國前總統裏根因患老年性癡呆而死亡;因發明光纖獲得諾貝爾獎的高錕,退休後竟記不起光纖為何物,醫生診斷他患有老年癡呆症。那麽,政治家、科研工作者腦力勞動者,年輕時不斷積極用腦,為何退休之後會癡呆,他們又應如何保健大腦呢?
斯莫爾指出,往往很多人在退休之後,社會活動減少,由此大腦活動急劇下降。所以即便是教授,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得老年癡呆症。很多研究表明,當我們用腦比較多的時候,患有老年癡呆症的概率會下降,如參與更多閱讀、思考、寫作工作。所以,斯莫爾個人對退休的知識分子建議:為了防止癡呆,仍要保持很多社會活動,每天參與一些腦力活動、保持身體的運動狀態,這樣持續多年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病人都是在其認知能力嚴重受損之後,才會接受臨床治療,而這個時候的恢複效果是極有限的。保護一個健康的大腦遠遠要比修複已受損的大腦更容易。每天健腦應如同健身一樣必要。研究表明,如果參與認知訓練,且持續5年以上時,人的記憶力會大有提高。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