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股的馬太效應

(2009-06-14 13:46:53) 下一個






《聖經。馬太福音》裏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個富翁給他的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金子做生意。一年後,他召回三個仆人,想知道他們各自賺了多少。其中,第一個人賺了10錠,第二個人賺了5錠,最後一個人用手帕包了那錠金子,拿了一年沒賺一個子兒。這位富翁於是命令後者把那錠金子交給賺得最多者。這種“劫貧濟富”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馬太效應。《馬太福音》中還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更加富有;凡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的真正含義。上世紀60年代,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可以說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論是在生物演化、個人發展等領域,還是在國家、企業間的競爭中,馬太效應都普遍存在著。

馬太效應在股市中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在每一輪普漲行情後,個股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中的強勢個股始終恒強,尤其是當強勢股股價漲高後投資者越是不敢介入,認為漲得太多,強勢股越是能繼續上漲,從籌碼上來理解就是當一個股票上漲後散戶越漲越怕,越漲越拋而且不敢接,導致該籌碼越來越集中,拉升越來越快,上漲不斷加速,最後漲到你瞠目結舌的地步,

而弱勢股卻常常弱者恒弱,投資者越是認為弱勢股調整到位了要補漲了,但弱市股卻總是沒有象樣的表現,股價低表現遠遠落後於大盤,投資者總認為會補漲,但始終沒有表現,從籌碼學上來理解就是投資者對於強勢股的上漲感到畏懼,總認為股價低的弱勢股也能補漲獲得穩健收益,於是導致散戶大量聚集其中,散戶越來越多,持倉越來越低,籌碼越來越分散,股市上從來就是“多一個人多一條心”,所以上漲反而越來越吃力,大家都認為會補漲聚集其中最終的結果就是弱者恒弱,隻能跟隨大盤被動上漲直到主升浪行情的結束。

  很多投資者對股市“馬太效應”一直缺乏理解,往往不能清楚地鑒別個股的優劣,他們常常天真的幻想:今天這隻股票漲了,明天一定會輪到另一隻股票漲;或者看到龍頭股上漲了,就簡單的認為與它同一板塊的個股都會跟風上漲,可事實總是事與願違。漲得多漲幅大的個股往往還能繼續上漲,而不漲的股票仍然徘徊不前。個股是否能聯動上漲,取決於板塊容量的大小、板塊熱點的持續、題材的想象空間等。

所以針對市場中的馬太效應,投資者有必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選股要選相對強勢的股票,不必追漲,可以在回調或者橫盤時適當介入,沒有股票是一口氣漲上去的,隻要你想低吸,市場一定會給你機會,而弱勢股始終隻能跟隨大盤被動上漲,一旦大盤下跌你會發現它往往是對下跌反應最快的那個.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自從股市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順勢而為是取得投資成功的基本法則,投資者不僅要順應市場整體的趨勢,就如本次因流動性泛濫而激發的反彈行情,還要順應個股和板塊的強弱趨勢。隻有順應股市中的“馬太效應”,踏準市場前進的節拍,才能取得理想的收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