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釣魚養生
(2009-06-02 19:16:26)
下一個
林語堂原名和樂和玉堂,1895年生於福建龍溪,著名現代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版有《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等多部優秀長篇小說和珍藏版《林語堂散文集》。他愛好運動養生,如打網球、踢足球、劃船、登山、賽跑等,不過釣魚是他的最愛,發表過不少釣魚散文。他認為釣魚是一項高雅的健身活動,在創作之餘,經常走出戶外,在郊野江河湖海持竿觀浮,心曠神怡,一身疲憊和煩惱在碧波中消除殆盡,有益於身體健康。
林語堂10歲時就讀於廈門鼓浪嶼小學,17歲父親送他到上海聖約翰學校讀書,1922年得到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又到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後相繼在北平、廈門大學等任教。一次,星期天林語堂應邀去郊外釣魚,沒想到釣魚有著賞畫的絢麗,吟詩的飄逸,戀棋的睿知,遊覽的曠達。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與釣竿結緣,釣了半個多世紀。
1936年初,夏威夷大學邀請林語堂先生去執教,他去美國後住在紐約。在教學期間,經常忙裏偷閑,去碧波大海進行舟釣,以此放鬆身體,減少教學壓力。休閑時,林語堂經常與華人釣迷們一起坐著釣艇出海釣魚。他在散文《記紐約釣魚》中寫道:“紐約處大西洋之濱,釣魚為樂的人亦自不少,長島上便有羊頭塢,幾十條漁船專載搭客赴大西洋附近各處釣魚,春季一來,釣客逐多。今天是立春,此處又可以常去釣魚了。到了夏季七八月間,鮁魚正盛,可通夜釣。”這次釣魚林語堂收獲不小,其中釣了兩條大藍魚,像雨傘那麽長,重20多斤,過了一次釣魚癮,他說:“這是我釣魚中最可記的一次。”
1938年春,林語堂先生想把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介紹給西方讀者,但因種種原因沒有譯成。於是便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創作一部長篇小說,即名著《京華煙雲》。小說結構框架完成後,這年8月他旅居法國巴黎,開始正式動筆創作,每天寫15頁左右。在緊張繁忙的創作中,他很注意勞逸結合、運動養生,時常提著釣竿來到郊野,尋一泓清水的湖畔揚竿,從釣竿上獲取逸樂。當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魚釣上來後,他興奮萬分,心裏的愉快難以言表。由於他科學安排,有張有弛,精力充沛,身體強健,於1938年8月小說《京華煙雲》正式完稿,年末在美國出版發行,一時轟動了世界文壇,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翻譯出版。
林語堂先生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國一地,總是念念不忘了解當地的魚情,工作再忙也不忘釣魚健身。一次,林語堂來到南美國家阿根廷,休閑時驅車去風光旖旎的巴利洛遮湖垂釣。此湖位於阿根廷與智利兩國交界處,瀕臨大西洋,水深魚肥,是釣鱒魚的好去處。這天,林先生與他的夫人一起,坐著汽艇慢行拖釣,釣線拖在汽艇後麵100餘米,漁竿插在船舷上,大魚吞鉤後可見到漁竿搖動,兩人穩坐釣魚船,優哉遊哉,好不風光,一路流光照碧,一路拖釣鱒魚。有時鱒魚吞鉤後躍出水麵一米高,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人歡魚躍場麵,動人心魄,趣樂無窮。事後,他寫了一篇《談海外釣魚之樂》,他在散文中寫道:“夕陽返照,亂紅無數,仰天知嘯,響徹雲霄,不複知是天上,還是人間。”
有一位高壽老叟曾說:“活到九十九,精神仍抖擻。願為執竿叟,風雨不知愁。”大作家林語堂迷戀釣魚養生,一往深情。他認為,釣魚的地方空氣潔淨,環境優美,沒有汙染,沒有噪聲,動靜結合,怡情養性。他在散文中寫道:“釣魚為何樂?是因為釣魚常在湖山勝地、林泉溪澗之間,可以避開俗務,怡然自得,歸複大自然,得身心之益。”由於林語堂先生長期置身於碧水藍天、詩情畫意的幽靜環境中垂釣,活動了筋骨,鍛煉了身體,疏通了血脈,延緩了衰老,所以他活到八十多歲便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