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射向資本主義的一根羽箭

(2009-11-03 07:29:36) 下一個
射向資本主義的一根羽箭
    
     -看電影《資本主義-一個愛的故事》
    
    木愉
    
    選擇這個淒風苦雨的夜晚去看《資本主義-一個愛的故事》(Capitalism – a love story),其實很合適。看著那些悲慘的場景,聽著屋頂迅急的雨聲,情緒就多了一份調動的因素。
    
    之前並不知道這個電影是什麽內容,偶然在電子信箱裏看到地方電影院例行發送來的放映消息。覺得標題有趣,就選擇了它。
    
    電影一開始,看到麥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的尊容,我就知道這個片子的大體傾向和風格了。本來以為電影是《革命之路》那樣的生活篇的,卻原來是嚴肅的政論片。影院裏人影寥寥,這部電影顯然不是太熱門了,也許是因了時效性,也許是因了風格。周末來看電影,本來是打定主意來輕鬆的,現在卻得打起精神,以思考的狀態來看電影了(我Kao,等於周末參加政治學習)。
    
    摩爾長得不偉岸不孔武,身材臃腫,麵部疲塌,但卻散發出某種酷的氣息,尤其是邁了鴨步走的時候,簡直就像一個鬥士,當然不是傳說中的如佐羅和羅賓漢一類的。電影結尾,他拉著黃色帶子,像警察封鎖犯罪現場一樣,把華爾街的大銀行大門圍住的時候,他的勇猛不亞於騎著高頭大馬,揮刀砍殺的英雄。
    
    《資本主義》旨在揭示剛發生正發生的這場金融危機,企圖把危機的深層原因追究到資本主義。但其手法是喜劇般漫畫般的,所以,電影並沒有給人一種刻骨銘心的震撼。
    
    馬克思早就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流著肮髒的血。馬克思又說過:“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應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 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 冒絞死的危險。”馬克思對資本和資本主義本質的揭露,比摩爾深刻和寬廣得太多。摩爾用電影語言揭露的不過是皮毛而已。但是,摩爾能在頭號資本主義國家,發出對資本主義的質疑,意義還是不同凡響的。
    
    電影中,小布什言之鑿鑿地,眼睛一眨不眨地說資本主義好,因為它能給人自由選擇的機會。但好多男人女人卻說不是這樣的,他們寄出了雪片般的求職信,卻選擇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自由選擇其實是資本主義一個美麗的空話。在資本主義的美國,成功了,可以現身說法,噙著淚水,說美國夢實現了。可是,沒有機會在媒體麵前表白的畢竟是大多數。
    
    資本主義的實質是什麽?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電影中,耶穌在窮人麵前,也說自己不能救他們,要他們自己去追求利潤。耶穌這樣教誨的時候,電影院裏一片笑聲。笑什麽呢?似乎那不該是耶穌說的,或者,耶穌怎麽也如是說。我倒是記得新教倫理中有一個重要的信條:賺取一個銅板,就是為上帝增加一份榮光。
    
    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外化。“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這就是金融危機的動力。格林斯潘總結了一番,說眼前的金融危機結束了,但未來的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因為那是人的本性使然。他所說的人的本性其實就是資本主義精神。
    
    摩爾在電影中居然提到了社會主義,而且把社會主義當成了一個褒義詞。他用數據說明,當奧巴馬被政敵貼上社會主義的標簽時,他的支持率不降反升。摩爾並沒有對社會主義作出嚴格的定義,甚至任何定義,隻是借另一個政治家的嘴,對社會主義作了一些粗略的描述:社會主義就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
    
    畫麵消逝了,演職員表慢慢上浮,國際歌居然唱起,但不是雄渾的合唱,是一個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有點變調,富有抒情意味。“因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唱了好幾遍,恢宏的詩意在周圍徘徊,有如當初那個在歐洲徘徊的幽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