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2025 (2)
紐曼夫婦
木愉
歐陽的遺孀佩蒂建議幾個人到中餐館去慶祝新年,後來, 我建議到我家來慶祝,我的烹調還是可以拿出手的,在朋友圈裏廣獲讚譽。於是,大家就都到我家來了。
來客中有我的球友努克,他在大學任教,是鋼琴和爵士樂教授。另外一對夫婦是紐曼及其夫人。他夫人是華裔,不過隻能說一點粵語。他父親是中國百貨商店之父馬應彪。在他之前,中國的商店賣東西,都習慣喊到天,還到地,而且也不上架,都亂堆亂放。他設置了貨台和貨架,並且明碼標價,至此,具有現代市場精神的百貨商店才在中國誕生了。而且,他的百貨商店還開創了招收女店員新風,他的妻子就是第一個女店員。
不過,這裏先擱下馬應彪不說,先來說紐曼。紐曼的姓名跟著名的好萊塢明星Paul Newman同名同姓。他呱呱墮地的時候,他父親因為實在太喜歡那個明星,就取了跟那個演員同樣的的名字Paul。恰巧他又跟那個演員同姓,於是就有了一個跟那個演員一模一樣的姓名。
紐曼夫婦都是搞語言學的,精通非洲好幾種方言。
不過,這裏也不說他的生平,隻說他席間講的一件趣事。
他讀研究生的時候,一次考試,考卷就一個題,隻有一個詞Why (為什麽)?。學生們看了,都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就打大包圍,下筆千言,隻求能搔到教授的一點癢,觸及到答案的一星半點,得個三瓜兩棗的分。唯有一個學哲學的學生,坐在那裏紋絲不動,緊閉雙眼,進入冥想狀態,直到考試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他才在考卷上寫下了兩個詞Why not (不為什麽)。
結果,這個學生得了最高分。
學哲學的究竟不一樣,不會被紛繁的表象所迷惑,能排除各種雜音,能排除各種可能,能穿透厚重迷霧,直擊問題的最深處,找到最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考研究生的時候,筆試通過了,進入麵試環節。到了考場裏,導師拿出《哲學筆記》,翻開一頁,要我讀了兩段,然後,要我用兩句話總結。我讀了之後,不得要領,有點心慌,詞不達意概括了一下,總歸沒有信心。離開考場,心裏七上八下,想這研究生怕多半是一風吹了。後來,我還是收到了錄取通知書,自然有點僥幸的感覺。如現象學家胡塞爾論述的那樣,看事物時,把預想設定的想法都用括號懸置起來,還是不容易的。
紐曼該有八十多了,席間跟努克聊起音樂,即興輕聲清唱了兩句,居然還有些餘音繞梁的韻味。他會找努克單獨教鋼琴課,但不頻繁,也不定期,大約是為了授課後慢慢咀嚼消化吧。這樣的修練不急不躁,徐徐而動,不也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嗎?
謝謝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