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永遠的小提琴大師 David Oistrakh

(2013-11-26 07:39:28) 下一個


 

永遠的小提琴大師:大衛-歐伊斯特拉夫

 

 

我努力要達成作為一位藝術家的使命,而且希望與世人分享世間上豐富的音樂,讓音樂普照每一天的生活。這就是我生命的原動力。」 ── 大衛-歐伊斯特拉夫

 

 羅 斯的奧德薩(Odessa)這個城市誕生了三位當代猶太裔小提琴巨星──米爾斯坦、史坦,以及大衛?歐伊斯特拉夫。與卡拉楊同年出生(1908年)的歐 依斯特拉夫生從小在猶太的家庭中長大,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對音樂有一分特別的情感:父親為上班族,但是會彈曼陀鈴、拉小提琴,母親則是奧德薩歌劇院合唱團 的團員。大衛對他母親所演出的歌劇特別喜歡,在耳濡目染之下,四歲的他就在家中自己演起來,不久,他對音樂的天分引起了俄國小提琴與教育家史托利亞斯基 (P. S. Stolyarski, 1871-1944)的注意,於是五歲開始便在史托利亞斯基所辦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斯氏不但繼續為大衛教學,而且 還因為大衛的父親上戰場家計無法維持而免費為他上課。1917年俄國接連發生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直到國內的戰爭結束之後,俄國共產政府在奧德薩開辦音 樂戲劇專門學校。十五歲的歐依斯特拉夫順利考上,而老師還是斯氏! 其實對於講求物質文化的共產社會之所以會大興音樂學校、提倡與培養藝術家,其實並不難想像!俄國的一般人民生活水平雖比不上西方,但是在特殊文藝活動上, 所出產優秀人士,往往可以歸功於「偉大的共產黨領導」。然而筆者必須強調的是大衛雖然是土生土長的俄國藝人,但是他並非我們所看到一般的共產文化樣板,他 是天生的音樂家──他是音樂中的酒神戴奧尼索斯。

 

來自奧德薩的天才小提琴家 1924年,天才般的大衛開了他生平第一場獨奏會。1925年開始在俄國境內巡迴演出。1926年畢業。畢業考的曲目為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塔 替尼「魔鬼顫音」,以及安東?魯賓斯坦中提琴協奏曲。1927年夏天,歐依斯特拉夫在鋼琴家米哈伊諾夫介紹下認識作曲家葛拉祖諾夫,並且在作曲者親自指揮 之下,由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擔任伴奏,分別奧德薩和基輔兩地演出葛拉祖諾夫的小提琴協奏曲獲得各方肯定。次年又再度受邀至列寧格勒演出,這次的演出曲目 是柴可夫斯基協奏曲,在當時不管是這些頂尖樂團團員或是挑剔的聽眾(尤其是柴可夫斯基這首經典協奏曲)都給予這二十歲、來自奧德薩的年輕人正麵而敬重的掌 聲,雖然,當時大衛拉的是一支破爛的小提琴。 接下來這一年(1928)對於歐氏是個重要的一年,除了他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演出成功之外,在這一年他完成了他的終身大事。在他結婚同一年搬到莫斯科, 開始他的巡迴公演生活,而小歐依斯特拉夫也在三年後誕生。1930年參協烏克蘭地區的小提琴比賽,大衛獲得了冠軍。其實在俄國境內,如要真正獲得出名,似 乎要將活動範圍擴大到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才行,而歐依斯特拉夫卻一直到1932年末才開始往莫斯科靠近。 1934年大衛接到一張由俄國人民藝術家戈爾堅威捷爾推薦的聘書到莫斯科音樂院任教,他一口氣就答應了!而大衛的國際演奏生涯也在三○年代的多項比賽勝利 中漸漸地展開。1935年參加列寧格勒第二屆全俄音樂演奏家競賽獲得第一名,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到華沙參加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獲得第二名(第一 名為女小提琴家吉娜特?奴娃);1937年他參加易沙意國際小提琴比賽(按:現改名為伊莉莎白)獲得冠軍。這個比賽共有七個優等獎,俄國小提琴家獨占六個 名額,如此可怕的「團隊勝利」讓當時的西方世界大為震驚,而獲得最多好評的正是得到第一名的大衛,他所得到的地位與之後對俄國音樂文化的影響,一直到今天 還是沒有停止,同時這個比賽也為他打開了國際知名度。

 

弦上之音抗納粹 1939年,他獲得莫斯科音樂院授予的教授職位,並且獲得在同校任教、素有「蘇聯音樂教育家」之稱的米亞斯可夫斯基(N. Y. Miaskovsky)指名獻給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次年米亞斯可夫斯基的學生哈查杜量(A. I. Khachaturian)也作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獻給他。由此可看出歐氏在當時已經享有很高的名望,並獲得眾人的愛戴。而這兩首曲子的公演也已經被認為 是20世紀俄國音樂史上的裏程碑,並代表了歐氏演奏生涯的第一個顛峰,誰也不敢相信當時他隻有32歲。 在大衛演藝事業攀上顛峰的同時,二次大戰爆發了,全世界淪入戰火之中。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蘇俄,德俄戰爭爆發,在戰爭期間的大衛手中拿的不是軍事武 器,而是小提琴。他和其他的俄國演奏家一樣,到醫院、後方和前線戰場勞軍,在這奔波之餘,大衛造就一個令人感動的傳奇︰1942年德國一度攻占列寧格勒, 而大衛拿著他那把琴在列寧格勒舉行音樂會,全城成千上萬的人都聽到他的演奏。正當裝飾奏進行到一半時,突然響起空襲警報,但是卻沒有人離開音樂廳,一直到 歐氏演奏完畢,全場歡聲雷動,場麵有如得知大戰結束的消息一般。可見大衛的演奏所散發出的來的風采以及其表現出的音樂是多麼地具有吸引力,一直到現在這個 故事仍不斷地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美國籍小提琴家曼紐因拜訪俄國,大衛則和曼紐因合作演出巴哈雙重協奏曲。在我們所知的唱片錄音中,大衛可以算錄音曲目頗多的器 樂演奏家之一,其實在實際的演奏中,大衛的演奏曲目包羅萬象。而能使他的演奏曲目如此廣泛,則要歸功於1946年、1947年這兩年的莫斯科音樂季。因為 這個音樂季是以小提琴協奏曲發展過程先後順序安排的大型的音樂會,曲目則有艾爾加、西貝流士、華爾頓這樣一些當代作曲家所做的曲子。而由此可看出,大衛對 各時代各民族的小提琴曲目把玩於手中的實力。同年,37歲的大衛第一次出國表演,地點則是音樂之都維也納。1951年時代還應邀擔任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伊莉 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評番委員。 1955年日俄復交,大衛訪問德國和日本,雖然當年到日本開演奏會的演奏家多到讓聽眾來不及鼓掌,但是我們在一篇唱片藝術資深樂評岩井宏之的文章中就可知 道,大衛對日本樂壇所造成的震撼!甚至於在文章中直接時說大衛是20世紀最偉大的唯一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對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讚賞的!而在演奏會中,平 時最冷靜品味、講分寸的日本人卻瘋狂了,被大衛的演奏感動得大聲叫好,音樂會後久久不忍離場,希望大衛能再Encore一次。 同年,大衛到美國演出,一樣受到英雄式的歡迎。克萊斯勒、佛朗塞斯卡提、史坦、米爾斯坦、斯彼瓦科夫斯基、伊莉莎白、舒瓦茲柯夫、蒙都都到卡內基人廳看他 表演。

 

俄國史上最強的室內樂組合 而除了協奏曲演奏之外,室內樂也是大衛特出的一麵,早在1935年時他就和歐伯林(Lev Oborin)開始合奏奏鳴曲。在多次同台演出之後,1941年,歐依斯特拉夫、歐伯林和俄國著名大提琴家克努舍維茨基(Sviatoslav Knushevitsky)開始往三重奏發展,首次的公演從1943年開始。一直到1963年克努舍維茨基過世才結束這個俄國有史以來最高水準的室內樂 團。 50年代末期,歐依斯特拉夫開始研究指揮,1960年2月,他首次以指揮身份在莫斯科舉行演出,目的則是為兒子Igor伴奏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小提 琴協奏曲。 1972年夏天(也就是去世前兩年),歐依斯特拉夫和李希特一同參加了室內樂的演出,曲目則是布拉姆斯笫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而這三首曲子也正是同年3月19日、5月19日和29日在莫斯科音樂院演奏會的曲目(這些珍貴的錄影資料,可由LD中窺得 一二),晚年的歐依斯特拉夫身體狀況並不佳,但是並未影響到他的心理,甚至於你還可之在他的晚期演奏中聽到更內心的一麵。歐依斯特拉夫與李希特就建築了一 個小提琴奏鳴曲的世界,格內容相對的技巧,其實兩人都是不相上下的高超,但是看到歐依斯特拉夫的神態,真是會被他的從容不迫所感動。這樣的室內樂演奏我想 還是很特別的。 1974年10月21日,歐依斯特拉夫還是在做巡迴演出,但是在旅程中,歐依斯特拉夫突然心臟病發作,死於阿姆斯特丹的大旅館中,一代巨匠病逝,享年67 歲。

 

克萊斯勒的影響 青年時期的歐依斯特拉夫在演奏上能自成一格,克萊斯勒是給他最大影響的一人,歐依斯特拉夫在聆聽克萊斯勒的唱片中被克氏的獨特性所征服。甚至於歐依斯特拉 夫會熱衷於小品和改編曲,也多少是受到克來斯勒的影響吧!歐依斯特拉夫第一次遇到克萊斯勒是在戰後訪問美國時,但是正式見麵卻是在第二次訪美時,當時克萊 斯勒已經老到隻能當聽眾了! 由於克萊斯勒在當時的強大影響力,許多小提琴演奏家會去模仿他。歐依斯特拉夫則從他那兒學到了一些獨特的演奏方法:滑音、顫音和表情滑音的技巧。我們在聽 歐依斯特拉夫的演奏時會覺得他總是拉得從容不迫,自然細緻,也許和克來斯勒對他的影響有關吧! 成年後的歐依斯特拉夫擺脫了克氏的影響,把朗誦語調似的及聲法變成他激發內心世界的手段。在到莫斯科發展後的那段時間,他常開這類型的演奏會:節目單上是 當天演奏三首協奏曲!這麼做很快就造成樂評家的注意。樂評們一致認為歐依斯特拉夫的演奏中有很好的水準,這種表現是健康、清楚、有力、樂觀的。 站在台上的歐依斯特拉夫給聽眾的感覺是一位用音樂語言歌頌人道主義的演奏家,也因此他的演奏特別可以讓人感動。著名的法國小提琴兼樂評家喬登?莫蘭吉曾說 道:「聽大衛?歐依斯特拉夫的演奏,如果隻使用平時的辭彙已經無法寫出他真正感人之處,他是我所見過最完美的小提琴家。他的完美不隻是因為他的技術足以和 海飛茲相比,更可貴的是這種技術已經完全融入音樂之中,他的演奏是那麼的誠摯而高尚!」

 

表裡一致的藝術家 一個演奏者的音樂往往和心裡所想的一致,有的是灰色沮喪的,它使你嘗試一下悲慘的味道;另一種則是帶來快樂、安慰或者能為你做心靈的治療,歐依斯特拉夫則 屬於後者。聽到他的演奏,你可以發現歐氏的天性和他的內在世界十分和諧、樂觀、光明的生活,他的一生一直在學習著,也一直在創造新的事物,讓我們可以感受 到歐依斯特拉夫一直是那麼的新、那麼的「現代化」。在錄音記錄中,我們可以聽到三○年代的他是一位風格比較柔、抒情的小品音樂專家,琴音色彩變化多端,內 在真誠,細緻得使人聽了動容,「音色閃閃發光有如銀鈴般的琴聲」。但是四○年代,時代他改變了自己的特質,他的琴音變得好像用很濃色彩在作畫。這使得我們 聽到他演奏孟得爾頌、柴可夫斯基協奏曲和克來斯勒、史克裏亞賓、德布西的小品時,好像是一位浪漫衷愁的詩人。而在演奏哈察都曼協奏曲時,又成了一位專業寫 實派小說家!俄國作曲家所作的許多小提琴協奏曲、奏鳴曲,大部份旳首演都是由歐依斯特拉夫擔任,就連一些俄國以外作曲家所寫的二十世紀小提琴作品例如:齊 瑪諾夫斯基、蕭頌、巴爾托克的協奏曲,也都是在歐依斯特拉夫的宣傳之下,才深入俄羅斯樂迷的心中。 在廿世紀的演奏家之中,找不到有那一位可以像歐依斯特拉夫那樣把人和樂器結合得如此完美無瑕。而且他也是一位非常善用心思的演奏家,如果這部作品需要,他 可以做到五光十色般的音樂效果。隻不過對他來說那不是演奏的重點,更不是這部作品的主角,所以隻能適時的加點「調味料」。如果您聽過他拉的裝飾奏,再怎樣 複雜都可以被他處理得從容不迫。如果你看過他拉琴,你會發覺他的左手在來回高把位時靈巧的不可思議,而且指法漂亮,絕對不會有麼不順或帶有稜角的換把。跳 弓時總是做得放鬆而準確,(他的放鬆是輕鬆而不是隨便),上行跳弓在歐依斯特拉夫的琴弦上發出那由內心而來的聲音,任誰都無法不被感動。年紀愈來愈大,歐 依斯特拉夫的演奏風格也愈來愈顯得多采多姿,隻不過我們看到的還是那一個歐依斯特拉夫──一個像鄰居一般親地可人的歐依斯特拉夫。 對於周圍的人事物都能非常留意並且還會花時間去了解研究,正是歐依斯特拉夫一直都具有的特質。觀察一下他一生的演奏,說不定那正是一部俄國二十世紀小提琴 發展史。

史特拉第瓦裏名琴的愛用者

 

「用這樣的琴是沒辦法到列寧格勒來演出的。」大衛?歐伊斯特拉夫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第一次到列寧格勒演 出時,竟被一個團員如此消遣。雖然他有本領將平庸的琴「榨出」史特拉第瓦裏的超凡音色,依然忘不了這個奇恥大辱。於是在大戰前他收集到第一把「尤索波夫」 史特拉第瓦裏琴(Iussopov),然而要一直到1955年,歐伊斯特拉夫才在美國獲得第一把屬於自己的正統史特拉第瓦裏名琴。而後又從巴黎獲得「方塔 納」史特拉第瓦裏名琴(Graf von Fontana),這把1702年製的名琴也成了歐伊斯特拉夫的最愛。1966年,歐伊斯特拉夫賣掉心愛的「方塔納」,在巴黎購得血統更優良的「馬席克」 史特拉第瓦裏(Marsick,見圖右),雖然這把1705年的名琴似乎較不得大師的寵愛,卻陪伴大師終老此生。即使如此「馬席克」確實大有來頭,此琴是 以比利時的小提琴大師馬丁?馬席克命名,而馬席克也就是著名的羅馬尼亞作曲家安奈斯可的老師。最後一把史特拉底瓦裏受贈於比利時女王伊莉莎白,伊莉莎白是 歐伊斯特拉夫的好朋友也是忠實樂迷,因此她在琴上刻上了「歐伊斯特拉夫」的名字,以大衛的名字命名,可惜這把「歐伊斯特拉夫琴」去年在葛令卡音樂博物館失 竊。


歐伊斯特拉赫於1908年出生在烏克蘭的敖德薩,這個城市也是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 與史坦的出生地。歐伊斯特拉赫對音樂的天分受到小提琴家與教育家史托利亞斯基(P. S. Stolyarski)的關注,五歲即在史氏所辦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十六歲開了生平第一場獨奏會,二十三歲獲得烏克蘭地區的小提琴比賽冠 軍,1935年在華沙的韋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第一名是早逝的女小提琴家吉娜?奴娃),兩年後再贏得易沙意小提琴比賽首獎,1939年 以三十出頭之齡任教於莫斯科音樂院。

1945年首次踏出國門遠赴維也納表演,1955年更在日本和美國兩地造成空前的 轟動。1974年十月二十一日,歐伊斯特拉赫心臟病發,逝於阿姆斯特丹,享年六十七歲。 歐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溫厚而誠摯,其音樂更是深刻而打動人心。他的演奏曲目極廣,尤其對俄國近代音樂的推廣更是不遺餘力。本輯共收錄十五首小提琴協奏曲,以 及八首為小提琴與管弦樂的作品,錄音年代從1939到1968年。其中有九首出自俄國作曲家,而米亞斯柯夫斯基和哈察都量師徒兩人的協奏曲,更以歐伊斯特 拉赫為題獻對象。本輯可以說是對歐伊斯特拉赫黃金時期的協奏曲演奏,作了一份最完整的巡禮與收錄。





 

 

大衛·歐伊斯特拉赫
《俄羅斯歷史檔案:小提琴協奏曲》(10CD)


   《Historic Russian Archives: Violin Concertos》

藝術家: David Oistrakh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唱片公司: Brilliant Classics
唱片編號: 92609
發行時間: 2008年05月13日
地區: 俄羅斯


專輯簡介

【CD 01】

門德爾鬆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完成於1844年,為當時格萬特豪斯樂團首席小提琴菲迪南-大衛而作,構思誕生於1838年。1845年3月13日由大衛首演。這首協奏曲,是門德爾鬆所有作品中最傑出者,也是浪漫主義小提琴協奏曲中的佼佼者,是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1. Mendelssohn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1949)
2. Mendelssohn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II Andante
3. Mendelssohn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III Allegrett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ace

安東尼·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4. Dvorak -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3, I Allegro ma non troppo(1949)
5. Dvorak -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3,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6. Dvorak -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3, III Finale.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CD 02】

季米特裏·肖斯塔科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肖 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完成於1947年,這一作品是為他的朋友同時也是他的室內樂搭擋奧依斯特拉赫而創作的。作品直至1955年才得到 公演。與交響樂一樣,這一協奏曲也分四個樂章,順序是:慢快慢快。樂章的安排明顯帶有肖作品中常有的象征意義。夜曲不是通常表達的夜半情侶幽會的情景,而 是黑暗降臨的一種時間概念。詼諧曲則表達了一種瘋狂,即是主宰我們生活的每天無休止的忙碌,同時也表現了作曲家對猶太流浪音樂家在思想感情上的認同,樂曲 在這裏承載更多的是作曲家無言的悲痛。在樂章帕薩卡利亞中,樂曲所蘊涵的意義在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它其實也是為斯大林主義時代眾多的受害者所創作的另一 種形式的安魂彌撒。在最後一章中,通過小提琴演奏的華彩樂段把那些年代所有的焦慮和瘋狂表現的淋漓盡致!

1. Shostakovi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A minor, Op. 99, I Nocturne. Moderato(1956)
2. Shostakovi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A minor, Op. 99, II Scherzo. Allegro
3. Shostakovi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A minor, Op. 99,

4. Shostakovich -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C-sharp minor, Op. 129, I Moderato(1968)
5. Shostakovich -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C-sharp minor, Op. 129, II Adagio - Allegro


【CD 03】

愛德華·拉羅(édouard Lalo), 1823-1892
19 世紀的法國,拉羅並不是多麽耀眼的人物。不過這首《西班牙交響曲》倒是一直光耀下來了,成為自薩拉薩特以來小提琴家們人人必演的名曲。他是一首五個樂章的 小提琴協奏曲,題獻給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之所以叫“交響曲”,則顯然是考慮到他的五個樂章都不曾安排小提琴獨奏的華彩段,而始終讓他和樂隊交織在一起, 這便更像是有獨奏樂器參與的交響組曲了。無論如何,這首曲子是非常好聽的,每個樂章都十分浪漫,眾多優美的曲調以及整體氣氛都十分誘人,盡管在意境上略嫌 單薄。順便說說,晚至20世紀前半葉,大多數名家演奏此曲,還是習慣於刪去中間的“間奏曲”,隻演四個樂章。海菲茲就是一例。第一個糾正風氣的,大概要算 梅紐因1932年與埃乃斯庫合作的錄音。當然現在是沒有人在那樣做了。

1. Lalo - Symphonie Espangnole, I Allegro non troppo(1947)
2. Lalo - Symphonie Espangnole, II Scherzo. Allegro molto
3. Lalo - Symphonie Espangnole, III Intermezzo. Allegretto non troppo
4. Lalo - Symphonie Espangnole, IV Andante
5. Lalo - Symphonie Espangnole, V Rondo. Allegro

馬克斯·布魯赫 (Max Bruch), 1838-1920
布 魯赫一生中共留給世人三部提琴協奏曲,其中第一號(即本曲)是繼門德爾鬆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後,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因而特別著名,同時也 堪稱為布魯赫的代表作。此曲的旋律多少帶有一些甜蜜的傷感,並且具有名演奏家所喜愛的演奏效果,因為它充滿了旋律上的創意與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麵雖然 不很容易,卻也不至於過分艱深。

6. Bruch - Scottish Fantasy, Op. 46, I Allegro(1960)
7. Bruch - Scottish Fantasy, Op. 46, II Adagio
8. Bruch - Scottish Fantasy, Op. 46, III Finale. Allegro guerriero


【CD 04】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06年,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樂曲旋律柔美、格調高雅、規模宏大,頗具王者風範。本曲的華彩樂段,不是由貝多芬譜寫,而是留 給各式各樣的演奏者譜曲,其中較常采用的有約阿西姆、奧爾和克萊斯勒等的手筆。當年貝多芬作曲時,正值他與他的學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倫斯威克產生了深 深的愛情,並在她家的莊園度過了快樂的夏天。他一生中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滲透在貝多芬這部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中。

1. Beethoven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 Allegro ma non troppo(1962)
2. Beethoven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I Larghetto
3. Beethoven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II Rondo

在 十九世紀時,Romance有時也成了一種單獨器樂小品的標題,以貝多芬最著名的這兩首小提琴與管弦樂小品—— G大調與F大調'Romance'而言,它們就具備了抒情歌唱的性質。F大調【第二小提琴羅曼史】 (Op.50)迷人的浪漫色彩與G大調【第一小提琴羅曼史】(Op.40)所具有的男性威嚴相反,F大調"Romance"則在某種程度上透出女性般的嫵 媚和優雅,從而使這兩首曲子形成一對風格相對的姐妹佳作。尤其F大調羅曼史以“如歌的慢板”舒展深情,最為動人。此曲處處洋溢著優美絕倫的韻律。G大調羅 曼史為回旋曲式,其中第二主題華麗異常,樂隊與小提琴的對話、雙簧管和低音管的竊竊私語的相互對話都極具特色。雖然十分短小,卻玲瓏婉轉,更見精致和韻 味,也是雅俗極宜的。

4. Beethoven - Romanc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 1 in G major, Op. 40(1968)
5. Beethoven - Romanc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 2 in F major, Op. 50


【CD 05】

季米特裏·卡巴列夫斯基 (Dmitri Kabalevsky), 1904-1987
1. Kabale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C major, Op. 48, I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1949)
2. Kabale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C major, Op. 48, II Andantino cantabile
3. Kabale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C major, Op. 48, III Vivace giocoso

謝爾蓋·伊凡諾維奇·塔涅耶夫 (Sergey Ivanovich Taneyev), 1856-1915
4. Taneyev - Concert Suite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I Prelude(1960)
5. Taneyev - Concert Suite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II Gavotte
6. Taneyev - Concert Suite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III Tema con variazioni
7. Taneyev - Concert Suite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IV Fairy tale
8. Taneyev - Concert Suite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V Tarantella


【CD 06】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
普 羅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素材,其非正統的風格與反傳統的結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首演之時曾引起非議:因為此曲第一樂章與 終樂章都以寧靜的方式表現,第二間樂章反而是快板,而且沒有裝飾音。但也正是這樣的獨特的安排,充分地表現出了作曲家的優異的想象力與出色的創作意念,例 如夢幻般的開頭旋律`水銀般流動的詼諧曲`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纖巧溫柔的樂段。雖然此曲首演時並未獲得熱烈的回響,但之後仍很快獲得認同,被公認是二十世 紀中最精致`或許也是最抒情迷人的小提琴協奏曲。

1.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Op. 19, I Andantino - Andante assai(1963)
2.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Op. 19, II Scherzo. Vivacissimo
3.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Op. 19, III Moderato

彼得·伊裏奇·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門德爾鬆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 提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激發而作的,兩者之間有著共通的構想。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 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

4.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 Allegro moderato(1968)
5.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I Andante
6.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II Allegro vivacissimo


【CD 07】

讓·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957
西 貝柳斯的作品裏能夠打破國界,融入世界音樂語匯的,當屬《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部協奏曲裏沒有出現芬蘭英雄史詩和神話傳說,也沒有遭受異族統治的怨 懟,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傑作,被列入小提琴音樂的經典文獻。。受到小提琴演奏家們的鍾愛,幾乎所有的本世紀演奏家都把這首曲子列入自己的演出曲 目,英國出版的《企鵝激光唱片指南》收入的這首協奏曲的演奏版本多達近二十個,其中幾乎包括了所有本世紀小提琴名家。

1.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I Allegro moderato(1966)
2.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II Adagio di molto
3.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III Allegro ma non tanto

巴托克·貝拉 (Béla Bartók), 1881-1945
巴托克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被發掘出來後,1958年5月30日由施尼貝格首演,共兩個樂章。蓋雅曾對這首作品有這樣的解讀:“這並不是真正的協奏曲,而是小提琴和樂隊的一種幻想曲”,“這是兩幅肖像,前麵是他愛慕的少女,後麵是他所感歎的小提琴家。”

4. Bartók - Violin Concerto No. 1, Sz. 36, I Andante sostenuso(1960)
5. Bartók - Violin Concerto No. 1, Sz. 36, II Allegro giocoso


【CD 08】

卡羅爾.席曼諾夫斯基 (Karol Szymanowski), 1882-1937
席曼諾夫斯基的作品受理查·斯特勞斯等德國樂派、德彪西等法國印象派及肖邦的三重影響,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小提琴協奏曲》。席曼諾夫斯基作有2首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OP.35,作於1916年;第二號,OP.61,作於1933年。

1. Szymanowski - Violin Concerto No. 1, Op. 35, I Movement 1(1960)
2. Szymanowski - Violin Concerto No. 1, Op. 35, II Movement 2

保羅·興德米特 (Paul Hindemith), 1895-1963
3. Hindemith - Violin Concerto, I Massig bewegte Halbe(1962)
4. Hindemith - Violin Concerto, II Langsam
5. Hindemith - Violin Concerto, III Lebhaft


【CD 09】

1. Gluzanov -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2, Moderato - Andante - Allegro(1947)
肖鬆(Ernest Chausson 1855-1899)
《音詩》(Poeme Op.25) 是一首小提琴獨奏與管弦樂伴奏的樂曲,但在演出時,往往是用鋼琴伴奏來進行的。這首樂曲是小提琴獨奏曲中的傑作,在肖鬆的所有作品中,它是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

2. Chausson - Poem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 25(1948)

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法 國作曲家拉威爾的《茨岡狂想曲》吸取了匈牙利的民俗舞曲(Czardas)的風格,由慢拍的拉散(Lassan)及快板的富力斯卡(Friska)的兩部 分構成。曲中有許多小提琴高難度技巧的演奏,成為一首很熱鬧的獨奏曲,在結構及演奏技巧的變化上造成了非常優異的效果。這首曲子由含有憂愁的花奏風格的 “徐緩拉散”樂段,及次第激烈快速的富力斯卡樂段的兩部分構成。

3. Ravel - Tzigane, rapsodie de concert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 76(1960)
4. Gluaznov - Mazurka-Oberek in D Major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1950)


【CD 10】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這 首樂曲是為小提琴家杜什金所作,作為斯特拉文斯基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仍然在同類體裁中占據的重要地位。該曲也是作曲家第二創作期的作品。這 部作品十分有趣,風格獨特,雖然有著明顯的巴羅克風,但是斯特拉文斯基特有的幽默、現代感以及新奇的和聲,永遠令人驚歎的音調仍然充斥其中,使這首曲子聽 上去古典而現代,興趣盎然。

1.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I Toccata(1963)
2.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II Aria I
3.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III Aria II
4.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IV Capriccio

巴托克·米亞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 1881-1950
米 亞斯科夫斯基1901年開始作曲,一生創作了27部交響曲、13部樂隊作品、13首弦樂四重奏曲、近百首鋼琴曲、120餘首浪漫曲,還創作了一些聲樂作 品。其早期作品有著較為沉重的悲劇氣氛;十月革命後則逐步明朗,多反映蘇聯現實生活,如《第十二交響曲》(1931)以蘇聯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為題材,《第 十六交響曲》(1936)刻劃蘇聯空軍英雄形象等。他培養出不少優秀的作曲家,包括卡巴列夫斯基、哈恰圖良等。1950年8月8日逝世於莫斯科。

5. Mias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4, I Allegro(1939)
6. Mias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4, II Adagio molto cantabile
7. Mias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4, III Allegro molt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