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

停止抱怨是種人生境界
正文

人生何處不至境

(2009-05-19 19:03:43) 下一個
我始終相信靜的力量—以靜製動,往往比以動求靜或動靜相生更富於內在的張力;世間萬象如幻影,我們,皆是來自那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無,生與死皆是寂滅如風,想來,聲形色味不過都是人生中終將消逝的風景線,不可生執著心,真水無香的玄妙即在這裏。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無聲無臭”,便是上天承載萬物的形式,並以如此空靈、淡遠的方式昭然於世人。而能將“無聲無臭”之個中要義體悟得通透,便已是達到人生的至境了。
  達到人生至境者,形容是極安詳的。凡人抵達至境的路途,並沒有想像中的艱辛與遙遠。隻要你願意,你便是參透人生的智者。
  若是以俗眼打量一位有超時代眼光的智者,他亦不過是一介凡俗布衣爾,但,智者終究能成其為智者,隻因其有顆謙卑與向善的清透心。
  謙卑者,早已認清自身凡如草芥,於是不再生虛妄心。若是依舊無法容忍這塵世的種種,隻能說明其尚未曆練至臻境,且再次埋下頭來,潛心修煉,多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修己安人、正己化人,是為一種大智慧,是一種把靜的強大力量運用到極致的大境界。修己,則惟求外表平淡、衣著簡樸、與人和善;於其內在,卻求蘊藉深刻,文采斐然,處事有條理。正己貴在正心,要深諳這世間看似淺顯卻有精深意蘊的道理:遠總是從近開始,教化別人總是從自己做起,細節之處亦有帷幄全局之效。如此力行下去,天下不定而定,家國不治而治,則是必然。
  歸根結底: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聖人曰:吾日三省吾身。這三省為:為人謀而不爭,與君子交而不信,傳不習乎。聖人那至高的人生境界,我們凡人尚且不可達到,但至少,我們有覺悟做一個善於時時自省的智者,清醒地活在當下。
  向善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涵養、一種情懷。修德自一念始,既而生發於其言、其行,卻是沒有終了的。美好的德行是一束禪意芬芳的花,一經開放,馥鬱的芳香便完全了然於心胸,永世不敗。即便生活以萬分淩厲的世相呈現於你,你依舊心如止水,不起半點波瀾,笑看因緣起滅,這,便是一種美麗的涵養與情懷。任他世事蕪雜,矢誌不渝地堅守自己的價值,反求諸己是如一態度,風雨不動安如山。如此,無論經涉再醜惡的世事,且當它是清風拂過,不留痕跡。善待自己,與人為善,足矣足矣。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世界就是如此了,我們隻管好好欣賞。懷抱一顆感恩的心涉世,欣賞萬事萬物,看遍這人生好風景,沒有一株小草自慚形穢。
  隻要有了此般謙卑與向善的平常心,並力行之,那麽還需求什麽佛、念什麽禪呢?能夠在自己的生活裏遊刃有餘,一路安詳地走下去,你就是你的佛,而安詳,就是你的禪。大而化之,若你能時時安詳,那麽,這人生,又何處不是至境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