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西進運動為什麽又叫血淚之路?

(2016-10-11 16:54:47) 下一個

美國獨立戰爭後,五大湖地區的英國人固守在城堡裏,以便保護他們的皮毛生意。他們鼓勵西北領地的印第安人組織聯軍,把美國開拓者們趕出去。德拉維爾(Delawares)、肖尼(Shawnee)、邁阿密(Miami)和坡塔哇塔米(Potawatomi)這幾個部落於是組成聯軍,由一個叫小烏龜的邁阿密酋長統帥。

Image result for little turtle

小烏龜酋長

印第安人聯軍先是擊退了由哈默(Harmar)率領的隊伍所進行的第一次圍剿。後來,西北領地的總督亞瑟·克萊爾(Arthur Clair)親自率領一支一千人的軍隊進入俄亥俄河穀地區,對印第安人進行第二次大圍剿。無奈他身體羸弱,年歲又高,帶領的隊伍又多是誌願者,沒有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而且裝備也差。一個漆黑的夜晚,克萊爾的隊伍經過一天的行軍,疲憊以極,在野外露營。小烏龜酋長的隊伍悄悄圍上,潛伏下來。等到黎明,突然發起進攻。克萊爾的隊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死623人,傷258人,而印第安人隻損失了150人。此役乃是美國人跟印第安人交手史最慘重的失敗。因為這次絕殺,2002年,選擇代表印第安納的25分幣上的標誌性圖案時,小烏龜酋長被排除。

兩次打敗美國人,印第安人信心大增,決心守住俄亥俄河岸,不讓美國人侵入。而英國人也很振奮,答應 做印第安人的堅強後盾。遭受重創之後,華盛頓總統大為震怒,決定委派他最信任的將軍韋恩作為統帥,進行第三次大圍剿。韋恩將軍有個諢號,叫“瘋狂的安東尼”,意為他是一個拚死戰鬥的亡命之徒。Image result for general wayne

“瘋狂的安東尼”韋恩將軍

1793年,韋恩將軍統帥3500人的大軍到達西北領地。他雖然瘋狂,心思卻很慎密。他並不急於決戰,而是在俄亥俄的西部(今Greenville)先建了一個堡壘,駐紮下來。韋恩花了整整一個冬天訓練他的隊伍,準備開春之後,就尋機攻擊印第安人。就在同時,英國人也在俄亥俄的托利多(Toledo)新建了一個堡壘,命名為邁阿密。

小烏龜派人在韋恩將軍的堡壘周圍偵查打探,覺得韋恩將軍不好對付,於是就召集聯軍各部落酋長們開會,主張議和。可是這些酋長們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戰鬥力足夠強大,而且斷定英國人新建了邁阿密堡壘,會對他們施以援手,幫助他們擊退美國人。

開春後,韋恩將軍果然帶領他的隊伍離開了堡壘,向邁阿密堡壘進發。韋恩將軍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沿途還修建了兩個堡壘。印第安人一方聚集在邁阿密堡壘周圍,準備迎戰美國人。

印第安人選擇了一個叫落木的地方跟韋恩的隊伍決戰。這個地方是一片森林,當時剛好被颶風橫掃,很多大樹紛紛被攔腰吹斷,森林一片混亂。印第安人的統帥認為這裏不利於訓練有素的軍隊展開運動,故而認為這是一個最理想的戰場。

Image result for fallen timbers

落木戰役

韋恩將計就計,故意四處放風,要於8月17日攻擊落木。印第安人有在戰前一天不吃飯的規矩,韋恩明了這點,到了8月17日,也不發動攻擊。一直等到8月19日,500多個印第安戰士餓得頭暈眼花,就離開落木去尋找食品。留守的印第安人饑腸轆轆,衰弱無力。韋恩發起進攻,隻花了兩個小時,戰鬥就結束了。韋恩大獲全勝。

印第安人潰退到英國人的邁阿密堡壘尋求保護,但英國人拒絕印第安人入內,生怕跟美國人因此發生衝突。韋恩的隊伍繼續行進,搗毀了毛米(Maumee)河沿岸的印第安人玉米地和他們的村莊。韋恩最後在法國人建立堡壘的地方建立了韋恩堡(Fort Wayne)。

經落木一役,印第安人一蹶不振。小烏龜及其其他幾個酋長跟韋恩被迫簽訂了屈辱的格林威爾(Greenville)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美國人從此可以到俄亥俄和印第安納東南部開拓定居。同時,美國補償給各印第安人部落價值20,000美元的物資,每年還分別支付八個部落500到1000不等的美元。美國人對印第安人奉行了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格林威爾條約為西北領地帶來了15年的和平。

美國西進運動舊照

西進運動如果僅僅到此為止,並不能叫血淚之路。後來印第安納領地總督哈裏森貫徹傑弗遜總統的戰略方針,巧取豪奪印第安人的土地,還追殺奮起反抗的特庫姆塞酋長的隊伍,徹底撲滅了印第安人的反抗火焰。再後來,無論總統如何變換,聯邦政府繼續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西進政策,把印第安人趕到貧瘠的保留地,給印第安人這個民族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木大作家,有空查下QQH。
HBW 回複 悄悄話 "印第安人有在戰前一天不吃飯的規矩"。莫名其妙的規矩就是愚昧民族的通病。反正明天就要戰死,今天不吃飯節省糧食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