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毛澤東
(2013-10-23 22:38:26)
下一個
不管別人對毛澤東的評價如何,我對毛澤東的評價就是這幾個字:一個勇於實踐的普通人。
個人覺得,一個人的偉大之處,或者說一個人是天才,指的是他隻要一知道一個道理,就會自覺地在實踐中去運用,並且吸取經驗教訓越用越好。 毛澤東是個天才,在於17歲開始離家後的社會實踐,把怎樣造反的理論結合實際,越用越好!不僅如此,他是個“專家”,還因為他能把自己的經驗,提升為一套理論係統,用以直接指導實踐活動,並且廣為宣傳。
但是任何一個實踐活動,目標必須非常清楚!或者換個說法,敵人或者學習的榜樣,必須非常明確!任何一個實踐活動,其目標必然是人!
毛主席自己評價一生的兩件大事:第一,建立新中國;第二,文化大革命。 兩件大事的區別,在於這兩個大的實踐活動,目標的明確度有質的不同。 第一件的目標,嗬嗬,慚愧,是俺的浙江老鄉蔣介石。 第二件的目標呢?劉少奇、彭德懷、林彪、或者是一切牛鬼蛇神?嗬嗬,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為被打倒了麽!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自己環顧四周,居然找不到一個敵人!
那這時候該怎麽辦?嗬嗬,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囉!分析過程如下: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毛主席,他心目中的敵人,就是他的心魔:害怕資本主義的複辟!
但是,這不是目標!目標是客觀存在的,看得到摸得著的!
想法,不是目標,是個人的主觀而已,看不到摸不著!於是乎,就自己想當然地去樹立各種目標!嗬嗬,殊不知,這個想法,都是因自己而起的,那麽,真正的目標,其實就是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說,毛主席,和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沒有什麽區別! 推翻舊帝國時,目標明確。 建立新皇朝後,失去目標,這時隻是害怕已經擁有的會失去而已!心中全部都是“我擁有的,千萬別失去,絕不同意別人奪去!”
但是,我喜歡他!因為,這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毛澤東!他是人!
實際上國民黨的殺人比共產黨還殘酷,比如殺毛的妻子,殺學生,到台灣後也殺了許多人,也有中學生因為拒絕指控老師是共產黨而被殺,這些資料現在都被掩蓋了,網上大多是反共言論。
倒是外國人,包括美國的學者和政治家對他的評論公允一些。這說明我們這個民族的劣根性,自私、奴性、卑劣和謊言司空見慣。對毛極力詆毀的華人,在洋人心裏其實跟狗也差不多,洋人喜歡狗也是發自內心的。
當年老百姓支持共產黨是發自內心的,能讓一盤散沙的中國人團結一致敢對外國人說不,就是偉人。
----------
競進化!
敬佩!
你太自私,就看到自己的一點點家庭,家族利益,膚淺, 狹隘, 可笑。
我永遠無限崇拜毛澤東。
回複 'Nick32' 的評論 :
是的。毛百分之百有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他經常陷入抑鬱,焦慮,偏執,很容易失眠,報複心強,記仇(但也記恩)。他就是一個有障礙的人(魯迅也一樣所以毛特別推崇魯)。不過,中國這樣的一潭愚昧麻木的死水,也隻有靠這樣的瘋子才能攪個天翻地覆,別人辦不到。理性的偉人拿這個民族沒轍的。
正如道德經所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
說一個人偉大,必然伴隨著說這個人渺小!道德經已經把這個道理說透了!
正確和錯誤是什麽?這些都是主觀的東西,有標準嗎? 所以,爭論這些,就像一條魚和一隻鳥在爭論一條輪船是否偉大?
但是我知道,在實踐一件事時,對一個人,有他自己確定的標準。 這個他自己的標準對錯否,又有一個確定的衡量標準,就是看結果。 隻要這個標準符合客觀的外在條件,那麽他的主觀實踐就能成功,就能有他想要的結果! 但是這個他想要的結果,絕對會對一部分人不利!
所以,聖經說的不要批評論斷別人,我想和道德經說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所以,最關鍵的,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少寫點現在我現在正在寫的廢話!
用鞭子好好抽抽自己!又在浪費時間了!
正如我在“我解中庸”博文中寫的,self-control是我一輩子的努力目標!“don't condemn others,and God won't condemn you!”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加油!
真誠感謝每一位留言的網友們!
他把周圍所有的人都想成是敵人,盡管他們可能不是敵人。而你自己也承認,他的敵人是他自己的“心魔”。此人明顯有心理障礙呀!心理學上,這個叫妄想型人格障礙,或偏執型人格障礙。這也能成為喜歡人的原因?
妄想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又叫偏執型人格障礙, 其症狀常表現為:對別人的回絕,不信任,厭惡過度敏感,而且很容易懷疑別人對自己有這些反麵情緒。別人無意中的一舉一動也可能被患者視為對其的敵意或陰 謀。無理由的懷疑其伴侶在性關係或其他各方麵有過不忠行為;頑固地認為其個人權益正受到侵害。患者常常極度自以為是,並且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診斷標準 (DSM-IV-TR)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為DSM):
301.00 妄想型人格障礙
A. 對它人深度的不信任和懷疑,視別人的動機為有惡意的,從剛成年時開始,在其他多種環境下都有體現,擁有以下四種(以上)症狀:
沒有根據的懷疑別人在傷害或欺騙他(她)
無理由的擔心其朋友或共事者的忠誠和可信度
不願意對任何人傾訴,莫名的害怕別人會用這種信任反過來對其造成傷害
在別人善意的舉動或言語中感覺到威脅
對別人的辱罵,傷害或怠慢等長期心懷怨恨
察覺出對其他人看不出來的對他(她)的名譽的攻擊,並迅速行動和反擊
不斷無理由地懷疑其配偶或性伴侶有不軌行為
B. 一般不與精神分裂,情緒障礙之類精神錯亂同時出現。
C. 這也是一種心態過於早熟的症狀,會逐漸更新出另一個思維想像空間,呈現出的人性態度可以在過程中自然固化。
D. 妄想最終能夠通過冥想去到這個階段,也是一種自我發展可被修複的——自主行為的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