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與咖啡
(2009-11-25 11:11:27)
下一個
人們都說決定一個人是哪裏人要看他的童年少年18歲以前是在那裏度過的,因為童年少年決定了他的文化根基,飲食習慣,生活習俗。 長大以後是可以變化, 但根深蒂固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我是喝著綠茶長大的,咖啡是以後的事, 最初接觸的也隻有雀巢咖啡,咖啡是濃縮的二合一的,多半是派送禮的用場,好像在當時很時尚。 至於在家裏,真正衝咖啡喝的時光也不太多,也沒有對咖啡的香味留下特別的印象。 直至到了法國,才真正領會到了咖啡的醇香和文化。
剛到法國念書時,我們都不習慣吃飯時喝冷水。喝慣了溫開水的我們端著從自來水裏放出來的涼水怎麽也難喝進肚子裏去,雖然我們明白那水的質量是無可挑剔的。漸漸的我們中國學生有了共識。我們大家不用號召,自然而然的都聚集到微波爐附近的座位,每人不顯山不露水的端了涼水去微波爐裏轉上2分鍾。這樣我們感覺那頓飯比較吃得下去。然後便有細心的法國人發現了這一奇特現象,對於從來沒有喝過熱水的他們自然是很奇怪。 他們便將此當作天方夜譚在校園裏傳播。我真的從來沒有在校園的食堂裏看到過中國學生吃完飯後再去喝一杯咖啡。在各國學生喝咖啡高談闊論的同時,我們大部分人都回到自己的寢室,水燒開後,一杯濃鬱的綠茶是我們所有人最舒心的享受和休息。
畢業後到了公司工作,情形便有些變化。喝咖啡的時間多了起來。早晨到公司,大家習慣聚集到廚房,煮上一壺濃濃的咖啡大家分享,於是便有了名正言順的20分鍾早咖啡時間,誰也不能因此說三到四。於是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煮出來的咖啡果然香味濃鬱,這就不是濃縮三合一的可以比的。我喜歡咖啡的香味, 煮咖啡的過程對我是一種享受,我常常早到廚房搶著煮咖啡,別人以為我很勤快,其實不然。同事們以女人居多,天天穿得花枝招展,身體線條是不可忽略的。她們隻喝黑咖啡,沒有人加糖加奶除了我。咖啡雖然醇香,不加糖我是不行的,加點奶我就覺得更好喝了。反正在線條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我就是不加糖不加奶也不會趕得上她們,還是以嘴巴的享受為重吧。順便說一聲我工作的地方不是銀行,不用每個人天天穿得像製服一般。在一個奢侈品的市場部,人人都是時尚界的精英,對服裝的要求不僅是個人的風格,還注重當季,於是我看到的同事天天穿得就像當月雜誌上的明星一般。更令人佩服的是每個人對每個人的從頭到腳的裝戴都能立馬說出什麽牌子誰的設計商店裏賣多少錢。事實上在裝扮上我們都是透明人。
喝完了咖啡大家便開始工作。但我不一樣。 喝咖啡並不能代替喝茶。在我的辦公桌上有一套粉色的茶具, 我特意自己買了一個煮水壺天天燒開水泡茶喝。後來公司搬了新家,辦公室成了Open Space, 公司為安全考慮不再允許個人在辦公室煮水,我的煮水壺也必須放到廚房。從我的座位到廚房要幾乎穿過同樓層上的所有的同事,但我不能不喝茶,否則沒有工作的靈感。於是我有了一套茶具,我天天施施然地穿過整個走廊去泡一壺水,然後在座位上慢慢的喝。杯子是透明的,看得見青綠的茶葉慢慢展開,慢慢下沉,一縷清香嫋然而升,傳遍整個辦公室。這個時候總會有人說:好香的茶葉。旁邊的Audrey便會適時回憶起她曾經在韓國工作的情景。 有的時候我也會準備幾個茶杯和同事分享, 喝慣了咖啡的法國人對茶的欣賞其實和我對咖啡的喜愛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她們便說:我要加一塊糖。加糖的咖啡和加糖的綠茶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質自己的文化,我們可以接受別人的文化,但總還是有一點點不一樣,一點點保留的。中午飯在法國是一道風景,我們每個人可以有整整2小時的午飯時間。當然你可以少用,不過隻要沒有重要的會議,誰都把午飯當作會友交際甚至購物的時間。有了這樣的優勢,我幾乎不吃三明治,每頓中飯,隻要找到一起吃飯的人,都在飯店裏坐下來吃。在前道主菜甜點咖啡之間,我通常是選擇主菜甜點咖啡。 這時候喝的咖啡我要的一直是 café noisette, expresso 裏麵加一點點奶,在咖啡上形成一點點淺褐色。要知道每次我說出 un noisette, 飯店的服務員總是立馬不再把我當外國人,因為隻有巴黎人(還不包括外省人)才點這樣的咖啡才這麽說。 當然這隻是飯後的一道小小咖啡,如果是喝下午的咖啡,那就會要un double cream , 一杯雙倍的加奶的咖啡。每天我的肚子裏都是混合的咖啡和綠茶。對咖啡的熱愛,準確地說是對咖啡香味的熱愛讓我甚至花錢買了最新設計的Nespresso 咖啡機。同時還買回來一大堆各種顏色的一次性的咖啡,五彩繽紛,各種口味。不過直到今天,我還是要加糖,要加奶。買機器一是欣賞它的設計理念,我們一行人還專門去巴黎最大的Nespresso 咖啡旗艦店考察過,因為我們老板說Nespresso 旗艦店的設計已開始挑戰奢侈品行業。二是當然的喜歡煮咖啡的過程,喜歡這個過程中傳出的嫋嫋香味。
我從小隻喝綠茶,現在又喝茶又喝咖啡,成了一個各種意義上混合的人。 不過那天不喝咖啡我還是能做到的,不喝茶便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