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老人——楊友
(2009-06-02 19:20:39)
下一個
楊友,女,1907年5月20日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人。她的生命跨越了整整100年,是走過一個多世紀的老人,而今她精神矍鑠地邁進了21世紀。她能活到100多歲,其中的奧秘,值得我們去挖掘整理。在冬季臨近之際,我們采訪了楊友老人和其子陳再興。
據陳再興介紹,楊友老人大半輩子生活在社會動蕩和艱苦的年代。她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曆經了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革”前的各種動亂和災難。當時國家科技水平不是特別發達,她的家庭生活也相當貧苦。
老人生活當中習慣早睡早起,喜歡與人交往聊天。她的日常生活十分簡單,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如此,從不反常。她不抽煙、不喝酒,連茶也堅持每餐飯後喝二小杯,多了不喝。她吃肉不多,但是愛吃半肥瘦的肉而不愛吃精瘦的肉。她還愛吃糖,甚至連吃麵條都要加糖。楊友老人現在除了聽覺有點退化、記憶力較差外,其他一切正常,生活還能自理,每天堅持外出步行到縣城的親友處聊天。
老人不識字,但聰明,記憶力強。楊友這個名字比較文雅,不了解她的人也許以為她生於書香之家,錯!她的名字是1950年為了登記戶口,由她的大兒子給她起的!在此之前她沒有正式的名字,非正式的小名先後叫有弟、有算、阿算、陳門楊氏。老人對兒時的一些事還記得很清楚。
老人最突出的特征是性格樂觀,無憂無慮。她24歲時嫁給比她大15歲的本縣湖寮鎮莒村村民陳開捷為妻,生有三男二女,加上陳前妻生的4個孩子,共9個子女。可以想象她漫長的一生中,尤其結婚後更加困難重重。但無論多困難,她從來不擔憂,泰然處之。當時家裏人多,糧食短缺,常常無米下鍋,她積極幫助丈夫努力尋找門路,從來沒有喪失信心,相反總是精神百倍,麵帶笑容。她為增加家庭經濟收入,上山砍柴,賣菜,開荒種雜糧,為人挑擔做雜工……家裏有時沒有隔夜糧,她還有閑情去鄰鎮看大戲。家鄉每年在正月裏有一些娛樂活動,她也是積極分子。此情此景宛如發生在昨日,時光已過去了數十年,她依然健在,但當年與她一起娛樂的兄弟姐妹、街坊鄰居早已經作古了!
老人對丈夫十分信任,對子女寄予很高希望。楊友一生以她的勤勞、智慧幫助丈夫建立了和諧、幸福的家庭。她丈夫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也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在生活上精打細算的人,而她的兒女在她看來個個健康、追求上進。她堅信挨過一天便增加一點希望,這是普通人都懂得的道理,試想一個人有了這種信念,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呢?正是這種對丈夫的無限信任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使她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樂觀精神。丈夫在她53歲那年離開了人世,今天,老人膝下子孫56人,可以說她的希望沒有落空,她的兒孫個個有出息,生活富裕,健康快樂,家庭幸福!
目前,楊友老人每月享受縣政府發給的200元長壽保健金。2007年10月17日上午,在第十九屆“老人節”來臨之際,大埔縣委丘小宏書記等縣領導專程前來看望和慰問楊友老人,向她致以節日的親切問候,祝老人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