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益壽話枸杞
(2009-05-31 18:11:26)
下一個
枸杞的名稱很多,又叫天精、地仙、若杞、血杞、卻老、羊乳、托盧、仙人杖、王母杖等,屬茄科類多年生落葉木植物。我國各地自古以來就有野生和栽培。它株高數尺,枝條細長,有短刺或無刺,葉對生,柔軟,呈卵圓披針形。夏秋季開紫色小花,香味輕淡;冬季結出成卵形鮮紅小漿果,也有橙黃色和黃色的。果肉甜而稍帶有藥味,曬幹的漿果叫枸杞子。
枸杞產於我國寧夏、甘肅、青海、陝西、新疆、內蒙古、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川等地,以寧夏、甘肅、青海所產的品質最好。而寧夏的枸杞又以中寧縣所產的質量最優,故素有“中寧枸杞甲天下”之說。
枸杞自古以來就被作為滋補食品和中藥材,深受曆代醫學家們的重視,在古醫書中有很多的記載,如《本草述》中說,枸杞能“治肝風血虛,治中風眩暈”;《食療本草》中也說,枸杞能“堅筋抗衰,補腎助陽,祛風益人。”《歲時記》也有“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及十二月十二日,用枸杞葉煎湯洗澡,令人體膚潤澤,百病不生,此乃澡浴除病之法也”的記載。
枸杞葉為什麽會如此受到人們的重視呢?枸杞葉質嫩味美,是一種可口的美食;含有豐富的營養,據化學分析,它含有甜菜堿、芸香苷、維生素B、 C等多種營養成分;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它有多種醫療功能:食之有補精益壽、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降膽固醇的功效,久食能使人長壽。據史料載稱:“上時山東蓬萊縣南五村,多產枸杞,高者達一二丈,其根盤結甚固,食者眾多,故其鄉人多長壽。”
在我國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江南某地有一山村,村頭有一口大井,在井旁長了兩棵枸杞。它青枝綠葉,果實殷紅。由於株高數丈不易采摘,每年成熟的枸杞子都紛紛落入井中。這個村的居民世代都飲這口井的水,人人都年逾古稀,還是耳聰目明,成為聞名的長壽村。唐代詩人劉禹錫為此寫有一首七言絕句:
“僧房藥材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秋,殷紅子熟照銅鏡。”
詩人在詩中將枸杞的枝葉、果實和功效,描繪得淋漓盡致。
《淮南枕中記》也記載了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古時有一官員到山裏去視察,見路旁有一少婦,用鞭子抽打一老太婆,老太婆毫無怨言。這位官員認為少婦打老年人有傷風化,便上前問話。一問,非常驚訝。原來被打的老太婆,卻是這位少婦的女兒。被打的是她的女兒,今年87歲,因為不肯吃枸杞,以至80多歲就已老態龍鍾,所以受到責打。官員問她為何一百多歲仍然如此青春年少,她回答道,她每天都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莖、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如此吃了一百多年,所以翻山越嶺,健步如飛。她的這個女兒因不肯吃枸杞,所以身弱衰老,剛才責打,就是為了這件事。當然,這是一則誇大其辭的神話,但是枸杞作為保健養生之物,是不可否認的。
祖國醫學認為枸杞子性平味甘,人心、肺、脾、腎四經,具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的功效。可用於治虛勞發熱、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心煩口渴、熱毒瘡腫諸症。久服可延緩衰老,益壽延年。
我國食用枸杞的曆史長達3000多年。《詩經》裏早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詩句,說的就是我們的祖先在荒野的山坡上采集枸杞葉的情形。《山海經》中也有“虞勺之山,其下多杞”的記載。
古代先民們除了采食野生的枸杞外,還自己種植,作為日常蔬菜食用。唐代大詩人陸龜蒙曾在居室前後栽植枸杞,每天“春苗滋生”的時候,就“采擷供左右懷案”,作為觀賞之用。他還寫過一篇質樸清新的《杞菊賦》,來記其樂趣。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也曾種過枸杞,他在《小圃枸杞》一詩中說:
“根莖與花葉,收拾無棄物,大將玄吾鬢,小則餉我客。”
他對於枸杞的食療作用讚歎不已。
《紅樓夢》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二三十錢就可吃油鹽炒枸杞芽兒”。枸杞能上賈府筵席,說明它的風味別具一格。
枸杞葉既可做菜吃,又可與米飯一起燜製成枸杞飯食用。枸杞葉性涼味甘苦,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之功效。民間常用它來治療目赤昏花、障翳夜盲等病症。宋代大詩人陸遊在年老時,因兩眼昏花,老郎中為他診斷後,勸他常吃枸杞。不到一年功夫,病情大有好轉。他在一詩中寫道:“雪雯茅屋鍾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詩中言及的枸杞,在當時就是一味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
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用枸杞的根、葉、果製成的保健食品,如枸杞酒、枸杞茶、枸杞飯等,現介紹食方二則。
涼拌枸杞葉:將新鮮的枸杞嫩葉洗淨,用開水焯一下。再放入涼開水內漂涼片刻,撈出,擠幹水分,切成碎末,加入細鹽、味精,蘸熟菜油拌勻後,即可食用。功效:可治兩眼昏花,視力減退,風熱目赤,眼幹澀和夜盲等症。
枸杞燉豬腦:取枸杞子15克,山藥30克,豬腦1個。將豬腦洗淨,與枸杞、山藥同入砂鍋,加入清水,文火燉至豬腦熟爛,食腦喝湯。功效:補腎腦、健脾胃,可治神經衰弱,虛勞體虛,頭暈,健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