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不學禮,無以立

(2009-05-03 08:00:38) 下一個
很多的家長都把孩子往分數那邊推,然後等孩子大學畢業出來的時候,很可能連跟人家打招呼的能力都沒有。

  諸位學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諸位學友一起來研討「如何讓人生能幸福」。首先我先自我介紹,我姓蔡,禮貌的禮,旭日東升的旭,蔡禮旭。

  我小時候有一個習慣,後來才知道這個習慣也挺好,就是隻要有長輩來到我們家,我隻要聽到他的聲音,不管我是在何處,我一定先放下我手邊的工作,到這位長輩麵前跟他問好,我說叔叔好,阿姨好。諸位學友,當我這麽一鞠躬下去,抬起頭來,長輩的表情非常高興,摸摸我的頭說,你這個孩子真乖,我也很滿意,因為他肯定我,我也很高興。所以當一個孩子在做有德行的事,他在力行聖賢教誨,當他真正鞠下躬去的時候,事實上他的內心會很歡喜,因為人本來就有好善好德之心。所以我從小這個習慣就養成,後來也因為這個習慣得到非常大的益處。

  有一次剛好我在上電梯的時候,有一位女士跟我母親的年紀差不多,我先進電梯,後來她也進來,我就問她說,「這位女士,請問您上幾樓?」諸位朋友,假如你進電梯的時候,有一個人跟你微笑說,「請問你上幾樓?」你的感受怎麽樣?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所以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這個禮貌不得不教。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講,還有跟學生的家長講,我說「學禮貌重要,還是考九十八分到一百分重要?」答:學禮貌重要。都覺得禮貌重要。

  問:請問現在的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

  答:後者。為什麽?明明口頭上都覺得做人做事重要,但是實際上遇到孩子的時候,都還是隻逼他的功課。

  問: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

  答:望子成龍。

  那分數一好了,就望子成龍了嗎?分數一好之後,他人生就幸福美滿了嗎?所以很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都需要我們用智能去判斷,才可能判斷正確。

  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把孩子往分數那邊推,然後等孩子大學畢業出來的時候,很可能連跟人家打招呼的能力都沒有。甚至於不要說等大學畢業,很多大學生去念書念沒幾個月被學校退學,為什麽被學校退學?人與人相處的能力太差了,還有自己生活自理的能力太差了。與人相處能力跟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是影響他一輩子,而九十八分跟一百分差兩分,會不會影響他一輩子?不會。因為我也是從升學主義之下產生的一個學生,而在十多年的讀書生涯當中,真是回頭一看,沒學到什麽,所以我們有這個深刻的體會,就不願意我的學生十多年的時間,耗在跟他人生沒有大關係的學習上麵。所以我們有這一份明白才會深入去思考,怎麽樣讓一個學生,讓一個孩子,真正學到一生正確的態度跟觀念,然後讓他這一生的根基能夠紮得很牢。

  所以沒有學禮,他的人生可能會增加很多的阻力,因為他一失禮,人家就可能不幫助他,甚至於還會障礙他。但是假如我們很有禮貌的時候,人生可能會增加很多的助力,幫助我們的助力,所以我們為人長輩應該去思考,學哪些東西可以幫助孩子一輩子。所以我從小跟長輩問候的這個態度,也是因為父母的教誨,所以從小就養成這個習慣。

  當我跟這位女士打完招呼之後,她也很歡喜,那我接著就跟她自我介紹。結果這麽一聊,發現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所以也從這裏體會到諺語常講的「有緣千裏來相會」。

  孔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有禮貌的話,就很能夠在人群當中立足。所以我們很歡喜別人向我們問好,相同的,假如我們肯主動去跟別人問好,別人同樣也會很歡喜。假如今天在座諸位朋友,您都來自於不同的社區,今天我們課程結束之後,每位學友回到自己的社區的時候,幾十個社區同時都會響起問候的寒暄之語,都能夠互相說「請問你上幾樓?」當幾十個社區都這樣子開始的時候,我們相信香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會起一個不小的變化。我們希望社會更好,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應該從哪裏下手?絕對不是去要求別人先做到,而是從我們自己主動尊重別人、主動關懷別人開始做起,相信關懷尊重的風氣就會很快的形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